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 为何总拿同学的东西?2

2024-01-02 22:07

来源:

父母的过激反应 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钱国正给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因为父母不当的做法,给孩子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念初三的杨光(化名)因为经常失眠而接受心理咨询,但因为在学校被诬陷偷拿同学的东西,他十分想不开,便与另一个同样被诬陷的同学离家出走。

因为找不到孩子心急如焚,另一个同学的家长报了警。警察很快定位到了两个孩子,便开着警车去接他们。没想到,警车的警笛声吸引了一群围观群众,两个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押”上了警车。杨光和他的同学都被吓傻了,以为是被同学诬陷偷拿东西,警察来抓他们了。等到了派出所他们才知道,是父母找孩子才报的警。

在派出所,面对警察的批评教育,杨光一直很沉默。等父母过来之后,他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对着父母破口大骂,说父母在学校保护不了自己不受同学欺负,回到家里也从不考虑自己的心情,自己负气出走还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警察带走。

几年来,杨光一直消化不了这件事情带来的冲击,在公共场合听到警笛声就下意识地缩起身子,自尊心很强的他,只能一次次把怨气发泄在父母身上,觉得是他们害了自己。

“一旦遇到孩子发生偷拿别人东西等情况时,比起先给孩子贴标签,做好的或者坏的评价,家长还是要先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拿东西的目的,从而判断孩子的真实需求。”钱国正分析,未成年人的偷拿不意味着偷窃,不必过于强调行为背后的过错,不能用成年人的行为去解读,一味地打骂孩子、采取惩罚措施等做法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维护未成年人身心的前提下,早点让事情过去。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