“大家都住一个台门下,都喝一口井水长大,凡事好商量,来,喝杯茶,消消气!”近日,家住崇仁镇的裘大伯因琐事与邻居产生矛盾,嵊州市公安局崇仁派出所民警立即找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在老屋台门就地展开调解。
老台门内,一方天井几条竹凳,大家边说理边闲谈,在左邻右舍的见证下,不到半小时,双方就握手言和。这就是嵊州市公安局崇仁派出所打造的“台门警务”。
近年来,嵊州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共治警务模式,通过警务站(室、点)标准化打造、社区警务团队和专兼职巡防队伍组建、风险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等措施,不断深化派出所主防理念,推动警务工作更紧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共治警务着力点在于方法上的‘共’和措施上的‘治’,充分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警务治理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性,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为民服务便捷化的最终目标。”嵊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中心大队长袁益梁介绍,去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已经开始探索“共治警务”模式,在剡湖、崇仁、长乐等派出所开展试点,打响“台门警务”“朝夕警务”“情感治理”“剡警护苗”等共治警务品牌。
剡湖派出所管辖的龙会社区,老年人和学生占比较高,为此派出所在社区设立了“朝夕警务室”,针对“一老一小”,打造“朝夕”警务特色品牌。“朝夕警务室”联合嵊州市中医院“剡韵杏林”医疗团队,组建一支“医疗背包客”小分队,针对辖区内独居或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定期开展送诊“上门服务”;联合“郁金香”阳光心理互助协会和爱心志愿者,创设“郁金香花园”,建立个性化成长陪护“种子计划”,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同时,该警务室还创新推出“社区警校”特色品牌,建立健全警校联动机制,培育孵化“雏鹰警队”,定期开展平安巡演、反诈宣传、交通劝导等多元化警务实践活动。
嵊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吕浙鹏说,接下来,嵊州公安将继续健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共治警务长效机制,推动更多社会组织、个人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打造基层警务共同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