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找到妈妈了。”商朝阳的话音刚落,董仲华久久沉默,50多岁的大男人在那一刻泪水止不住地流,商朝阳上前给了他一个拥抱,不停安慰着他:“找到了就好!”
这是2022年9月8日发生在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的感人一幕,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很多次。今年以来,商朝阳已帮助寻亲成功50多对,组织认亲活动10余场次,其中失散时间最长的达70年之久。
近日,商朝阳被评为2022年第三季度“绍兴好人”(助人为乐类)。
一个一个增加的数字
一个一个团圆的家庭
9月8日,记者走进绍兴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门口的一个数字格外引人注意——失散家庭重新团圆“52”个。
嵊州市公安局的民警商朝阳告诉记者,过不了几天,数字还会继续往上涨,他正在帮越来越多的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商朝阳的“和合寻亲工作室”里,有一面照片背景墙,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个失散家庭的故事。其中,有张照片曾经刷屏全网。
2021年底,来自山东的许先生得知自己来自浙江后,一直想要寻找亲人。商朝阳接到这个寻亲求助后,立即着手调查,通过DNA信息库比对,发现与许先生疑似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有30多户之多。逐一排查后,商朝阳最终确定嵊州三江街道缸窑村的喻家就是许先生的亲人。经血样比对,不仅找回了许先生,还找回了另一个亲兄弟——同在山东的袁先生!商朝阳很快将消息告诉了许先生和袁先生,并暂且隐瞒了二人是亲兄弟的消息。在商朝阳的安排下,许、袁二人买了同一班次的车票结伴回嵊,等与家人们见了面,二人才知道对方竟是亲兄弟!
认亲现场,商朝阳笑开了花,被网友称为“人群中最开心的人”。
从“义务寻亲”到“寻亲专家”
他从70多户人家中找出匹配者
“和合寻亲工作室”门口还有另一个数字——寻亲最快纪录“11”天。支撑起每一次团圆的,是信息比对、电话联系、血样采集等一系列程序,这里面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寻亲路上最难的是什么?商朝阳的回答是:“最难的一是群众求助的时候无法提供有效信息,二是信息量很大。”
有一次,一个寻亲者对应着70多户可能的家庭,商朝阳只能逐一排查比对。“那天从晚上8点多的时候我就开始比对,大概比对了100多个人,到凌晨12点多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跟一户人家很像,那天晚上真的很激动的。”
成为“寻亲红人”,这条路商朝阳走了十余年。2009年左右,在当时“寻亲大姐”傅亚娟的带领下,商朝阳开始接触义务寻亲工作,一干就是10余年,更是在傅亚娟退休后,接过义务寻亲的接力棒。十余年间,数百个家庭在他的努力下重获团圆。
由于商朝阳所学并非刑事技术,对DNA、染色体的比对也并不清楚。作为一个从警三十年的老民警,商朝阳再一次拿起“数理化”课本,重新学习遗传学知识。工作之余,商朝阳也常常呆在技术室中学习、练习比对技术。
2022年6月29日,商朝阳“和合”寻亲工作室顺利“开张”,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帮助更多人团圆。
寻亲路上
有感动、有圆满、有遗憾
十余年来,商朝阳见证了很多“团圆”的故事,这个过程中,有圆满,也有遗憾。
去年11月有位寻亲者向他求助,今年6月他有了结果,但是还是迟了。
2021年11月,一位先生找到商朝阳,采血比对分析后,商朝阳一直在调查,今年6月份结果出来了,但是当电话打到匹配上的家庭时,却意外得知,寻亲者的父亲刚好三个月以前去世了,“我听到的话真的有点对不住的感觉,当时再努力一下,很有可能在爸爸没有之前找到,让他再见爸爸一次,也让爸爸见到儿子。”讲到这里,商朝阳哽咽了。
商朝阳的办公桌上有几个文件夹,里面藏着350多条寻亲信息,目前,已有50多条信息被找到,他说,剩下的还有300多条信息等待他去努力寻找。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更多人找到家。”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孟周霞 许文超 编辑:孟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