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是一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因常导致患者走路姿势摇晃不稳
也被称为“企鹅病”
每年的9月25日是“国际共济失调日”
浙大二院医学遗传科主任吴志英教授
带大家从多个角度来了解这一疾病
“企鹅病”,是什么病?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在青少年和成年起病,缓慢进展。
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萎缩引起各种运动的不协调和不精确(即共济失调),如行走时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故也被称为“企鹅病”。
“企鹅病”,如何诊断?
小脑萎缩、行走不稳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先天发育障碍造成的,有一些是酒精性的,还有一些则是最特殊的——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在诊断时,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共济失调综合征。SCA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往往要通过基因检测以助确诊并确定特定亚型。
SCA的简易诊断流程
基因检测,顾名思义,可以在基因层面上发现问题,剖析根源。在这个特殊的疾病中,它是SCA确诊的金标准之一。虽然目前已有50余种SCA亚型被报道,但仍有30-48%的SCA患者致病基因未明确。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正面临着类似问题,本团队正在开展关于“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免费基因检测”项目(详情请点击文字)。
“企鹅病”为啥会找上我?
有些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家族里的人都是健康的,而我却得了这个病?
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新发突变:通俗来说,就是父母双方都没有致病变异,而下一代出现致病变异。任何一个人类子代都存在平均70.3个新发突变,绝大多数新发突变不会致病,但当其发生在SCA相关基因上,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②上一代还未发病或病情较轻未被发现:部分SCA亚型的致病基因在遗传给下一代的过程中,较之亲代,子代的发病年龄会更年轻,病情会更重。这类现象,专业词汇称为“遗传早现”。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上一代虽然携带了致病基因,但并未到发病年龄,因此症状未发生或不典型。
此外,也可能是因为上一代的致病基因不完全外显,所谓不完全外显现象,就是患者虽然携带了致病基因,但并不一定百分百发病,造成不患病的父母却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假象。
③上一代在发病前离世:上一代携带了致病基因,但在发病年龄前由于车祸、癌症等原因去世,在去世前不会出现SCA相关的症状。
④其他原因:如领养等。
得了“企鹅病”,寿命会受到影响吗?
大多数SCA的亚型进展较为缓慢,通常不会影响寿命。
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协调、平衡、言语和吞咽困难的症状会逐渐加剧,患者的日常活动和整体生活质量会大幅度下降。
大多数患者在起病的10-15年后会因严重行走不稳而失去独立行走能力。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物理治疗和加强锻炼可以推迟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的年龄,防止因过早卧床导致呼吸道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降低因并发症危及生命的风险。
“企鹅病”一定会传给下一代吗?
我可以拥有健康的宝宝吗?
SCA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患者无论男女遗传给下一代的几率均为50%,即使患者还没有出现SCA的临床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图
目前,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如羊水穿刺,绒毛膜活检等)检测孕妇所怀孕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进行早期诊断。万一检测到胎儿携带该基因突变,患者可结合临床医生建议综合考量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此外,患者也可以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即在受精卵植入子宫前进行基因检测,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挑选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从而在源头上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还没有发病,有办法干预吗?
对于基因诊断明确、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可以用这些方法积极的干预疾病进展:
①定期复诊:积极就诊并接受专科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以便于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症状和并发症。
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
③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饮酒等。
现在有什么新疗法/新药物
可以治疗“企鹅病”吗?
目前,SCA尚不能根治,也缺乏特异性治疗的方法。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的深入,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基因编辑治疗、(反义寡核苷酸(ASOs)、CRISPR/Cas9、RNA干扰(RNAi))、神经调节疗法等潜在治疗方式也逐渐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尝试,但均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越牛新闻综合自浙大二院)
作者: 编辑:姜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