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我实在挡不住了,还是回杭州休息一下吧。”春节假期,很多父母为家中的“适婚青年”安排各种活动。连续的相亲和见面让一些大龄青年吃不消,直呼比上班还累。
张先生是绍兴市柯桥区人,今年35岁,家中独子,在杭州一家科技芯片公司担任主管,月薪3万多元。他个头一米七五,人长得也蛮帅,但是最令家里父母操心的是,张先生至今还没有女朋友,结婚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父母就执着地给他安排各种相亲,还发动亲友们为他张罗,对象是年龄从25岁到35岁,有稳定工作,在杭州、绍兴的女生。
“第一天见了一个老公朋友的女儿,小时候他们见过几面,就是长大后变化挺大。”张先生的母亲说。与女孩见面后,张先生表示不太满意,但出于礼貌加了微信,女孩发来信息,他感觉是尬聊,也不怎么想回复。
一个不成,张先生的父母和亲戚又与婚恋机构一起,给他安排了好几个相亲对象。“初二见两个,初三见两个,6天见了10个。约饭,游大香林,一起看电影……先相了再说。”张先生的母亲表示,儿子都没有太大感觉,可能还没遇到特别心动的女生,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不少优秀的女生家长则选择了提前广撒网。春节期间,小玲的父母就选择带着女儿到处走亲访友。“我家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在银行工作,比较稳定,性格活泼开朗,先带来给大家看看,请多帮我们留意。”这个新年,24岁的小玲跟着赶了五六场父母辈朋友的聚会。
面对愁眉不展的家长,绍兴“真情永恒婚恋”机构负责人裘亚黎说,这个春节,像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前几天杭州一名男生和40多名女生相亲的消息也引发“围观”。优质男生不断被拉着去相亲,对男方来说未必是好事。在被“疯抢”的过程中,很多男生心态会发生变化,认为自己条件很好,对女方挑三拣四,不懂得珍惜,认为反正有的是机会,结果很可能就混成相亲市场上的“老油条”,空耗时间。
裘亚黎说,前几天有一个视频在网上热传,内容是外省一女子门前有100多位男士等待上门提亲,她感觉炒作的成分更多。而在江浙沪,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域,“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现象早已不在。女方如果各方面条件不错,择偶要求也很高,这样也很难‘脱单’。”她说。
婚恋专家说,大学阶段学习优秀的女生总体比男生要多,这种情况还延续到毕业后的工作。因此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优秀的女生越来越多,而优秀的男生越来越少。裘亚黎坦言,在婚恋市场,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优秀女性如果不把择偶标准降到与自己各方面持平或以下,那么她们和“金字塔底端”的男性一样都很难脱单。
公益相亲达人沈建昌也认为,密集、连续相亲其实并无好处。男女双方最好先了解自己的择偶需求,初步筛选后再见面。当然,仅凭一面之缘就发展出很深的感情也是很少见的,还需要后续交往了解。很多大龄青年谈恋爱谈不久,其实也和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从小在家都被宠着,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不少人因此缺乏主动争取的想法和动力,也缺乏恋爱技巧。要发展恋爱关系,男方、女方都要适当主动一些,这样才能走进对方的心。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潘秀玮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