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杭州亚运赛场上发生了颇具争议的一幕:中国选手吴艳妮因抢跑被裁判出示了红黑卡,但后续又重新上场参与了比赛,虽然第二个冲线,但最终因为抢跑被取消参赛资格,令人遗憾。
10月2日凌晨,吴艳妮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文回应说,非常抱歉,因为抢跑最终被取消了成绩,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她尊重裁判组的最终决定,尊重规则和比赛,也向完赛的队友和对手们表示祝贺。
吴艳妮说,赛后教练已经与她进行了初步的复盘,她的起跑技术需要改进,心态需要重新调整。是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终被压垮了。但她不会认输,体育教会她的,就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接受失败,正视失败,重新再来!
为什么吴艳妮被出示红黑卡后,
还能重新上场比赛?
根据国际田联起跑零容忍原则,率先抢跑的吴艳妮被罚看上去没有争议。而在同一次抢跑中,是否只处罚率先抢跑者,不罚被动跟从者呢?
其实判罚是否抢跑的依据,并不是靠肉眼判断。短跑运动员出发前脚踩的起跑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会自动记录运动员出发整个过程的压力变化。如果枪响前,压力发生变化,便确认为抢跑。如枪响后的反应时间在0.1秒内,也视为抢跑。
为什么是0.1秒?这是根据人体神经系统原理得出的反应时间。
一般来说,普通人的反应时间都需要0.2秒以上,经过训练的运动员可以缩短,但基本不会小于0.1秒。所以只要起跑反应时间在0.1秒以内,均会被判为抢跑而取消资格。
但是,现场观众们看到,吴艳妮重新站上了跑道,恢复上场,却又在完赛后被取消了成绩。这又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在判罚有争议,比赛又不得不进行的情况下,裁判有权先保留争议,恢复比赛的正常节奏。所以,裁判们现场暂时改判,让两名队员重新投入比赛。
改判并非没有先例。今年8月的布达佩斯世锦赛女子百米预赛上,就发生过运动员抢跑,裁判通过视频和传感器数据,最后改判恢复比赛资格的先例。
(越牛新闻综合自四川观察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杨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