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道指出:2022年全球有3900万名艾滋病感染者,130万名新艾滋病感染者,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艾滋病已经成了全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今天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共同抗击艾滋病,才能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区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及积极落实各项干预措施,艾滋病的疫情形势总体较为稳定。
记者从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今年1至10月,新增人群里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却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中老年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年轻人群体才是艾滋病的主要群体。但近些年来,专家研究发现,50岁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59岁的王大伯(化名)因为反复咳嗽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在做院前检查时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对于自己被确诊感染艾滋这件事,王大伯一开始拒绝接受事实,并表示自己对婚姻很忠诚。直到后续深入沟通后,他才坦白,自己曾在2年前的一次出差中,在未做保护措施下和一位女性发生了关系。好在大伯发现不算太晚,在及时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老年人艾滋病患病人数不断上升,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性保健方面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卫生保健知识。”绍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房英杰介绍,很多人认为中老年人上了岁数便“无欲无求”了,其实不然,中老年人依旧有性需求。一些中老年人因伴侣长期不在身边或丧偶,为了满足自身生理需求,会寻求一些“特殊渠道”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在发生关系时不注意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感染的风险。
而艾滋病潜伏期可达十年之久,且其间可以没有任何表面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容易被误以为得了流感。房英杰告诉记者,在临床中,部分中老年人多是在手术前检查或农民健康体检中发现,更有部分是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才来就医,相较于前者,后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自身的免疫系统早已被严重破坏。
正是如此,针对老年人艾滋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子女、家人应当多关心中老年人,正视老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加强对他们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将老年人艾滋病性病筛查纳入体检中。也可以通过丰富中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
艾滋病暴露后72小时内阻断很重要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可通过男女、男男性行为传播。
大道理都懂,但还是有小部分人在好奇心驱使下,为了寻求所谓的“刺激”铤而走险,在没有正确使用或忘记使用安全套时,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性行为。那如果发生这种事后是否还有“挽救”的机会?有!采取暴露后药物预防已成为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18岁的小夏(化名)在一款网络社交软件上结实了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同性男子,在之后的见面交流中,两人擦出了“火花”,并不小心发生了性行为。由于之前已经了解过一些艾滋病的知识,小夏担心自己有感染的风险,便在事发4小时内来到绍兴市中心医院的HIV门诊就医。所幸小夏及时就医并服用了阻断药物,之后并未感染。
据了解,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是指那些尚未感染艾滋病,但因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尽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方法。“最佳使用时间是在暴露后4小时内服药,尽量争取在24小时的‘黄金时间’里,72小时内服用也在预防的有效时间。”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者需要连续服用28天,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后,还需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随访。此外,对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具有感染风险的人,也可以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感染艾滋病。
既然有药物可以及时预防,那是否就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阻断药物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并非万无一失,所以远离艾滋病暴露的高危险行为,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正确看待艾滋病 消除对患者的歧视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那么,感染了艾滋病就等于是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这是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的认知误区。”房英杰表示,在门诊中他经常会遇到一些感染者,在得知这个“噩耗”后,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艾滋病感染者指的是这个人携带了艾滋病病毒,而艾滋病患者指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目前大量的临床数据表示,艾滋病患者在及早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会得到保护和恢复。而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甚至可达到预期寿命。
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谈“艾”色变,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病毒,或者认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碰过的马桶或门把手、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餐具等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日常接触很安全,握手、蚊子叮咬、拥抱、咳嗽、打喷嚏、共用厕所、一起劳动、用餐、游泳、洗浴等途径都不传染。同时,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50%的酒精、35%的异丙醇等,作用2~10分钟后就可以将病毒灭活。
此外,记者采访中也发现,由于艾滋病主要经性传播,所以很多人会将这个疾病“污名化”,认为感染者或者患者是私生活不检点,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导致偏见和歧视。房英杰说,有一小部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也是受害者,他们可能是在未知下感染或是被伴侣间接感染,所以不能以偏概全,需要辩证看待。
(越牛新闻综合自 柯桥传媒集团)
作者: 编辑:杨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