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有山,名曰天姥,山势连绵,其峰巍峨。诗仙李白留下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更让天姥山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名山。
新昌县儒岙镇位于天姥山麓,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段,背靠文化名山,激活自然人文资源,建设美丽城镇,儒岙人努力打造出了一张金名片——诗路小镇。2020年,儒岙镇成功创建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打造“诗路小镇”
地以山望,山以人名。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登上天姥山顶,最高峰不过900米,但是经过考证,历史上曾有160多位诗人来过,留下灿烂的诗篇。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有名的一首。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灵感源泉,天姥上正在规划建设“天姥十景”,有金银台、天鸡台、星月台等。沿着游步道拾阶而上,到达拔云间,这里是黄铜铸造的金银台。在秋阳的照耀下,金银台塔身金光闪耀,月光下则显得银辉氤氲。李白诗中的“日月照耀金银台”的表述,变成了现实的呈现。
李白的“梦游地”,正在成为人们向往的休闲旅游地。到天姥山露营,眼下已成了一个网红的旅游项目。露营地位于天姥山主峰附近,占地足有30亩,晚上仰头看满天星辰,清晨可以观日出云海。
新昌县启动了天姥山旅游区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今年,天姥诗院、竹林秘境、杜鹃花谷等项目正建设当中,天姥山将被打造成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文化地标。
天姥山上的新风景渐成气候,儒岙这个“诗路小镇”的建设也如火如荼。
2020年,儒岙镇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总投资5.2亿元,一个个建设项目的落地让“诗路小镇”活起来了:如集镇改造提升突出唐代风格,在重要节点上加入唐诗之路文化、儒学文化、民俗文化等设计,使每一条街、每一面墙、每一个点都体现出文化内涵。儒岙小镇客厅的建成则补上了儒岙镇文娱设施短板,让集镇居民享受到了市民待遇。
在启动美丽城镇创建时,儒岙投资3000万元开展集镇配套提升项目,包括山地休闲绿道及沿线景观点项目、集镇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等。上坪岗上,原来为土地开发项目而建的道路摇身一变成了长约3公里的休闲绿道,现在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今年上半年,连接儒岙集镇至常台高速双彩道口的太下线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从高速下来后,原来半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8分钟就能到达儒岙集镇。”儒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邹木云介绍,太下线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打开了儒岙的“西大门”,目前,儒岙正在抓紧时间实施集镇西路口景观工程。
全镇村村有景
在儒岙镇,村庄环境通过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村更美更宜居。儒岙实施了美丽村庄“三线整治”工作,28个行政村的户外缆线架设得到了合理规划,农村的天际线更加敞亮。
儒岙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走在了全县前列,常态化的垃圾分类让垃圾变成资源。截止目前,横板桥村已成功创建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村,上里、会墅岭、王渡3个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同时,还实行了 “厕所革命”,全面清除露天粪坑,新建功能完善的公厕,落实公厕所长制,全部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
有了良好的山水资源和环境卫生条件,儒岙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重“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因地制宜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美丽乡村精品,辐射带动全镇旅游发展。
眼下,“诗路小镇”建设已将散落在天姥山周围的村庄“串点成线”。截止目前,全镇已高标准完成诗路古驿横板桥、千年古村南山等17个主题村和东、西两条示范带打造。
横板桥村是新昌县的一个明星村,也是一个充满诗情之地,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客人前来考察和游玩。横板桥村重点突出“诗路古驿”品牌,打造供游客体验的红色驿站和诗路驿站展示馆,并在原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升穿村而过的河道景观。
记者看到,村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谢公古道”“霞客古道”“浙东唐诗之路”穿村而过,沿途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横板桥有纪念李白而建的“太白庙”、颇具年代感的金家祠堂,唐代时曾繁盛一时的天姥寺立于古驿道边。
南山村是个传统古村落,落户在村里的白金民宿“尚诗堂”,大量聘用石匠、木匠、泥瓦匠、篾匠等传统手工艺人,把荒废破旧的江南民居,改造成一座具有浓厚唐宋文化韵味的隐秘度假庄园。村里建起的悠见南山民宿,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摄影爱好者。民宿主人梁柏林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摄影爱好者来过这里。
每年,儒岙都要举办一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挖掘唐诗、古村、非遗等文化内核,实现“以节促游、以节富民”,这其中有森林休闲节、农民文化节、农民书画作品展、文化礼堂闹新春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成千上万。
农业共富路
儒岙镇海拔高,日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这里的中药材种植也形成了规模,高山蔬菜产业已渐成气候。建设美丽城镇的征程中,儒岙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民的腰包鼓了。
雷公藤是一种中药材,也是横板桥的村民增收的“宝贝”。目前,横板桥村连片打造的雷公藤基地达到了300亩,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收6万元左右,辐射带动回山、双彩等周边乡镇共计800亩左右。
中药材白术的种植,也是儒岙的特色。儒岙黄泥丘基地被列为省里的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的示范地点,这里计划建立连片白术标准示范基地2个,总面积达50亩。
高山蔬菜种植收入也是儒岙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仅次于采茶收入。目前,儒岙全镇高山蔬菜种植总面积已达4800亩,全镇平均日销高山蔬菜10余吨。因地制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儒岙的四季豆、蒲瓜、青椒等高山蔬菜,受到了绍兴、宁波、杭州等城市市民的欢迎。
这几年,儒岙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和气候特点,引入南瓜、瓠瓜、丝瓜等优质品种,不断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儒岙的高山蔬菜的口碑渐渐远近闻名。目前,儒岙的高山蔬菜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诞生了“天姥闺秀”等一批蔬菜品牌。
在探索“共富”之路的过程中,儒岙镇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占地74.8亩的“共富菜园”。在镇里的统筹下,儒岙的两个经济薄弱村承包了其中10亩菜园,经营性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其余54.8亩的菜园由专业的果蔬合作社承包,并交由其管理和经营。儒岙筛选出了15个低收入农户到菜园上班,预计每户能增收2万元。
同时,儒岙依托镇强村公司,完成“天姥青云”条干茶、“天姥青绿”高山蔬菜 、“王里山”西瓜等区域农业品牌的注册、推广,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书记感言:
儒岙镇党委书记王魁浩
实现从“美丽城镇”到“共富城镇”的跃升
我们将围绕工业科技创新有速度,基层治理服务有力度,效益农业发展有“绿度”,乡旅文化挖掘有深度,设施共建共享有广度的目标,积极推进未来乡村、精致小镇、城乡风貌带建设,筑牢共富根基,实现从“美丽城镇”到“共富城镇”的跃升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发展新型工业。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按照产业“高端化、多元化、数字化”的理念打造智能工业园区。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优质水果、茶叶等传统农业,做优做精一批龙头农产品企业,打响优质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天姥山、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资源与政策优势,打响儒岙旅游品牌。在未来五年,打造唐诗之路驿站、天姥风情、芭蕉山森林氧吧为主线的3大发展板块,完成三关三岭的节点修复,完善霞客古道、谢公古道配套设施,深化龙潭坑、万马渡的旅游开发,带动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
儒岙名片:
儒岙镇位于新昌东南部,是绍兴市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下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儒岙连续多年入选“全国重点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和省级4A级景区镇。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旭东 俞颖颖 通讯员 潘凯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