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世上真有免费的午餐 每天一顿爱心午餐,5名环卫工人已经在医院食堂吃了5年

2023-03-05 12:01

来源:

上午约10点半,环卫工胡叔琼将垃圾倒进保洁箱,咕咚咕咚喝几口水,然后快步朝午餐点走去。

几百米的路程,眨眼工夫就到了——绍兴第二医院食堂,这是胡叔琼熟悉的地方,5年来她和4名同事一直在这里吃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已坚持5年

每天上午过了10点半,5名环卫工人会陆续走进绍兴第二医院食堂。2月28日这天,胡叔琼第3个到。她按自己喜好挑了两个菜,一荤一素,里面有她喜欢吃的炸鸡腿。食堂的一角,设有环卫工人爱心专座。“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饭,免费的。”胡叔琼说着伸出一只手掌,“吃了整整5年,省下不少钱。”饭吃到一半,胡叔琼去盛了一碗汤。

胡叔琼来自重庆,今年64岁,在越城区延安东路负责一段路面的保洁,不知不觉已经干了6个年头。刚当环卫工时,胡叔琼每天早早起床,经常随身带两个馒头加一点咸菜,这就是她的午餐。“中午休息时间短,回家做午饭的话,时间上很赶。”她说,即使中午回家,吃得也很随意,“冷饭倒点开水,菜是吃剩的,随便对付了。”

同样来自重庆的袁锡禄和肖建淑,是一对夫妻。“每人两个菜,加一起就是4个菜,很丰盛了。”袁锡禄告诉记者,夫妻俩清扫的路段离住所比较远,骑电动自行车回去要20分钟,“午饭真的是个问题,带饭需要找地方加热,回家做饭,来回太折腾。”

肖建淑记得清楚,5年前的一天,她接到通知:以后不用从家里带午饭了。“以前也有人零零星星提供过免费午餐。”肖建淑说,她当时也没当回事,认为可能又是哪个商家在做公益。让她没想到的是,绍兴第二医院“爱心午餐”一直到今天还在坚持。

66岁的罗铁桥,环卫工“工龄”7年。“现在方便得很,来了就吃,碗筷都不用洗。”他忍不住给这家医院点赞——不只是免费的爱心餐,更有尊重和关爱。“这些人(工作人员)很热情,哪个菜好吃,哪个菜刚做好的,都会跟我们说。”他提到,去年有一次,他向食堂工作人员说过喜欢吃红烧鸡腿,后面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吃上这道菜。

“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

在绍兴第二医院,环卫工人的午餐标准是米饭加一荤一素一汤。“米饭不限量,汤随季节变化,春秋季是干菜汤、西红柿鸡蛋汤,夏天绿豆汤多一些。”食堂工作人员说,环卫工人来了,就和医院员工一样,餐台上供应什么就吃什么。

为何会想到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餐?“最早出现在街上的,一定是环卫工人,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因为他们,市民才能看到干干净净的街道。”让绍兴第二医院院长郑国平深有感触的是,有一次,天很冷,他看见一名环卫工人坐在路边吃饭,午餐是凉了的馒头和一杯水。“我问他‘你午饭就吃这个啊’,她说‘馒头便宜’。”听到这个回答,郑国平心里一酸。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也是需要关心爱护的弱势群体。“对于医院来说,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郑国平说,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环卫工人也习惯了,“就像回家吃饭一样,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场发生在第二医院的公益行动,源于2018年2月越城区文明办、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联合发起的“爱心午餐”倡议。调查发现,午饭成了环卫工人们的最大难题,近七成环卫工人希望能在作业点附近的单位吃上午餐,既能解决热饭问题,也不耽误工作。根据当时各方商量后形成的方案,由沿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解决“爱心午餐”供应。“许多在越城区主干道附近设有食堂的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加入了‘爱心午餐’的行列。”越城区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这些年来,除了提供“爱心午餐”,城区各沿街单位、商家店铺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环卫工人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座椅、热水、热汤和洗漱、如厕等便利。

极少在用餐高峰出现

虽然食堂是向环卫工人免费开放的,但郑国平发现,环卫工人很少在用餐高峰时段过来。

“中午医生护士都要吃饭的,不好来打扰人家。”袁锡禄道出缘由。“他们一般选在10点半到11点来用餐,为的就是避开就餐高峰。”郑国平说。

胡叔琼向记者讲起一件事:当初食堂向环卫工人免费开放,绍兴第二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在路上遇到她,说:“你以后可以来我们医院吃饭,免费。多喊几个人一起来。”“这个人的名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个年轻的姑娘。”胡叔琼说,一开始她也不好意思去吃,那人就喊了好几遍,架不住热情,她就去了。

“其实,医院欢迎更多环卫工人来吃饭,但来的人不多。”该医院食堂负责人说,2018年2月至今,食堂每天固定接待5名环卫工人,没有增加。有时工作忙,有的环卫工人来不及过来吃饭,也会给食堂打电话:“明天不要准备我那份了,不要浪费了。”

“每次吃完饭,他们都会把餐桌收拾干净,有时还抢着帮忙。”绍兴第二医院工作人员卢女士觉得,这是环卫工人们的正向反馈,“将心比心,他们也在替我们考虑。”

“我跟这5人接触比较多,经常在路上被热情招呼。”该医院工作人员、今年30岁的吴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被一名50多岁的清扫员喊“大姐”,后来才知道,这个称呼里有“尊重”。“我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有点感动,这种经历很难得。”她说。

记者手记

城市需要更多善意

爱心午餐的背后,是一颗颗爱心、一份份感动,更是一种力量,传递真善美。我们有理由相信,传递温度的爱心午餐将绵延不绝,使文明之花常开人们心间。

宁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一把扫帚、一辆推车,环卫工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默默奉献。他们如同一颗颗城市的螺丝钉,看着平凡,却必不可少。他们也是最可敬的人。

给环卫工人多一些关爱,我们能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绍兴第二医院作出了表率,用5年坚持给我们打了一个样。愿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些善良、多一点责任、多一份奉献,给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的和谐、善意和温暖。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乙炳/文 通讯员 吴佳莲/摄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