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3-05-29 09:34

来源:

解码绍兴文化基因

李永鑫

日前,《浙江文史记忆·绍兴卷》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绍兴卷集中了77篇经典文史故事,这些文史故事的内核就是绍兴文化基因。

基因是古城。绍兴是越国古都。“于越会稽起东南”,春秋战国时期,绍兴为越国都城,称大越。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回国,委派范蠡以今卧龙山孤丘聚落为中心构筑新都,这就是今日绍兴城的开始。

“会稽天下本无俦”。秦置郡县制后,越城为山阴县治所。东汉永建四年(129),吴、会分治,越城为会稽郡治所,是当时浙江第一大城。

“大越罗城连鉴湖”。隋开皇十一年(591),越国公杨素修建郡城,史称“罗城”。从此确立了今日绍兴老城以环城公路为界的大致轮廓。隋大业元年(605),改会稽郡为越州,州治在越城。“何处青山是越州”,唐朝时,越州领八州,为浙江东道道治所在。

“东南名府若关中”。北宋时,修建子城,加固水陆城门。南宋初,高宗二次驻跸越州,一时官员云集,使臣往返,城内空第皆为官署所占。南宋绍兴元年(1131),越州改称绍兴府,为南宋朝廷陪都,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郡守汪纲重修罗城,设厢坊和各个集市,从此形成了绍兴城路衢和商业网络的城市格局,直至清末和民国,无多大变化。历史上称此为“宋城”。

“三山万户巷盘曲”。绍兴是一座山水兼具、风光秀美的水乡城市。绍兴城依山傍海,在平原水网地带上,南十多里为会稽山,北二三十里为杭州湾。会稽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杭州湾水面浩瀚,水潮汹涌,有大海的辽阔景色。城中三山耸峙,佳木扶疏。城内有多条河流穿流其间,显山露水,山川相映。

基因是名人。“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绍兴人物精华的经典性概括和评价。绍兴确是代有人杰,史不绝书,名流荟萃,歆动中外。

“山拥彩屏朝玉帛”。大禹,是中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治水英雄。

“卧薪尝胆终称霸”,越王勾践是夏禹的后代,他在与强吴的战争中,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辛努力,终于振兴越国,进而灭亡吴国,横兵江淮,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王。除勾践之外,范蠡、文种、计然、西施等人都是绍兴地区在越国时期所出现的卓越人物,他们的思想、谋略、活动和业绩,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

“孤门细族真斗士”,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一生撰写了《论衡》《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多部著作。

“鉴湖波连钱江潮”,东晋时期南方士族的领袖和著名学者贺循,他官至太常,在任会稽内史期间,主持开凿西兴运河,对绍兴的水利和交通作出重大贡献。“东山再起晋祚长”,谢安是东晋时期与王导齐名的宰相。孙绰和许询同为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支遁为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梦赋池塘春草诗”,谢灵运为谢玄之孙,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代绍兴名士首推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因任浙东观察使和越州刺史之职,曾在越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留下了多篇盛赞越中山水和州城府宅的诗文。

宋元时期,绍兴最著名的人物是陆游,“金戈铁马入梦来”,其爱国精神和万首诗篇为这个时期的绍兴文坛增添了无限光彩。元朝一代,文坛上有王冕和杨维桢领其风骚。

明代,学术界十分活跃。“万化根源总在心”,心学大师王阳明;“无欲常教心似水”,理学家刘宗周。明末,有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徐渭;富有创造精神的绘画大师陈洪绶;愤世嫉俗、傲视权贵,具有民族气节、散文创作成就最大的文学家张岱。

迨至清代,绍兴有著名学者杜煦;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目录学家姚振宗;毕生著述百数十卷,以《越缦堂日记》为最佳的著名学者李慈铭;手校群书不下千卷的著名考证学家平步青;清末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名将葛云飞;辛亥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近现代,有“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新文化运动旗手、文学巨匠鲁迅;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和平老人”邵力子;著名翻译家王一飞;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卓越领导人、生物学家周建人。竺可桢、陈建功、钱三强、赵忠尧、范文澜、马寅初、吴觉农、刘大白、胡愈之、夏丏尊等众多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也为近现代绍兴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基因是艺术。绍兴是文化艺术之邦。春秋战国时期,绍兴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几何印纹陶成为越文化最主要的标志。青铜器艺术着重表现于兵器上,尤其是越国之剑,闻名中国。

“月样团圆水样清”。秦汉时期,古越大地上绽放出中国青铜器艺术的又一朵奇葩——青铜古镜。此后直到唐代,会稽郡和越州一直是全国铸镜业的中心,以至有“天下铜镜出会稽”之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国文化精英大批聚集于会稽,绍兴艺术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翰墨风流冠古今”,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名流开创了书法艺术的一代新风,人称“二王”。此外,长期隐居于剡县的戴逵、戴颙父子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并称“二戴”。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绍兴在陶瓷、染织、金属等众多的工艺美术类别中都有重大的进展,呈现出华丽、精巧的艺术风格。“九秋风露越窑开”,唐代绍兴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为越窑青瓷,器形有所创新,动物造型的器皿相当普遍,荷叶形、葵瓣口的青瓷碗十分典雅。

宋元明清时期,绍兴的各个艺术门类均有不同程度的继续发展。“艺林侠客晋作圣”,明代的徐渭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绍兴艺术领域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书法上,徐渭擅长行、草,尤以狂草著名;在绘画上,他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画派;在戏曲上,他的理论著作《南词叙录》和戏曲作品《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曲的转折。

“本是儒家闲戏剧”。绍兴戏曲,源远流长,剧种丰富,曲调多样。仅就绍剧、越剧、新昌调腔、诸暨乱弹和摊簧这几个现存剧种而言,就已覆盖了中华民族戏剧的三个大类。越剧现正发展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剧种之一。绍兴的地方曲艺,大多出现于清代中叶,流行较广的有平湖调、词调、莲花落和宣卷等。在历史上,绍兴还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创作家和表演家,堪称名副其实的戏曲之乡。

作者系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走进历史致敬重庆

何宝康

这些年当代的长篇小说看得不多,打开范稳的《重庆之眼》,是因为这部小说是2017年中国好书,应该有其特别之处。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向一座城市致敬的最好方式,也许就是为他写一部书”。确实,范稳做到了。

重庆大轰炸,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件,用小说来作全景式的反映是非常考验作家功力的。范稳先生剑走偏锋,他笔下的重庆大轰炸,竟然是被裹挟在一段长达78年哀婉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中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作者以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为历史背景,结合21世纪中国民间对战争损害索赔活动,生动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一段恢弘壮阔的战争史,一个动荡年代的伟大爱情故事,一群重庆大轰炸中战争受害者的经历,作品中邓子儒、蔺佩瑶和刘海三位主角人生命运的跌宕和爱情过程的波折,与重庆大轰炸紧密相连,也与城市、人民和国家的安危紧紧捆绑在一起。 英雄气、儿女情、江湖义、山河恸、家国事、民族心……重庆,一座不平凡的城市,让人深深感动。 当然,在《重庆之眼》中,透过“重庆大轰炸”的硝烟,范稳还向我们展示了刘、蔺、邓“三角”之外的重庆市井生活:除了大轰炸,重庆还有龙舟赛、诗人节、话剧,还有那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的防空洞等等,烟火气,人间味,重庆人,不一般的岁月,不寻常的历史。这一切无声地透出了一种信息:中华民族,打不垮,炸不烂!

出于对重庆的敬意和深爱,范稳在《重庆之眼》中把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作每一幕小说的目录,非常贴切,给这座城市和这部小说增添了人文和地域的特色和味道,也让我们对重庆增加了一份敬意,对抗战历史多了一份感受。在抗战胜利之日,小说更是直接引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刘海更是情不自禁地高声吟诵杜甫的这首名作。以此作为开篇,表达出一种特别的情感。

读范稳的《重庆之眼》,我们深深走进历史,深深致敬重庆。

作者系退休干部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