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上有老下有老”家庭每年能多减多少钱?最新热门问题和基础操作指南,请往下看!
△政策介绍
【政策概要】根据《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独生子女每月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不超过1500元。
“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具体能减多少税?
以纳税人周女士为例,她本人是独生子女,有两个上小学的女儿,其父亲已超过60岁。在新政策出台前,她每月可以享受到每个女儿各1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和2000元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合计4000元。新政出台后,周女士每月可以享受到每个女儿各2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和3000元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合计7000元。假定周女士适用10%的税率,则其每月可多减税(7000-4000)x10%=300元,每年可多减税3600元。如果周女士适用20%的税率,那每月可多减税600元,每年可以多减税7200元。
已申请的不必再重新申请,多缴的税也会自动抵扣。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纳税人已经按照原标准填报享受2023年度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自9月份起,信息系统将自动按照提高后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此前多缴的税款可以自动抵减本年度后续月份应纳税款,抵减不完的可以在办理2023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继续享受。
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之后,还是有很多网友对一些“特殊情况”心存疑问。不过没关系,只要有问题,就必定有答案,一起往下看。
Q:从没申请过减税优惠,如何填报?
纳税人还没有填报享受2023年度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可以在手机个人所得税APP或者通过任职受雇单位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享受。
首先,需要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应用,然后在首页找到“热点专题”入口。
如果有想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点击“政策介绍”页面下拉至底部,向官方发起咨询。
如无疑问,直接选择需要填写的类目即可。
Q:提高个人所得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A:根据《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独生子女每月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不超过1500元。
Q: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之前是按照约定分摊的方式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这次标准提高后能不能重新调整扣除额度?
A: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需要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额度。扣除标准提高后纳税人对约定分摊或者指定分摊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额度有调整的,可以在手机个人所得税APP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填报新的分摊额度,但每人每月不超过1500元。
Q:我是一个合伙企业合伙人,平时取得的都是经营所得,没有工资薪金所得,应该如何享受提高后的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平时也没有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等有关规定,可以在办理2023年度经营所得汇算清缴时享受提高后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Q:赡养岳父母或公公婆婆是否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中的老人 (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包括配偶的父母。
Q:我的孩子正在读硕士研究生我能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么?
如果纳税人子女接受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全日制学历教育,纳税人可以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如果属于非全日制的学历 (学位) 继续教育,应由子女本人填报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Q:两个子女中的一个无赡养父母的能力,是否可以由另一个享受3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 41号)规定,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在兄弟姐妹之间分摊3000元/月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500元,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不能由其中一人单独享受全部扣除。
Q: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纳税人应当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对虚假填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税务机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个人所得税APP等)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