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29日是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70周年纪念日。在今年春季登山季,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名登山者获得从珠峰南坡攀登的许可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有一名绍兴人,他叫顾旭明。

5月17日早上尼泊尔时间8点30分,北京时间10点45分,顾旭明成功登上海拔8848.86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上周五,记者见到了这位勇攀珠峰、拥抱世界的户外运动达人。40多天的珠峰之旅,让他消瘦了10多斤,他的脸上仍烙刻着紫外线晒伤的痕迹,左脸颊上还结着痂。
世界之巅,他为家乡打Call
“我来自浙江绍兴上虞,我今天来到了珠峰8848.86米,祝愿我们上虞明天更加美好,上虞人民生活和谐安康。”5月17日上午10点45分(北京时间),当顾旭明在世界之巅为家乡打Call时,他的脸上满是骄傲和激动。
1971年出生的顾旭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艰难创业,曾先后创立了多家公司。经营企业之余,他酷爱户外运动。他曾登顶过乞力马扎罗山、四姑娘山、雀儿山、哈巴雪山等,还于2019年和妻子徐红梅完成了158天4.4万公里的环中国边境之旅。去年9月,他挑战海拔8163米的世界第八大高峰玛纳斯鲁峰,但在海拔6800米处遭遇雪崩,不得不下撤。此后,他萌生了挑战最高峰的想法。
“要登8848米的珠峰,先爬完8848层楼吧。”顾旭明说,高海拔攀登拼的就是体能和意志。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每天10公里以上的户外跑,加上力量训练,去53层的上虞百官广场练习爬楼,一口气就爬6趟。
经过体能的训练和登山技巧的充分准备,4月10日,顾旭明和妻子徐红梅开启了攀登珠峰之行。13日,他们抵达尼泊尔卢卡拉,后转机到海拔3440米的纳姆切巴扎,又经过了10天的徒步、拉练,他们抵达海拔5394米的珠峰大本营。
这期间,队伍中有人开始出现发烧、头疼、咳嗽、肠胃功能紊乱等高原反应,很多人不得不下撤去加德满都治疗休养。妻子因身体原因没有计划攀登珠峰,但在大本营留守等待了28天,成了顾旭明攀登珠峰的“最强啦啦队员”。
领队明玛G根据天气预报,认为5月3日是个好天气,适合登顶。然而,天公并不作美。5月1日出发时,天就下起了雪,狂风让人寸步难行。最终,领队下达了下撤大本营的指令,第一次冲顶的希望破灭。

九死一生,最终成功登顶
珠峰的平均气温在零下30-40摄氏度,含氧量极低,气候恶劣多变,只有每年的5月,气流相对稳定,会出现登顶的最佳“窗口”。
为争取宝贵的登山时机,5月13日凌晨2点(尼泊尔时间),顾旭明与队友再次从大本营出发。
“昆布冰川”是珠峰南坡大本营通向顶峰的必经之路,也是登顶珠峰的第一道关卡,南坡30%的事故都发生在这里。因此,这里被称为“恐怖冰川”。
“4月12日,‘昆布冰川’发生冰塔崩裂,3名夏尔巴向导被埋入冰裂缝遇难,遗体都找不到,其中一位是我去年攀登马纳斯鲁峰的向导。”顾旭明说,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整个人都发毛了,但他还是没有退缩。
经过“昆布冰川”时,穿行在巨大的冰塔和冰裂缝间,时不时传来冰裂声、雪崩声、冰塔的坠落声,让人不寒而栗。好在6小时后,顾旭明到达了海拔6400米的C1营地。继续向上,他又要面对南坡第二道难关,1300米长的大冰壁和冰岩混合地带,名叫洛子壁。艰难攀登7小时,他才到达海拔7950米的C4营地。短暂休整后,5月16日晚上8点多(尼泊尔时间),顾旭明和他的夏尔巴向导拉卡帕打算再次冲击珠峰峰顶。

然而,在海拔8700米左右快到南峰时,意外发生了。顾旭明的氧气面罩吸不了气,那一瞬间让顾旭明有了强烈的窒息感,手脚发麻,恍惚中仿佛感觉死神就在身边。就在这时,向导直接把自己的面罩换给了他,并让顾旭明先走,自己研究面罩出了什么问题。
解决了缺氧问题,顾旭明来到了被称为冲顶珠峰最后一关的“希拉里台阶”,此时距离峰顶只有100来米。在近乎垂直的裸露山体岩面上,他靠冰爪卡住岩石缝隙,一点点向上爬。
快到顶峰时,顾旭明脚下的雪檐绝壁突然坍塌了一块,他本能地趴在残存的雪檐缺口上,用尽浑身力气慢慢爬上来,才又逃过了一劫。
直到接近顶峰,向导才赶到顾旭明身边。他最终没能修好氧气面罩,而是无氧登上了顶峰。“8000米以上是生命禁区,无氧登顶,真是太牛了!如果不是遇到如此强大且负责任的夏尔巴向导,后果不堪设想。”顾旭明深感自己是幸运的。
比起冲顶,下撤途中更惊险
经历千难万险,站在珠穆朗玛峰之巅,顾旭明却没有登顶的兴奋。就在冲顶珠峰的最后12个小时里,顾旭明仅仅在C4营地,就着队友的一点点榨菜和霉豆腐,吃了一碗速食米饭。
“当时体力消耗太大,精神恍惚,几近麻木。”顾旭明说,登顶的痛苦是递进、持久且强烈的,而兴奋则是滞后的。
在顶峰,顾旭明和夏尔巴向导没有过多停留,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安全下撤。因为下撤比冲顶更危险,很多事故都发生在下撤途中。顾旭明从山顶回头看海拔8790米的“希拉里台阶”,发现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希拉里台阶“堵车”了!
“堵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低温又缺氧的情况下,有的人靠在山崖边上等待,迷迷糊糊容易昏睡过去,很可能永远醒不过来。”顾旭明说。
5月17日下午4点(尼泊尔时间),顾旭明在面对极度饥饿、严寒、缺氧的情况下艰难跋涉,靠自身顽强的毅力,终于安全返回C4营地。
可此后,顾旭明突发雪盲了。眼睛剧烈地疼痛,怕光、流泪,睁不开。在营地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依旧没有恢复。
“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安全回家!”顾旭明在心里默念着。18日早上10点多(尼泊尔时间),他在两位夏尔巴向导的协助下,艰难地往下撤。他利用睁眼的10来秒时间看好路况快速往下冲,然后闭眼休息几秒钟,一点点下撤。
5月18日下午4点(尼泊尔时间),历经千辛万苦,顾旭明安全撤回到C2营地,随后乘直升机抵达大本营。妻子见到他平安归来,悬着的心才放下。
登过珠峰,面对人生更豁达
在8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死亡往往就在一瞬间。雪崩、滑坠、急性高海拔病症、体能衰竭、暴露等等随时都可以夺去登山者的生命。前不久,据外媒报道,今年珠穆朗玛峰春季登山季已有12人死亡,另有5人失踪。面对如此凶险且有一定伤亡率的户外运动,是什么信念让这些攀登者执着前行?
“下撤途中,我目睹了2位倒在雪山上的登山者。但作为攀登者来说,8848米是心中圣地,为了实现梦想,挑战考验自己,也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顾旭明说。
“做企业如登珠峰!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的攀登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很契合。我从登山的过程中,从山友们身上汲取很多力量,也打开了我对世界、对人生的新认知。”顾旭明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生是一场旅行,活着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生的旅程尽可能多姿多彩。
顾旭明曾先后荣获“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上虞区服务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多年来,他一直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帮护关爱弱势群体,多次结对贫困学子,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梦想。
“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攀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顾旭明说,如今生活回归平静,但攀登珠峰的经历让他对自然更为敬畏,看待生死更为豁达,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多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潘秀玮 编辑:方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