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传统块状产业是绍兴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这些年,绍兴大力推进传统块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比如产业主体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产业配套滞后等。笔者以诸暨市姚江镇鞋业产业为例,浅谈发展传统块状产业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
第一,整合资源,做优存量。今年,绍兴着力推进产镇多类型融合发展,共启动15个美丽城镇样板创建和22个乡镇(街道)的基本达标建设工作。其中,柯桥区马鞍街道的蓝印小镇依托印染产业基础,以工旅结合为特色,打造产学研中心;上虞区崧厦街道的伞艺小镇通过多维度发力,迎来线上销售的高增长;诸暨市店口镇在原有传统产业基础上,打造数字化车间。不难发现,这些镇街都是依托原有的资源基础,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而实现新发展的。笔者在调研姚江镇鞋业块状产业时发现,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姚江鞋业整体效益增幅下滑,发展势头受阻,企业的市场信息单一、闭塞,产业资源转化率低。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科学的规划引导。“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要邀请专业的团队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块状产业底数,掌握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着集约化、可循环的方向,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有效可操作的方案和建议,对企业进行细化指导。二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姚江鞋业块状产业在发展早期未得到有效引导,导致“从众跟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针对这类突出的问题,要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能力过硬和具备敢闯敢拼精神的企业,在资金扶持、要素保障上提供政策倾斜,坚持让企业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经验等,树立企业的创新思维。
第二,招商引才,拓展增量。招商引才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绍兴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支撑内生发展,统筹内贸外贸、进口出口、货贸服贸、外经外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姚江鞋业一直以内源性发展为主,主要依靠内部生产要素,围绕的也是国内需求和市场,这是绍兴块状产业的基础优势,但显然已跟不上时代趋势。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做好产业的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成熟、健康、先进的块状产业,往往内外贸并重。要重视引进外贸型生产企业,增加块状产业的商品类型,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带来一批为外贸生产企业服务的配套加工性企业,对产业的补链、强链提供有效助力。同时,引进内贸类头部企业,在本地形成龙头效应,带动本土内源性企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原有的产业优势,形成正向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在营销环节要始终抓住消费人群流量。对姚江鞋业来说,消费人群的主力军正从70后、80后过渡到90后、00后,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变成了发展劣势,线下订单量急剧下跌。为此,要着力引进和培育熟悉消费人群消费习惯的营销人员,为企业的产品拓宽销路;同时鼓励企业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建立新零售团队,拥抱网络直播、跨境营销等新销售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三,优化服务,内外协同。完善的配套服务,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调研发现,姚江鞋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线下没有健全的批发市场,而成熟的块状产业往往少不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平台。因此,要构建一个要素资源和消费品市场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服务。在目前土地要素紧缺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资源价值转化率,畅通信息渠道,提高企业销量。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欠缺,包括高技术服务、商业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在本土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应当寻求与外部优质资源合作,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育、技术研发、贸易营销等各方面服务力度,实现各方共建共享。
提升传统块状产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传统块状产业必须善于识变局、主动应变局,才能有效开新局,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市场化浪潮中行稳致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鲁乾鹏 编辑:周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