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江农林】带着墨香的水乡

2024-01-26 22:24

来源:

有人说:如果苏杭是江南的眉目,那绍兴就是江南的风骨。

我曾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里窥探过绍兴,那个时候对绍兴的记忆不过是停留在鲁迅先生的儿时乐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及空想王羲之笔下会稽山阴兰亭的惠风和畅。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伴水而居的地方,总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或许是因为诗词里描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人间美好,亦可能是陶渊明南山下的悠然生活,总感觉,绍兴,便是我所期望的,心之所向的地方。

算算日子,我曾在绍兴越城待了三年有余,虽然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的的确确产生了眷恋,如果有人问我最想去的地方,我还是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去绍兴越城吧,那里是给我造梦的地方。”

那些文化人如是说“热气腾腾的人间,需要一场带着墨香的雨来冲刷。”,没错,越地古都,它的雨都飘着墨香,不论是嵇康祖籍还是陆游的钗头凤,这些墨香都很好的散落在绍兴的每个角落,悄无声息的生了根发了芽,当你不小心走到绍兴的无名小巷时,眼睛不妨离开正在导航的手机屏幕,看看墙上来自居民的“文字墨宝”。

站在被大树荫蔽的小桥上,看着夕阳西下那悠悠然在水鄉间晃荡乌篷船,竹浆拍起的波澜,那正是梦中的摇篮,踏着石板桥,窃听河岸畔老人的谈话,就这么走着,不一会儿,在喧闹声中,便可以看到拿着烟的鲁迅先生。

这里,便是鲁迅故里,绍兴必逛景点之一,可以这么说,在绍兴旅游的同时也是复习语文课本的时候,在这里,你便可以读着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同时去走他儿时走过的路。

顺着人流,踏进故里,没走几步便能看到那金灿灿的四个大字“民族脊梁”和那颇受期待的“百草园”

跨进房内,你便可以看到有关“祝福”的塑像。

冰冷的塑像背后藏着的是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是残忍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写照,看着这个塑像,忍不住的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文中写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再走着,便看到了书中描绘的的“百草园”,或许是时空相隔吧,亦或许是时间不对,我所见的与书中描写的还是差了些的,但这些遗憾,鲁迅先生都很好的在文章中给我们补齐了。

书中是这么描述的:“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继而通过故居小巷,走向三味书屋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

站在被修缮过的三味书屋里,看着摆放着的原物,听着讲解娓娓道来,看着屋内的正上方悬着“三味书屋”以及两边柱子上抱对“至乐无声为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就在此刻,我仿佛能看到12——17的少年鲁迅先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凝望着座椅上的“早”字。

踏出展馆的时候,细细回味时,你会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过于吸引人了,不过,在回顾名家名篇的同时,感悟鲁迅先生儿时的旧时光,这怎么不算是另一种的时空对望?

沾染了文人墨客的气息后,就该融到烟火气里。

鲁迅故里不仅仅是百草园、三味书屋那么简单,它的价值远比它表面的大,其实,当你走进鲁迅故里的时候,出来便能看到长长的一条街,望不到头,道两旁展示的是绍兴本土味道:臭豆腐、奶油小攀、木莲冻、黄酒棒冰、茴香豆、桂花炒米糕......等等,这也是吸引我放假时不时跑来的原因之一。

就这么吃着,喝着,一不小心走到了头,别泄气,绍兴的小巷永远比你想象的要有趣的多,不如抽个时间,听鲁迅先生讲完话后再去走走绍兴不知名的小巷?

作者:方桉(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