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时代 新“枫”景系列报道⑧安居小镇新风景

2023-11-30 11:06

来源:

开栏的话:“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60年的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更新迭代,历久弥新,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治理理念、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今起,晚报推出《新时代 新“枫”景——探索“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奥秘》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蹲点调研,深入挖掘绍兴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特色方法和经验,展现这一从“一镇之计”发展成为“国家治理之策”制度的魅力和活力。

核心提示:上虞区盖北镇是一个典型的新居民集聚区,这里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后方”,登记的新居民比当地户籍人口多得多,来自27个省、36个民族,彼此间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差异显著,给当地的基层治理带来很大挑战。本地和外地两大居民群体如何融合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首要突破点。

夏盖山是虞北平原唯一一座山峰。夏盖以北,便是盖北。

广阔的围涂平原,南边靠山,北面近海。中文语境里,山为仁德,海是胸襟。山海在此交融,孕育出独一无二的“盖北包容”。

户籍人口不过2.3万人,在册新居民却有2.9万人,来自27个省份、36个民族。盖北镇位于上虞区东北部,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其中联合村、新河村、兴海村、珠海村成了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的新居民集中租住地。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腾飞,给盖北带来了数不尽的溢出红利,也给当地社会治理出了一道难题。

但用盖北镇党委书记吕彭的话来说,“越是人员复杂的地方,越能体会到‘枫桥经验’的妙处”。近年来,盖北就用“枫桥经验”这支妙笔,绘出了一座“特色小镇”的善治“枫”景。

一村一幢楼,“收编”新居民

盖北镇珠海村,本地村民不过1548人,外来人口却达3000人。这3000人又分别来自安徽、四川、湖南等多个省份。

早些年,大量流动人口分散租住在村民家里。月租两三百元的群租房里,“蜗居”着众多没办理居住证的租客,空间违规分隔,电线私拉乱接,安全隐患突出。村里还时不时发生小偷小摸,今天这家的电动自行车没了,明天那家的液化石油气罐丢了,治安问题让人头疼。

“人口流动性大,出租屋又分散,问题层出不穷,单靠有限的行政力量去管理是行不通的。”吕彭说,“必须发挥基层智慧,先帮新居民解决住的问题,后面的工作才能开展下去。”

2018年,珠海村腾空了村委背后那块地,通过“村出土地、镇补资金”的方式新建一幢物业楼。刚好,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浙江龙虹印染有限公司有不少外来员工住在附近,珠海村便与龙虹印染签订长租协议,为企业提供60间员工宿舍。

“地上铺了瓷砖,卫浴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备空调和Wi-Fi,这哪是员工宿舍,分明就是‘酒店式公寓’。”来自安徽的季维民第一次走进这幢物业楼,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

不过,更让季维民吃惊的还是楼里的后续服务。入住没多久,企业跟村里就把他的入住信息推送给了盖北派出所,派出所更新登记信息后,人与房便关联起来。季维民这时再去办理居住证,比原来要节省不少时间。

由于前面就是村委,楼里新居民办事,总是习惯先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问问,这里有个新居民服务站,为大家提供子女就学、法律咨询、送医下乡及业务代办等“管家式”服务。

新居民服务站还兼具矛盾纠纷调解、反诈、消防和禁黄赌毒等功能,镇上政法办、应消办(应急和消防管理办公室)、派出所等通过新居民服务站,集中开展宣教、服务与管理。特别是消防安全方面,应消办人员会定期前往物业楼,检查消防设备、安全通道。

“自2019年龙虹印染员工入住以来,楼里还没发生过一起消防安全事故,也没发生过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珠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海江说。

珠海村的试行效果带动了盖北其余9个行政村,他们纷纷效仿,盖北出现了“一村一幢楼”的独特景象。珠海村因为有经验,又引来多家企业洽谈,已经在村里造起第二幢楼,帮助更多新居民安定下来。

目前,盖北已有14个“一村一幢楼”项目投用,还有两幢楼正在建设中。这些物业楼均以整体出租的形式运营,成为不少企业的职工宿舍,已吸引约5000名新居民入住,人房关联率、准确率达到100%。

“一村一幢楼”的出现,又倒逼其他“低、小、散”出租房整改提升。2022年,盖北镇未发生一起出租房火灾事故,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本地人有的,新居民也有

6月17日是星期六,新居民赵宗亮走进盖北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居住证。“9月孩子要上盖北镇小,必须要有居住证,工作日我在工厂上班,幸亏这里周六也开门。”赵宗亮笑着说。

居住证办理窗口人员阮丽军介绍,因为孩子要上学,每年春节过后、六七月份是居住证办理的高峰期,日均要办理100例左右。“考虑到新居民的实际需求,今年6月起,便民服务中心与新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医保、社保等相关的6个窗口周六也开放。”阮丽军说。

今年开始,未成年人身份证跨省通办从长三角城市扩展到全国范围,来办理身份证的新居民子女多了起来。“别的镇街一天没几例,盖北新居民多,每天要办三四十例,所以我们不仅周六上班,周日也至少要开一个窗口。”公安服务窗口人员张容丹说。

针对新居民办不好的一些事项,盖北镇便民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一个“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专办“办不成的事情”。“办不成事”窗口还承担流程指导、协调、改革等职能,将新居民反映的“一件事”转换为解决“一类事”。

白天8小时外,许多新居民在晚间也有办事需求。盖北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窗口之外,又开辟出一块“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区,设置综合服务、社保查询、征信查询等智能终端,涵盖政务2.0平台共520项高需求事项,突破窗口业务和时间限制。

此外,盖北镇还开发上线“智慧盖北”小程序新居民板块,设置新人登记、招工信息、就医信息、办事指南等模块,延伸新居民服务触角,实现新居民登记、求职“一次都不用跑”。

“针对新居民的一系列政务服务改革,实际上体现出盖北在教育、医疗、就业、婚恋等民生大事上的一视同仁。”吕彭说。

在教育上,中小学校实现“平等入学”。目前,盖北镇小拥有1200多名新居民学生,其中130多名来自16个少数民族。学校为此成立“流动花朵”假日学校和“石榴红”家园,解决不同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教育难题。

在医疗上,公共卫生服务一视同仁。目前,盖北镇卫生院已新建超过1000份新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档案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就业、婚恋也有人操心。今年,盖北镇联合共青团上虞区委举办“今在盖北遇见你”新居民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切实解决新居民婚恋问题,还组织60余家企业在盖北文化广场举行春季就业招聘会,为新居民提供3000多个用工岗位,促进1000多人达成意向。

“与其一个劲地管,不如转变思路做好服务。”在吕彭看来,只要把几件民生大事落实好,新居民在盖北安居乐业,能够感受到被平等对待,大部分矛盾便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老乡“一家亲”,矛盾易化解

数年前,一个骑着电动自行车的河南小伙在盖北路口等绿灯,被后面的四川小伙一个急刹车追了尾。“一方说‘你瞅啥’,另一方说‘瞅你咋地’,一点小事就把矛盾给激化了。当时双方还叫了人,差点就要打群架。”“新居民红袖章”志愿者崔坤海说。

“嘿,你猜我后来怎么搞定的?”崔坤海颇为得意地说起这件事,“我找到四川人的老乡,又找到河南人的老乡,晚上找个川菜馆坐下来聊,一开始两边都还‘端着’,两三杯小酒下肚后,心气就慢慢顺了,到后来‘兄弟’‘兄弟’喊得那叫一个亲热。”

当然,不是每次都这么顺利。崔坤海认为,调解矛盾纠纷得靠“三板斧”,除了亲近、尊敬,还需一点韧劲。“有时候找一个老乡不管用,那就得找两三个老乡一起做思想工作,一次两次不成功,你就慢慢磨。”崔坤海说。

“不过,最棘手的是外地人跟本地人之间的矛盾。”一旁的赵思军补充说,“早年,兴海村外地租客与本地房东发生冲突,一山东小伙不想租房了,房东老太不给退押金,双方闹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给了协调方案,山东小伙依然不服气,一句“你们本地人肯定帮本地人”脱口而出。赵思军赶去现场调解,小伙放下一句话:“老赵,你给个说法,咱俩是老乡,我信得过你。”

赵思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动了山东老乡。“既然老赵这么说了,总得给个面子。”最终,双方各退一步。

“我寻思,村里类似租房矛盾挺多,主要是租房不签合同或者合同不规范造成的。”赵思军向村里反映了这个问题,后来村民出租房屋就签统一的范式合同,租房矛盾从此少了。

说起来,崔坤海和赵思军都不是专业调解人员。他俩一个是化工厂退休职工,一个是在职保安,两人怎么成了当地“老乡调解室”的一员呢?

2008年,上虞区成立新居民事务局,盖北镇率先成立新居民事务所,村里也有了和谐促进会。崔坤海跟赵思军来得比较早,领的是当地第一张和第二张居住证,所以顺理成章入了会。

“那时候可真的有点乱。”崔坤海说,“本世纪头10年,盖北可以说还处于‘混沌’状态,一些外来人员无所事事,整天就是酗酒、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镇上警力有限,根本就管不过来。”

于是,每到傍晚时分,崔坤海、赵思军这样的和谐促进会成员就踏上第二岗位,在村里巡视。人口摸排、消防检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事情多且杂,他们却都乐在其中。

“也许是看我们来得早,在新居民中比较有声望,所以大家就鼓励我们‘以新管新’。”赵思军说,“不得不承认,这招确实管用,老乡出马,大伙都会给几分面子,好多小矛盾就地化解了。”

“好几个月没调解了,现在矛盾是真的少了。”崔坤海与赵思军相视一笑。

【专家说】

上虞区委党校高级讲师杨琴:

流入变融入

移居变宜居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结构也往往发生变化。其中新居民的大量流入,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破解新居民管理服务难题,上虞的相关做法是有效的探索。

党建引领,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的政策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新居民管理服务的终极目标是消除户籍差别,上虞区盖北镇以“共建、共融、共治”为目标,推行“一村一幢楼”出租房改革,并进行一系列政务服务改革,在教育、医疗、就业、婚恋等民生大事上与本地居民一视同仁,让新居民在流入地有了融入感、尊严感和归属感。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矛盾纠纷在所难免。盖北镇创新设立“老乡调解室”,通过“以新调新”“以新管新”的模式,巧用老乡身份解决新老居民间的纠纷,同时也为新居民营造“乡民乡心融乡亲、乡音乡情化乡愁”的浓厚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新居民服务管理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新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共建共治为基础,强化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挥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以共享为目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确保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谢兴财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