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客到绍兴,带他们一路到沈园,沈园逛好去八字桥……”这是一段朴实生动的绍兴莲花落唱词,出自鲁迅故里乌篷船码头的船夫张吉祥之口。乘坐乌篷船观光,已然成为近年来外地游客来绍必打卡的游玩项目之一。作为在码头工作了10多年的乌篷船船夫,张吉祥自编了这首简单的莲花落,希望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感谢游客们对水乡风景的喜爱,让他们能够伴着土味十足的歌声尽兴而归。
“只有在划乌篷船的时候,我才敢大声地唱”
绍兴莲花落是一种采用绍兴方言说唱的地方艺术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空闲的日子里,在家喝点小酒,听上一曲莲花落,再跟着唱上几句,这就是张吉祥除了撑船最爱做的事。
记者前天见到张吉祥时,他正从远处的水道划桨而来,头戴一顶乌毡帽,手握短桨,来去自如。张吉祥今年68岁,自55岁起来到乌篷船码头工作,至今已经做了13年的乌篷船船夫。
在和张吉祥交谈时,记者发现,与在乌篷船上放声唱起莲花落的模样有些不同,工作之外的张吉祥是位有些寡言的老人。提起自己编的那首莲花落,张吉祥显得有些害羞,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日里就喜欢在家听听广播里的绍兴莲花落,有时也会跟着唱上几句,但从未给家人或是同事们展示过,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有一次,我和船上的游客们聊天,他们提出来想让我唱两句莲花落,我难得勇敢了一回,随口唱了一段,没想到他们都很喜欢。后来我干脆就编了段固定的词,专门唱给感兴趣的游客们听。”张吉祥说,因为他基本不识字,所以记不清广播里那些专业的唱段,也编不出什么更好的唱词,唯一了解的就是乌篷船下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于是他索性把水道通向的各个景点都串联起来,通俗地编成游玩路线唱给游客们听,“说来也奇怪,只有在划乌篷船的时候,我才敢这么大声地唱起莲花落来。”
“船”承水乡情,当上“船老大”
事实上,张吉祥与船的缘分远不止于此。张吉祥划船的本领是父亲教给他的,他年轻时家住现在的灵芝街道白鱼潭村一带,以捕鱼为生。“小渔船和乌篷船很像,只是没有上面的船篷,以前我每天就是划着小渔船去湖里抓鱼。”他说。
或许是看到了他划船的好技术,一次偶然的机会,隔壁村的朋友担心他年岁渐高继续从事捕鱼会有些力不从心,便推荐他去城市广场的乌篷船码头为游客撑船,后来因为能力出色,张吉祥又被调至鲁迅故里乌篷船码头工作至今。相较于城市广场,鲁迅故里的水道更为狭长,只有划船技术精湛的船夫才能胜任。
据了解,由于资历深、能力强、性格好,张吉祥也深受其他船夫的信任和尊敬,还被他们推举为鲁迅故里乌篷船队的“船老大”,相当于首席船夫。张吉祥告诉记者,“船老大”的职责主要是管好船夫和游客们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他时时注意各个船只的去向,并做好调度。今年国庆假期,鲁迅故里的乌篷船码头忙得不可开交,数只乌篷船在水面相遇,张吉祥就站在东昌坊桥边的码头,当起临时“交警”,指导船夫们过桥、转向,并提醒游客们规范乘坐,等到一天的营业结束时,他的嗓子也已经喊哑了。
无论是当一名普通的乌篷船船夫时,还是有“船老大”这个头衔后,张吉祥始终对这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为人憨厚的他,在游客中也是广受好评。“我很喜欢划乌篷船,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游客们坐在我的乌篷船上高兴的样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张吉祥说。“现在有游客想听绍兴的莲花落,我就会唱上几句。希望大家都来绍兴坐坐有特色的乌篷船,有莲花落听的乌篷船。”
号码本里18名临时船夫,都是他的徒弟
“我的愿望是能一直划到75岁。”据了解,目前绍兴水城旅游公司为乌篷船船夫设定的“退休”年龄为70岁,但对于张吉祥来说,这个年龄就离开赖以生存多年的水道还为时尚早,“我想只要我能划,就再多划几年。”张吉祥自愿“延迟退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希望尽可能多地带出徒弟,把划乌篷船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在张吉祥的船舱里放着一本老旧的号码本,记有18名临时船夫的名字,他们都是张吉祥的徒弟。当节假日船夫人手不够时,他们就会听从师傅的安排,来到景区码头帮忙。还有船队里一些较为年轻的正式船夫,也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张吉祥的指导。
“张吉祥是我们这里的老师傅了,人很老实厚道,划船技术也好,对水道、线路十分熟悉,所以遇上新来的船夫,都请他指导一下。”绍兴水城旅游公司业务经营部副经理郑有灏说,“其实,我们这里划船的很多老师傅都是技术不错的,只是年轻的船夫真的是少之又少。”
郑有灏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岗的乌篷船船夫平均年龄大概为65周岁,平日里每个景区约分配20名船夫,年纪最小的也已经57岁了。“划乌篷船这个行当其实很多靠的都是童子功,绍兴的乌篷船要手划短桨,又要脚踏躅桨,很考验技术。我们之前也培养过一个40来岁的船夫,前后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很难学会脚上功夫,更谈不上去和老师傅们比较了。”郑有灏说,“我们也留意到媒体隔几年就会呼吁关注‘绍兴乌篷船以后谁来划’的问题,可事实就是(乌篷船)船夫青黄不接这个难题一直没能有效解决。”
记者了解到,客运乌篷船船夫的技术要求比一般的渔船船夫要求更高。乌篷船看似轻巧,但在狭窄的水道里,坐在船上的游客只是轻微的动作都会影响到乌篷船整体的平衡,转弯、掉头、避让,都需要船夫有着高超的技术和判断力。而技术也只是敲门砖,入了这一行,光会划船也不够,还要能唠唠绍兴的景点故事,更得忍受住风吹日晒雨淋,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的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在推进乌篷船船夫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包括提高薪资待遇等,也在寻求一个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机会的平台。”郑有灏说,“绍兴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希望有更多热心文旅行业的年轻人来加盟。至于划船的技术上,我们有张吉祥师傅把关!”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伊力 文/摄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