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和历史见证,凝聚着某段特定时期的政治景象、经济政策和文化状况。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币、布币,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清末的机制币,历经千年百朝、各式各样的钱币构成了当今收藏领域中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之一。
绍兴有着悠久的钱币历史,这些年,本地收藏古钱的爱好者不断增加,古钱币市场也越来越火爆。小小的钱币里究竟包含着哪些门道?
贵不贵:不看迟早看多少
钱币一般分为流通货币和民俗钱币。流通货币即是某段时期官方发行的“钱”,而民俗钱币则是一种纪念币,往往是高端定制,可以当作特殊的“文创”。
据业内人士介绍,圈子里将收藏古钱币称为“藏泉”,收藏钱币的人之间互相称为“泉友”。背后的原因多样,如王莽新朝时发行量最大的货币“货泉”,面文上就有“泉”字,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以“泉”字代钱也更为风雅,也有着想让钱币通行如泉水般畅通不止的用意。
赵构御书的“绍兴通宝”存世仅五六枚
钱币有炒作性,而且与古玩“常识”不同,并不是年代越早越“贵”。记者来到位于越城区城东的伟丰古玩城,发现不少古钱币其实并不昂贵,品相一般的唐开元通宝钱,只需五六十元一枚。
有关人士介绍,开元通宝钱、乾隆通宝钱等存世量巨大、较为常见,并不值钱。而一些品相好、发行数量少的钱币则价值极高,如去年8月,在诚轩拍卖上,一枚“奉天癸卯一两”银币,以4657.5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海内外公开拍卖中首枚超过4000万元的中国钱币,刷新了中国钱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此外,清朝的“宝源局造”(背“镇库”)、清朝光绪重宝宝黔当十部颁雕母、五代十国永安一十铜钱等众多钱币,全部拍出过百万元高价。
绍兴的钱币市场究竟如何?
“总体行情比较好,一方面,人们对古钱币接受程度很高,因为自古以来钱币就代表着财富;另一方面,如今钱币可以通过第三方鉴定真假,其结论可信度比较高,收藏门槛会变得低一些。”相关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在绍兴的古玩市场中,店铺名称直接有关钱币的并不多,但钱币作为基础性收藏品,小巧、量多,每个古玩店家手里大都有一些。
而一批与绍兴有关的钱币,在本地市场上也大受欢迎。如越国戈币、背“越”的唐会昌开元通宝、南宋“绍兴元宝”、民国十六年交通银行背“绍兴”的纸币等。
许多绍兴人对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圆也有着收藏偏爱,如“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小时候家里给的红包,不是装百元大钞,而是装银圆,装上七八个就沉甸甸了。”市民王女士回忆起她有一名搞收藏的叔父,在其去世后,家人发现他藏了满满一箱子银圆。
“看听闻量”:投资钱币有诀窍
说起绍兴的古钱币收藏家,不得不提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宝祥,他发起成立了绍兴市钱币收藏协会,出资创建的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钱币学家命名的民办博物馆,馆藏1000多枚珍品,其中的镇馆之宝是一枚宋高宗赵构御书的“绍兴通宝”,目前在全国只发现了五六枚。
据介绍,御制“绍兴通宝”是南宋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御书钱,十分珍稀。陈宝祥表示,“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在南宋绍兴年间做流通货币之用长达30余年,古代年号、钱币和城市名称同名的,在国内只有绍兴等少数城市,也是最有绍兴辨识度的文化遗产之一。此外,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还开发了18款钱币文创产品,“古玩+创新”的模式颇有趣味,受到不少藏家的欢迎。
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陈宝祥给记者讲解了不少鉴别钱币真假的通用方法。中医有“望闻问切”,他也有自己的秘诀“看听闻量”。
“看:即观察文字是否软弱,穿口边道是否有人为做旧痕迹,包浆有无层次;听:即听一听声音有无火气,裂音是否闷哑;闻:闻一闻有无修补化学胶水的气味;量:测量钱币外径尺寸大小,假钱用真钱翻砂,尺寸会小一点。”陈宝祥介绍道。
而一些想进入钱币收藏行业的新手藏家,该怎么成长呢?陈宝祥说:“要有好心态,不急不贪,还要多学习,收藏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长知识,练眼力,少缴学费。抖音、快手、淘宝上的货,都要谨慎,而且即使平时遇到真币、好品,也不要盲目跟涨追价。”
收藏钱币是一门爱好,但更是一门学问。钱币的市场价值与它的发行量,以及发行的历史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懂钱币者必须先精通历史,这也成了一种“潜在要求”。
擦亮眼:造假套路有不少
钱币造假水很深,陈宝祥告诉记者:“银币是重灾区,容易掉坑,网上的筒子钱千万别碰,捡漏难。这是因为银币造假很容易,它年代短,包浆好仿制。假银币200元左右成本,售出价1000元,利润可以有四五倍。”甚至很多假货不只是现代造假,还有以前的造假者们留下的,比如明清时期钱币造假现象也非常严重。
记者了解,不少玩家都因在网上买到假币而被骗,甚至有些投入了十几万元购买,最后血本无归。
还有一名藏家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也流行一些“五帝钱”“山鬼花钱”等钱币,据说开过光、能辟邪。“民俗文化上有这种流传,但从科学上来讲,当然是莫须有的,很多以开光辟邪为噱头的钱币,往往假货较多。”
从陈宝祥处,记者还了解到一名藏友被骗的典型案例。有一名收藏爱好者来到博物馆,拿出一枚钱币,向陈宝祥咨询市场价多少钱。陈宝祥如实告知后,这名藏友觉得很惊讶,因为网上有平台给出的评估价格是200万元,让他去送评拍卖。该网友在拍卖平台上花的手续费已经两三万元了,但陈宝祥说,其实这枚钱币本身只值两三万元。如今网上这种骗局频发,把一般的钱币说成珍稀的钱币,或是样钱和母钱,“帮助”藏友进行拍卖,最后当然是流拍,但不妨碍平台赚进了手续费。
陈宝祥推荐藏友可以找一些正规的组织进行鉴定,平时还能了解一些价格信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文其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