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剡溪悠悠,诗路绵绵,商贸重镇,云集之利。作为“嵊州北大门”,从古至今,三界便是一个充满诗情之地。
近年来,嵊州市三界镇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构建集高铁、码头、高速、国道等为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形象双提升,更紧密地对话长三角,融入大湾区。
押题照
如今,肩负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三界镇正努力建成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接区,一个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生态型为一体的高新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大交通”增添“加速度”
“家门口就能上高速、坐高铁,我们正是看中三界镇优越的区位优势落户这里的。”位于三界镇的宏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含玉指着正在忙碌的生产线说,作为一家从上海落户嵊州的企业,这里便捷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日益成熟的商住区,对公司发展将有很大助力。
今年初,杭台高铁通车,嵊州从此步入“高铁时代”。而坐拥杭台高铁嵊州北站的三界镇,由此加入浙江“1小时经济圈”。这仅仅是序幕。一张联结更广、更深、更细的交通网络,在全镇范围内精编细织。
高铁为三界镇发展提速,码头则带来了“宽度”,使该镇的交通网络更加立体化。2018年落下首桩,历时4年建设,嵊州首座现代化货运码头——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500吨级航运码头今年夏天完工。该码头水工结构按照1000吨级标准,年吞吐量175万吨、集装箱两万TEU。另外,还将配套建设陆域堆场、道路、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等设施,陆域面积约216亩。站在三界大桥远眺,高耸于码头的3座橙色龙门吊,与车骑山遥相呼应,巍峨壮观。
500吨级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码头
作为绍兴港七大港区之一的嵊州港,是绍兴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服务嵊新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水运枢纽。三界,迈出了振兴水运、融湾兴镇的关键一步。而在另一边,一条长6公里、宽38米,连接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嵊州北站和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三大节点的疏港大通道也已经完工。
至此,以疏港大通道为主轴,沿航运码头、上三线高速三界出口、高铁站、104国道沿线的“三节点一沿线”已然形成,构筑成集镇“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疏港大通道、永利路、临绍路、融湾路、强园路以及4条横支路,五纵四横,架构三界集镇高速通达路网,在这样的“立体交通”体系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获得的红利愈发明显。
今天的三界,“铁公水”联运,集临空港(至萧山机场车程仅30分钟)、临海港(连接宁波舟山港)、临陆港(连接义乌国际港)三港合一之优势,成为嵊州“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窗口和绍兴市区联结嵊新的重要平台。
“牢牢把握码头时代、高铁时代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枢纽节点区位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与杭绍甬同城化发展契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推动形成嵊北新城贡献三界力量。”三界镇党委书记王浙锋对此信心满满。
杭台高铁嵊州北站
“桥头堡”广纳“高精尖”
走进位于三界镇多肽产业园的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一辆辆集装箱货车排队等待装货,办公楼一侧,吊机林立,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最近3年,公司利润翻番,二期项目年底建成,三期项目正在立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虞新友一年前加盟“湃肽”,笑容里洋溢自豪。
2018年,作为乡贤回归项目的“湃肽”正式投产以来,包括虞新友在内,一批来自长三角的现代生物医药人才纷至沓来。预计“湃肽”三期项目上马后,公司总投资将超过20亿元,引进技术人员将超过1000人。
而在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同样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主要承接杭州市优质的汽车轴承、轮毂单元、轴承万向节等生产企业,已有16家企业入驻,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
以项目引才创富,在三界,已成为一个现象级存在。最近2年,三界镇30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上百亿元。
建设“园中园”优势互补,企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三界镇的这一定位成为吸引大量优质企业驻足的“金字招牌”。作为嵊州市引进湾区项目的主要承接地,三界聚焦新兴产业全链条发展,至今已形成多肽产业园、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到2025年,有望形成工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湾区高能级平台。
小微企业园
新兴产业蓄势待发,传统产业厚积薄发。近年来,三界镇基本形成了以链轮厨具为主导、茶叶建材为特色、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为新增长点的支柱产业格局,充分发挥中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嵊州市厨具产业发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良好的服务保障,对产业集聚至关重要。坚守赶考初心,打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轨机制,制定《重点建设项目挂图作战表》,实行重点项目亮晒机制。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企业,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建立“问题、责任、落实”三张清单,倒逼式、销号式推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三界的发展,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中汇聚强劲动能。截至目前,三界镇财政收入、规上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0只重大产业项目按计划推进,其中3只已投产或试生产。
“小城镇”构建“都市圈”
“趁着这几天阳光好,带上家人来这里体验一下采摘游,呼吸新鲜空气。”中秋节期间,市民李先生一家趁孩子放假,来到三界镇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业基地,体验蔬果采摘和亲子游。
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配送、观光休闲和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有种养殖基地10000多亩,蔬菜品种多达100多个,水果有葡萄、桑葚、樱桃、梨、水蜜桃、黄桃、火龙果等10多个品种。作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浙江飞翼生态园
走浙东唐诗之路、品千年始宁古镇、游万亩生态基地。如何传承发展好这片山水之地?近年来,三界镇持续开展以“诗画剡溪”为主线的环境提升工程,河道治理、滩涂绿化、遗迹修复等齐头并进,“水利、旅游、景观、生态、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融湾新城初具雏形。
“我们遵循‘显山露水’‘依山亲水’的原则,利用历史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山水风光的自然特色,把老镇区打造成为具有三界地域特色的水、岸、堤、山相互融贯的现代化魅力小城。”三界镇镇长张波说。
今年,三界镇全面启动浙江省第三批千年古镇复兴试点建设申报工作。编制《三界镇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结合《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规划》,提升南街、北街板块的风貌,开发始宁老街、浙东唐诗之路魏晋遗风,统筹推进谢灵运垂钓处等历史遗迹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工作,谋划推动高品质文旅项目,建设诗路文化重镇,并同步推进嶀浦、灵运等精品村建设,构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将唐诗之路文化底蕴源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旅游的亮点,让美丽经济持续助力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按照加快成为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接区的目标,全面完成《三界镇总体规划》,制定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以杭绍台高铁嵊州北站为核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商贸服务、教育卫生等基础配套”的工作计划,建设一批地标性的高新发展大厦、乡贤大厦等现代服务楼群,配套商贸服务、教育卫生等,实现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一个集路网交通枢纽、商贸服务终端、文旅休闲地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正在形成。
(统筹施展 撰文 张峰 摄影 张亮宗 王勇吉)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