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个团队来到浙东运河博物馆参观,这是该馆开馆以来接待的第308个团。自9月底开馆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除江浙沪地区以外,还有从新疆、西藏、山东、广东等地远道而来的参观团,到这里探访浙东运河宏伟史诗。据浙东运河博物馆介绍,目前已接待参观人次近6万,讲解预约得排到半个月以后。
浙东运河博物馆是浙东运河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后又一座传承、展示运河文化的博物馆。2020年3月,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进入博物馆,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具有抽象色彩的船舷雕塑:巨幅水波纹自西向东流淌,代表浙东运河自西向东、由古至今,持续奔腾向未来的态势。从运河的最初形成,到逐渐繁盛,再到近年来进一步保护传承利用、造福民生,博物馆的四大展厅,重点展示了2500多年来浙东运河工程体系及水运的演变,以及浙东运河历史地位、技术与文化遗产价值。馆内的文物展陈,既有越王者旨於睗青铜剑、田螺山遗址出土木桨这样难得一见的实物,也有呈现越窑青瓷、黄酒、石宕等历史记忆的展品,以实物形式展现浙东运河沿岸特色。
数字化与互动性也是浙东运河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一楼的“水路畅达”电子特效屏幕,结合文献、地图、诗歌等文史资料,参观者动动手指就可直观感受诗歌中所讲述的路线与场景。这样的电子特效屏幕遍布馆内各个部分,通过多媒体交互、VR虚拟现实技术等互动形式,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运河文化。声、光、电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使水运文化得到系统、生动的诠释。文物、沙盘、影像、VR技术等丰富载体,让千年水脉在9000多平方米的展陈中“活”了起来。
“太有意思了,在这里了解到了运河文明起源、千年发展,这种江南水文化韵味让我着迷。”参观结束,山东游客王先生仍沉浸在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来自上海的退休职工吴阿姨则对场馆布置赞不绝口,“非常符合我的期待,场馆又大又漂亮,游线通畅。”
浙东运河博物馆负责人张慧告诉记者,相关单位正谋划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馆内基础配套条件,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也将结合黄酒小镇等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运河文化的整合融合,把运河故事讲得更好。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