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燕山岭,暮投东海滨。万类无一体,百物竞分陈。造化真渊薮,人生不违均。苟悟此中意,遂知适我新。”
2004年,第20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曲水流觞。第一只羽觞(酒器)缓缓漂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的面前停下,73岁的沈老举觞一饮而尽,然后用古调吟诵。
晚年沈鹏
行走山阴道,瞻仰书圣遗迹,叩访孑民故居……最近去世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沈鹏,与越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沈鹏以草书见长,其行草书和隶书刚柔相济、摇曳多姿。诗人刘征为其撰挽联:“茧纸情深,书创兰亭新体态;大星忽殒,默从点画想音容。”他为越城多个景点题字,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他既善书,又工诗词格律。在墨趣横生之余,他为越地写了十余首诗,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书法圣地别样的意味。
越城处处留墨迹
绍兴古城有很多名家墨迹,多数是工整的楷书,而沈鹏擅长行草,他笔走龙蛇的作品为古城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氛围。启功赞赏他的行草书时说:“所作行草,无一旧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沈鹏题字西园正匾
府山旁的西园正匾是沈鹏的手迹,行草风格的“西园”两字摇曳生姿。大门两侧隶书抱柱联为:“於越号名城,风物此中多入画;东浙留圣迹,林园无处不胜春。”看过匾额再赏西园,眼前山水更显清雅之气。匾额、对联写于2000年前后。
蔡元培故居沈鹏题字楹联“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故居位于古城笔飞弄,院门上有沈鹏用行楷书写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对联。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宗旨为后人赞赏,而沈鹏借鉴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在文艺界实现创作上的思想解放。
沈鹏还曾为沈园题字。陆游字务观,取自《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如务内观”。沈园内的“务观堂”堂额由沈鹏题写,用的是隶书,行笔大开大合、刚健大气。这里被布置成了陆游纪念馆,堂内展出陆游自序诗手迹长卷、四子陆子坦夫妇圹记、手迹碑拓片、陆游三山故居模型等。
王阳明故居沈鹏题字“明德堂”
去年面向公众开放的绍兴阳明故里景区,云集了多位书法大家的题字,其中有沈鹏晚年的作品。王阳明故居是一轴四进的格局,由南及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门厅、明德堂、至善堂、传习堂,前厅明德堂是游客进入王阳明故居的第一站,悬挂着王阳明画像,展示着新建伯府承袭、原址考古等内容,而前厅高悬的“明德堂”三字由沈鹏所书。这是沈鹏91岁高龄时写的榜书大字,行草风格,飘逸之中尽显浑厚稳重,体现了深厚的功力。
如果说题字尽显书家风雅,那么设立奖项则是推进书法事业的一大贡献。如今书法界最高奖项“兰亭奖”闻名遐迩,当初设立之时沈鹏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鹏写《兰亭序》
书法家宋世宽回忆:“‘兰亭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文艺界各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专业的最高奖,比如戏剧的“梅花奖”,文学的“鲁迅奖”等等。而书法则没有自己的最高奖,因此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的组织下,把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的“兰亭”命名为书法的最高奖。当时沈鹏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他给予支持之余,还亲自担任“兰亭奖”的评委。
为越地酬唱不息
沈鹏出生于无锡江阴。在这个江南小城受着吴越文化的熏陶。醉心书法的同时,他也钟爱诗歌创作。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书法家,更是一个诗人,胸怀一颗赤子之心。诗与书于他而言,有如连理枝与比翼鸟,同气连枝,血脉相通。
沈鹏《沈园》一诗收录于《三馀吟草》,写道:“往事如烟尚可哀,依稀何处旧池台?放翁一曲《钗头凤》,多少痴人接踵来!”该诗创作于1987年4月,诗人时年56岁。起笔从侧面点题,由眼前事物联想到“往事如烟”,通过沈园之游引发了无限感慨。
去年8月,沈鹏应邀为绍兴题字“清白兰亭”
1987年的那场“中日兰亭书会”高手云集,中方有沙孟海、启功、沈鹏等23位大家出席,日本也有青山杉雨、村上三岛等18位书法家到会。沈鹏在曲水流觞中即兴赋诗,并写在漂亮的信笺纸上:“参差群籁动清音,胜游如云一郎吟。二十八行陈迹在,今朝辐辏满山阴。”兰亭书法博物馆原馆长喻革良回忆,那草书随意而生动,让人眼睛一亮。
1999年沈鹏应邀再次出席兰亭书法节,那次或许兴致盎然,他即兴赋诗《山阴道上》6首,其中五律《第15届书法兰亭节》吟道:“春暮逢三月,山阴道上忙。流觞晋韵远,曲水古风长。道士知何处,鹅群恋故乡。惠风催嫩绿,微雨发新篁。”诗采用铺垫手法点出时间和地点,勾勒出热闹画面。颔联和颈联意境深远,最后尾联通过景象描绘盎然生机,清新不失雅致。
兰亭书会副会长倪七一说:“上世纪80、90年代沈鹏来绍兴比较多,主要是参加兰亭书法节,与绍兴书法家接触也比较多。”
2004年第20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的重头戏是曲水流觞、诗书酬唱。应邀而来的当代42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列坐,第一只羽觞(酒器)缓缓漂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的面前停下,73岁高龄的沈鹏用古调吟诗后用长锋写草书挥洒于4尺宣纸上,但见时缓时急,时提时按,忽如惊蛇入草,又似兰渚云烟,使人叹为观止。由此揭开了当时“兰亭诗书大会”的序幕。
2009年第25届兰亭书法节期间,沈鹏进谒了书圣故里及其晚年隐居地。看到少年王羲之勤习书法处,日日洗笔、洗砚,竟将门前的清池洗成墨池。沈鹏吟道:“笔冢墨池惊鬼神,换鹅写扇性情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宏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