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一年间①·顺势而为

2022-12-28 09:03

来源:

单滨新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的重大决策,市第九次党代会对此作出总体部署,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实施意见》,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开局起步近一年,已成为绍兴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的战略抓手。

最近,市委主要领导在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咬定“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典范”的目标,加快形成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破竹之势。

何为“势”?“势”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社会实践领域,指的是历史演变发展中的趋向,以及个体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

“势,治之道也。”善于顺势、借势和造势,是谋发展之策、成发展基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应把顺势作为谋事之道,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和事物运动规律,有全面的认识、准确的判断,顺势而为,科学决策。

——我们应把借势作为战略基础,善于驾驭和发挥有利形势,抓住时机,就势发力,借东风破西浪。

——我们应把造势作为战术精要,创造性发挥人在时势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以强势,化被动为主动,转优势为胜势。

即将举行的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审时度势,将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作出《决定》,再次释放出以破竹之势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定力和魄力。

“事所成者,势也。”

《绍兴日报》今日起,推出关于“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一年间”的3篇述评文章——《顺势而为》《借势发力》《造势突破》,以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力量,跑出加速度,加快走出建设“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活之城”“品质之城”“善治之城”的现实路径,势如破竹地推进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奋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市域之路。今天推出第一篇:《顺势而为——探索具有绍兴辨识度的城市发展之路》。

越牛新闻记者 何超群 钟兰花 秦德胜

处在长三角南翼、杭州宁波之间的绍兴,正被“城市群”“都市圈”浪潮推上风口——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绍兴城市发展,迎来与“群”共舞的时代。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绍兴提出探索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以网络大城市的形态,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这条城市发展之路,关乎竞争力提升,关乎高质量发展,关乎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

绍兴新城 蔡海江/摄

符合规律显活力

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规律者,势也。”只有尊重、顺应规律,才能使城市在历史逻辑中前进。

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从单一型向多中心集聚发展,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资源型向创新型递进。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顺应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律。

绍兴古城

——符合城市协调发展的规律。在城市化进程中,国外一些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教训十分深刻。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通过创设扁平化治理的空间组织形式,能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求,推动城市协调发展,创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生活空间。

——符合城市开放发展的规律。全球化是大势,城市如同全球化网络中的节点。任何城市都不再是一个静态空间。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通过打造内聚外联的开放之城,推动城市在更大范围、更高形态参与全球要素配置,在交互与演化中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符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律。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未来社会是城乡融合发展。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在于运用网络纵横交织的生产生活体系,构建城乡共生关系,创设更大融合平台,促进要素对流、产业耦合、供需适配,推动共同富裕。

——符合城市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链越完整、专业化分工越精细,城市竞争力越强。位于莱茵河三角洲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有12个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贸易金融中心,鹿特丹是航运中心,海牙是政治中心和国际事务及外交活动中心,乌得勒支是文化中心。周边中小城市则主要承担生产、办公、居住等职能,其中莱顿教育职能明显,为大城市输送人才;希尔弗尔瑟姆是国家电视台所在地,形成了大规模的多媒体集群;阿姆斯福特、哈勒姆、德雷赫特等城市环境较好,为在大城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居住环境。

与传统的单中心城市不同,网络城市内部存在多个职能中心。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通过构建多中心集聚的空间结构,使空间组合更合理、要素流动更高效、资源分配更均衡、专业化分工更精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活力。

契合战略添动力

“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亦异。”

未来,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推进的主体形态。各种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将首先在城市群、都市圈实践。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完全契合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1日在《求实》杂志发表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强调,“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2022年5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以网络型城市群理念谋划布局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绍兴深入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城市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以重大设施和重大战略平台布局为牵引,努力打破省市行政区藩篱,通过“内聚外联”,实现“左右逢源”,推动城市空间重塑,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绍兴已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2013年,绍兴县和上虞市先后撤县(市)设区,绍兴形成了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融合发展的格局。绍兴市区总面积达到2942平方公里,超过宁波仅次于杭州,一跃成为浙江省市区面积第二大城市。

立足全市域层面,打造以大城市主城区为核心,以诸暨市和嵊新区域建成区为两翼,以开发区、新城新区、中心镇(小城市)、微城市、产城融合综合体等为节点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以绍兴滨海新区、“科创大走廊”和“文创大走廊”为内容的“一区两廊”,构筑起集先进智造、高端文创及山水人文资源于一体的高能级聚合平台。

古城新城联动发展,三区融合发展,全市域协同发展,建设杭绍、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

打破地域壁垒,提高区域协同,完善“市域一体协同、全域深度开放”的发展格局,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基础坚实。

切合现实见潜力

顺势而为,是度天时、识地利、重人和。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也是基于绍兴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

2500多年前,范蠡筑越都城,为绍兴奠定山水城市基础、设好安全屏障,城址一直未变,创造了数千年荣光。今天,基于城市发展阶段和特色优势,绍兴因地制宜谋划建设网络大城市。

进入新时代,绍兴各方面迎来了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形成规模效应、特色优势,具备了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打破区域限制,通过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一体协同、分工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中,越城、柯桥、上虞、诸暨GDP均已超千亿级,嵊州、新昌也过五百亿级。县域经济发达,但总体集聚力、向心力较弱。绍兴迫切需要用网络化理念突破县域思维,加速由县域节点向市域网络转型。

作为传统制造大市,近年来,绍兴积极打造现代纺织、绿色化工两个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突出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领域。但要培育先进制造业体系,离不开城市群、都市圈协同发展。

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绍兴,孕育了大禹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书法文化、黄酒文化、鲁迅文化等历史文化,浙东运河、唐诗之路、鉴湖等在绍兴版图上呈现为“π”型空间形态架构,古城正在创造条件申遗,多元文化在此交汇。绍兴正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枢纽,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一廊三带”π形文态结构

随着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5G网络迅速覆盖,高速、高铁、高架网络逐步完善,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政策链日益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交融……所有这些,缩短了城市时空距离,提升了资源要素流动价值,强化了城市的网络连接和整体功能,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创造了现实条件。

基础条件、市场空间、文化交流、发展前景……对绍兴而言,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探索具有绍兴辨识度的城市发展之路,是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战略选择,也是挖掘潜力、做强优势的现实需求。

集合资源强合力

众力集聚,助推大势。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上下汇聚合力、集成作战。

统一思想。市第九次党代会对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活之城”“品质之城”“善治之城”。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实施意见》,制订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决定。市政协开展“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专题协商活动集思广益。全市各地各部门形成共识、集合资源,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生动实践上来。

骆海淼/摄

周密部署。设定“一三五”发展目标,即“一年出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典范”。厘清工作思路,坚持全市“一盘棋”,聚焦空间重整和空间治理,明确“一核六心多节点”空间布局体系,确定功能节点、重要片区、基本单元。健全机制,构建起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的话语体系和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成立专班、挂图作战,市、县两级联动,高效推进建设工作。

焕新气象。在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赛马比超,清单化落实建设任务。到目前,全市重点片区建设完成投资346.6亿元,未来社区建设完成投资103.27亿元,未来乡村建设完成投资9.03亿元,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完成投资26.71亿元……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项目的拔节成长,见证了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的坚实足迹。

气势决定胜势。稽山鉴水,回荡着一个声音;越州大地,涌动着一股力量,那就是——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

▲ 会稽山,绍兴古称“会稽”,即是以山为名。摄影/李琼

《绍兴日报》2022年12月28日2版

作者: 编辑:钱天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