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美术馆展厅
2022年,恰逢木心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据苏州博物馆官网消息,9月6日至11月27日,该馆推出“池静石眠——木心诞辰95周年纪念展”,集中展示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木心绘画、书法及手稿等。消息一出,引得不少绍兴的文艺爱好者们心驰神往。
这位自称“绍兴希腊人”的作家、画家,与绍兴有着怎样的关联?
“木心”与“贝聿铭”久别重逢
这次由苏州博物馆与木心美术馆联袂推出的木心个展,是这位作家、画家的作品第一次走出乌镇,与公众见面。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一系列木心的绘画、书法及手稿,包括纸本彩墨与石版画等,共计70余件作品,全面呈现木心先生不同时期的创作历程。同时,观众还将欣赏到木心先生致陈巨源手书以及1986年《哥伦比亚的倒影》初稿等珍贵手稿,全面呈现木心先生不同时期文字与绘画的创作历程。此外,还将展示木心的个人物品等,同期在展厅中循环放映《木心》《1994》等纪录片。
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在展览《序》中介绍:本次展览收集的画作分为3个时期3种风格。其一,旅美前后的彩墨纸本风景;其二,留洋初期的石印抽象画系列;其三,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制作的微型转印风景画。
值得一提的是,陈丹青透露:“木心在旅居纽约期间,曾与贝聿铭先生交往甚笃,每次画展,贝先生均到场申贺。”此次“池静石眠——木心诞辰95周年纪念展”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正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在苏博展览,仿佛木心先生和贝老久别重逢。”更有网友引用木心诗句“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来形容木心与贝聿铭的“梦幻联动”。
木心美术馆在乌镇西栅正式开馆7年多来,绍兴设计师罗辰晨已经去过不下5次了。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带着打卡的心态,没想到一逛就是两个小时,带给我很多美学上的触动。直到闭馆时间才不得不结束游览,因此,后来只要有时间就会去乌镇探访。”得知“木心诞辰95周年纪念展”在苏州举办的消息,他安排好了中秋假期去游览。
“绍兴人”如是谈绍兴精神
木心于1927年2月在浙江乌镇东栅出生,他原籍浙江绍兴,自祖父孙秀林于清末举家迁至乌镇后,遂成乌镇人。祖父孙秀林身强体壮,勤俭有为,因头脑灵活,精通农艺,在绍兴时已小有资财,来乌镇前曾只身赴湖州帮助妻舅开荒创业,返回途中逗留乌镇,了解到乌镇的创业条件优于湖州,遂下定决心,回绍兴卖掉家产后举家迁居乌镇。孙家置有田庄,家道殷实,亦有自己的藏书楼,家庭读书氛围浓厚,木心从小深受文化熏陶。
“木心生前曾在乌镇的客栈里说,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这是李宗陶在《木心:我是绍兴希腊人》一文中的一段话。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童明曾多次采访木心,在他看来,木心作品中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30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如解构哲学等)息息相关。在当今汉语文学作品中,这样的风格甚为罕见”,“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他与世界思想和文学的相通,体现着他与现代的中国思想和文学的相关”。
童明还提到过一桩轶事,有一年他到苏州大学讲课,木心要他注意一下:有两种江南,一种是无骨江南,一种是有骨江南。童明在苏州待了几个月后,给木心打电话,告诉木心,他只看到了无骨江南,没有找到有骨江南。木心问他,去绍兴了吗?他说没有。木心说,那就对了,绍兴是有硬骨头的江南。
与木心有关的美好记忆
喜爱文艺的人,多少都对木心的作品有所涉猎,绍兴的文艺爱好者中,也不乏木心的忠粉。
“我接触木心比较晚,虽然同学们常有人提及,但我并没有读过木心的作品。直到前不久,在‘看理想’App中听到陈丹青的音频节目——《木心和他的美术馆》,很有感触,立马去买了木心的书籍阅读。”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的郑同学告诉记者。
胡志丹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套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这套书已经被不少学生借阅过。“虽然《文学回忆录》不算是一部正统文学史,但作为文学课堂的笔记,能给学生许多启发,尤其是激起他们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完成自己的思考。”胡志丹说。
文具店职员小平是木心的忠粉,她还记得2021年12月特意去木心美术馆参加“法兰西文豪周末沙龙”,当时陈丹青在现场和大家讨论福楼拜、司汤达等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我知道那天陈丹青会来,但不知道有签名的环节,所以带的不是陈丹青的书,而是木心的。于是,签字的时候,陈丹青特意把字签到最后一页。”小平说,这件小事也成为她与木心美术馆的美好记忆。
(来源:绍兴晚报 图片摄于木心美术馆)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董晓晓 编辑:余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