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进店没有“欢迎光临”的问候,离开也不说“欢迎下次再来”,一家看上去不怎么讲“客套”的理发店,却在三年时间里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这家理发店就位于越城区东浦街道,老板是一位聋哑人,哪怕搬过地址,还是有老客人愿意专程骑半小时电瓶车赶来光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无声理发店”的故事。
一大早,这个不足十平米的理发店就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位顾客,环卫工宋师傅赶在上班前过来理发。
安静,是这家理发店最特别的地方,除了推子与剪刀的声音,这里听不到其他嘈杂声。
顾客一个接着一个,夏巧依手上动作没有半刻停歇,电推、小剪刀、梳子,各种工具在她手中有序地交替着。在顾客离开时,她会微笑着弯一弯大拇指,用手语表达“感谢”。
作为一个聋哑人,沟通,曾经是夏巧依与顾客之间最大的问题,她打印了一页纸放在镜子前,用红字写了“顾客你好,要剪什么发型?”下面的选项具体到头发的长度、样式等等,顾客伸手一指,她就清楚了。
理发店开了三年,中间曾因为拆迁搬过一次,大家都喜欢这个扎着马尾的“沉默”理发师,店开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空下来的时候,夏巧依会打开手机,看看丈夫在店里忙不忙。夏巧依的丈夫沈国权也是一个聋哑人,两人相识于省特教学院,婚后生有两个孩子。2017年,夫妻俩一起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免费快剪培训,之后沈国权在杭州开了理发店,为了照顾孩子,夫妻俩不得不两地分居。
现在,大儿子已经上初中,由爷爷带着,小儿子则在理发店附近的幼儿园上学。夏巧依告诉记者,虽然不能说话,但自己不想做一个“沉默”的母亲,她一直努力地带着孩子感知、探索这个世界。
夏巧依对生活也充满了期待。今年6月,丈夫沈国权在杭州的第二家理发店开业,还招聘了另外两位听障人士,因为口碑好,沈国权的理发店受到了省级媒体的关注,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顾客,积累了更多的人气。与此同时,夫妻二人励志的创业故事,也感动了不少人。沈国权说,接下来自己准备再多招些人,这样就可以多回绍兴陪陪妻儿。
夏巧依与丈夫即使身体有欠缺,但依旧努力工作与生活,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敬,客人不断的无声理发店,活出了“有声”的精彩,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李佳 家豪 编辑: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