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日,在绍兴嵊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郑兴国工作室里,切割声、雕琢声此起彼伏。
埋头创作的根雕手艺人行云流水般创作着,汗水顺着他们的脸庞滴落,伴着一凿一刻,木屑随之舞动,一块硬邦邦的木头,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根雕,是绍兴嵊州的一张金名片。嵊州湿润的气候与繁茂的树木为根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文人气息孕育了众多根雕艺术家。
以刀为笔,以木为画。多年来,嵊州根雕匠人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枯木逢春再千秋”,如今嵊州根雕的传承故事仍在继续……
(点击播放视频)
“我的父亲”
郑紫东的父亲郑兴国,是中国木雕艺术家、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1980年的夏天,17岁的郑兴国少年满志,不愿一辈子在草木疯长的农田中度过的他,决心凭着自己的绘画功底,开始跟着表哥做雕花匠。
白天,他学做雕花,雕各式各样的家具,晚上,他不厌其烦地画画,尤其是描摹人物。
“从雕花匠到学习圆雕,再到根雕创作,父亲从事这个行当已经有40多年了。”
选材、锯胚、凿胚、修光、开脸、打磨、上漆……一件根雕艺术品,从木材到成品经历了千辛万苦,光打磨就要经历4、5道工序,郑兴国都亲力亲为。
40多年的学习、探索和研究,郑兴国将根雕的“细”融于每一件作品,他虽不擅长言辞,但热衷于与朽木对话,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花鸟、人物,都在他手中变成了永恒的艺术品。
“很多是别人烧饭都不用的烂木头,父亲把它们收回来了。”郑紫东说,和别人先构思再选材不同,郑兴国讲究一材一艺,因材施艺。
在郑国兴手里,朽木可雕。他的作品形式多样,技法娴熟,讲究“情景”和“意韵”。如作品《金庭洞天》,描绘了书圣聚贤雅集、曲水流觞的场景,雕刻了大大小小近百名人物,有吹箫的,抚琴的,下棋的,饮酒的,情态各异,气韵生动。
凭借精湛的技艺,郑兴国的作品《独钓寒江》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同根同祖》被浙江博物馆收藏;作品《高山流水》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在自由创作中传承”
树、竹之根,是大自然的礼物,能工巧匠们用一把雕刻刀,赋予了这份礼物以思想和灵魂。
在创作的同时,为了传承、发扬嵊州根雕,郑兴国招收了一批又一批徒弟,不仅传授雕刻技艺,更教导他们做人的准则。
“在全国各地的师兄弟加起来有80人左右,跟在身边的有4位师弟。”郑紫东说,他自己的根雕技术也是跟父亲学习的。
传承的是什么?是雕刻的技艺,也是自由的灵魂。郑兴国认为,根雕的创作是自由的,“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对材料的理解也不一样,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喜好对木材进行自由的创作。”
除了细节上刻画不到位之处,郑兴国从不禁锢徒弟们的自由创作。在这样自由的氛围里,郑兴国工作室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根雕风格。
在这里,嵊州根雕艺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发展着,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
【人物介绍】
【根雕工艺品分享】
今年6月,越牛新闻客户端线上新空间“牛市倍(Newspace)”上线。
展示、传播、流通绍兴优秀的文化作品,是“牛市倍”创建的一大初衷。因此,“牛市倍”特邀优秀书画非遗创作者入驻,向广大用户展示书画非遗创作精品,分享创作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在“牛市倍”这个文艺范、公益范、亲民范的智慧服务平台,优秀的作品均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卖。
一锯一刀,抹去时间腐朽;一凿一刻,赋予艺术灵魂。日前,郑兴国工作室的12款根雕产品已在“牛市倍”上架。如果你对根雕工艺品感兴趣,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牛市倍”非遗集市挑选↓
《静思小沙弥香插》
“牛市倍”价格:199元
《雪夜访戴》
“牛市倍”价格:499元
《等待》
“牛市倍”价格:888元
《笑佛》
“牛市倍”价格:2800元
《引福归堂》
“牛市倍”价格:12800元
《静相思》
“牛市倍”价格:30000元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施妍静 徐烨飞 实习生 陶洁楠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