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小城阴雨连绵,屋檐滴水成串,幽蓝幽蓝的天,将明未明,阴郁得仿佛能滴出水似的,又如一卷陈旧浓重的画,铺于这江南城郭之上。
狭小的乌篷船自在这画中轻轻划过,泛开层层涟漪。船尾,一少年正执伞而立,大谈这越州十景丝毫不逊于西湖。是谁竟敢这般豪言?不必想,定是张岱无疑了。张岱,何许人也,从他为自己题的墓志铭便可窥知一二: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这般想来,也无怪他这般钟情于绍兴了。只因,他爱的,绍兴皆有。
鉴水泛舟,稽山登顶,踏足其间,仿佛在欣赏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逛老街,访古迹,游名胜,如同在翻阅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这座坐落在江南的小城,冬日有梅花初绽的古朴沈园,春季有流觞曲水的风雅兰亭,盛夏有碧波荡漾的温润东湖,深秋有细雨绵绵的幽深小巷。泛黄的流年在史卷上镌刻着永恒的美丽,雨打屋瓦,疏影横斜。
星星点点的雪花伴着丝缕的细雨,迎来了古城的冬日,一缕冷冷的幽香将我们带入绍兴的沈园。江南名园荟萃,沈园虽不以造园布局入胜,但却引得游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了一探南宋那场凄美浪漫的爱恨情怀。落尽寒花的梅树,娇艳而又凄凉。斑驳的园壁上,两阙褪色的旧词,是岁月的一首悲歌,是眼中的一汪情泪,诉说着悲痛的往事,追忆着满地的苍凉。人成各,今非昨,几株弱柳,一池荷团,在岁月的碎影中,还系着八百年前的哀怨。
当沈园的残雪褪尽,春日的绍兴在兰亭绽放。那里的春天,暖风如酒,画桥烟柳,杨柳低垂,花絮纷飞。桃花与江南女子薄施胭脂的脸相互映衬,那如桃花初绽的笑靥醉了一池春水。那不循规则、依山临江趣野天成的风雅兰亭,也因为永和九年的那场竹影里、小溪边的临水修禊而名声大躁。清风阵阵,绿荫婆娑,亭台楼阁,错落于山水之间。一道曲水,从苍翠的会稽山下流出,流出一地碑林石刻。在山花欲燃的时节,流觞曲水,抚石依泉,指尖流淌出一千六百年前的翰墨风韵。
盛夏时节,掬一捧东湖水,绿如蓝的颜色霎时淡褪成透明,漾起圈圈涟漪。点点碎影如鱼鳞般闪烁,跳跃,升腾,尔后又倏忽消失。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湖面烟波浩荡,远山朦胧叠嶂,游船轻移,荡起粼粼波纹漫至岸边。湖水镜映,鸟莺花香,老鱼吹浪,莲叶田田,留人花间住。
秋月渐冷渐凉,晕开的雨像薄薄的雾,一笔秋韵飘落在小巷里。杏花烟雨的街头,弥漫着一帘疏雨的悠长,擎一把嫣红的油纸伞,浸染唐风宋雨,一往空谷足音。青色的石板,灰瓦的屋檐,轻叩着时光回转的门扉,徘徊在悠长的雨巷。三秋桂子,香气沁人,偶一抬头,黛色的屋檐不经意做了这一线天的花边。江南雨,风送满长川,飘洒正潇然。
在每个夜晚,月下垆边,那戏园里总会响起婉转动听的唱腔,呷一口碧螺春,品味吴侬软语之韵味,任那风随意吹,倒也不失为乐事。待曲终人散,风寒乐清,船尾的笛声散入风中,深深浅浅地拂了人的心。在某个庭院之中,必然有文人雅士为此赋诗一首了。
一园冷香,一抹粉黛,一江烟水,一巷雨声!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留不住的,三千年风雨飘摇,淡没了六朝金粉,远去了鼓角争鸣,唯不变的是绍兴的烟雨朦胧。
绍兴,又见绍兴。绍兴的美难以叙述,看在眼中化为人们心底的印痕,又岂是这寥寥数百言所能描绘的完的。她是一座城,一段曲,更是一片山水绵延的人居美景图。她的美是自然而清新的,是精巧的,也是恬静的。在心中,不知不觉扎了根。
只待到三月,悄然发芽,听一个身影轻吟浅唱:美哉,绍兴!
作者:阮佳轶(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