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进行时
赵飞雁
《未来病史》收录了更新代科幻作家陈楸帆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一共16篇。 陈楸帆认为,“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因此,在小说中,陈楸帆用“未来完成时”的视角,揭露伴随科技迅速发展下,人类社会的病态与变异,表达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反思。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在近未来的时间线里,弱化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人与动物可以分享感官,统一认知,小说中的人类一步一步开启了兽性的“变异”。比如在《巴鳞》中展示了一个从南海来的非人异类,他可以丝毫不差地模仿人类的动作,而正是巴鳞这种超强的“肉身模仿”能力,不仅让他成了人与人沟通的中介,也通过他折射出主人公身上缺失的人的本性。《无尽的告别》则展示了人与动物的意识结合,植物人的我与海底新发现的蠕虫类智慧生物的大脑链接,可以达成意识交流,两者相互包容,最终两种生物达成和解共生。《猫的鬼魂》一文更是将“变异”进化,作者描绘了一个充斥着污水和毒气的未来世界,大批动物被毒死,人类只能在城市的防护罩里呼吸。动物的灵魂通过传生,使寄主人类最终会彻底变成动物。而《动物观察者》一文中,一群动物爱好者更是主动寻求变异,通过借助动物身上的特质来达成自身的优化,可当人类开始依赖这些特质时,欲望和恐惧被无节制地放大,身体中的兽性吞噬了人性,最终丧失了做人的资格。《鼠年》格局再次被扩大,文中将人类社会与大鼠社会做了一个对照,人类培育出一群拥有智慧和情感的大鼠,它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秩序,它们团结起来甚至能与人类抗衡,小说以鼠观人,借助大鼠的命运诉说人类的命运。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生存状态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异”从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延伸到了人内部的精神世界。在《犹在镜中》一文里,作者以一款风靡全球的“镜面行走”游戏作为叙述主线,讲述全新一代的人类的情感交流方式已经全然不同,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揭示了人类“娱乐至死”的生存困境。《造像者》中科技开始向艺术家发起挑战,故事中名为“猫薄荷”的摄影器械与一位摄影师比赛,在相同的成像条件和介质下拍摄同一组事物,再由网友投票选出更好的作品。而“猫薄荷”的胜出,可见计算机对人类情感的动态识别已经让计算机的算法比人更了解人。《G代表女神》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的大萧条时期,人类在生物进化的链条中不再具备延续种族生存的优势,观众通过共同分享投射在G身上的幻想来感受群体的存在,这种利用科技违背自然法则去探索无限边界的行为,导致人类的进化失衡。而短篇小说《未来病史》中,更是借助“未来代言人”斯坦利之口叙述了拟病态美学、可控精分、孪生挽歌、iPad症候等九个病种,每个病种都放大了人类社会存在的身心、语言、社会体系的异化,这些异化的现象借由斯坦利第一人称之口说出,在错乱的时空中,通过现实和幻想交织延展,让读者认识到未来即当下。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读者可以从《未来病史》这本书中看到许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随着人类对科技的依赖感不断提高,人的异化在当下已经是一种常态。《未来病史》中的16篇科幻短篇小说,向我们展现出未来社会的各种可能,引导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未来进行反思。
如今,陈楸帆的《未来病史》延续了科幻小说启蒙这一作用,通过设置斯坦利这一叙述者提醒人类,变异正在时刻发生,以此达到对人类的规劝与警示。
作者单位:绍兴市树人小学教育集团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