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水果卖难”系列报道①70岁“卖桃老太”加了300个好友

2022-08-18 10:05

来源:

编者按:新昌县澄潭街道山泊村的黄维贞老太太家有2000余斤黄桃滞销,8月12日经越牛新闻客户端刊发和帮忙吆喝后,目前已全部卖光。但事实上,像黄老太太这样遭遇水果卖难的情况在我市绝非个例。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水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则是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滞销现象屡有发生。尤其是这几年,因疫情原因,物流、人工等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农户辛辛苦苦种植的水果无法及时销售,这一点更以那些较为零散的种植户为甚。本报今起推出“聚焦水果卖难”系列报道,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希望黄老太太这样的事在今后能够越来越少。

黄维贞的弟媳泮慧燕正从山上采摘桃子回来。

“卖了2000多斤黄桃,没收到一分钱的现金,都是网上给我转过来的。”打开手机微信,新昌县澄潭街道山泊村的黄维贞发现又多了10多个好友申请。70岁的她,还第一次用上了支付宝。

记者17日来到黄维贞家里时,她还剩下最后20多箱黄桃,她说自己其实是帮弟弟卖的桃子。8月12日早上,越牛新闻发布助农信息《急急急!2000斤黄桃滞销,绍兴七旬老太太求助》。至8月14日傍晚,前后2800多斤黄桃被网友抢购一空,黄维贞第一次在微信上添加了300个好友。有不少没买到桃子的朋友,已经跟黄老太预约了明年的订单。

“一开始我确实挺犯愁,好在你们帮忙。”黄维贞的一句话,说出了今年不少果农的心声。受疫情、高温等影响,今年我市不少水果价格都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但相应的,有部分品种水果一度滞销,通过黄老太“卖桃记”也折射出了我市部分果品在流通上依然存在堵点。

在越城区城东一家水果店内,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了两种黄桃,分别是山东来的和新昌本地产的。“山东过来的,进价在3.5元一斤左右,本地的要5、6元一斤,卖相还是山东过来的整齐,很多人挑的时候也不问出处,就挑‘相貌’好的。”水果店负责人说,今年本地水果产量较小,价格也有所增长,“梨、葡萄、桃形李都跟着涨价了,桃子也是一样。”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黄老太的认可。“我们都是人工手把手种出来的,今年宁波奉化、杭州等周边的地方桃子产量减少,他们都到新昌来收购黄桃,价格有所增长,所以一开始持观望态度。”但是几乎每天都超过35℃的高温天气,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催熟”了桃子,不少果农猝不及防,只能赶紧采摘下桃子,而受疫情和高温影响,不少周边大户都难以请到足够的采摘工。

采摘难、保存时间短、无“冷链”配送……在这些农产品存在的普遍短板下,“黄老太”的案例也并非个别。今年6月下旬,上虞区驿亭镇富有盛名的二都杨梅也一度出现卖难问题,全镇共有2.5万公斤以上二都杨梅滞销。

“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特殊的天气情况。”上虞晶梅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金美在二都村魏伯阳山上承包了800余亩杨梅山。据她解释,往年二都杨梅成熟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大量杨梅因暴雨落果,然而今年的梅雨季,雨水较少,杨梅落果率低。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二都村杨梅上市比其他村迟,当时不少消费者以为二都杨梅已落市。

上海、杭州等地的疫情,也对杨梅的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二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宋斌钧说,村里的杨梅大约有四成左右销往江苏、上海等地,今年上海地区的疫情使得游客大量减少,不论采摘还是外销都至少减了两成。同时,杨梅销售期较短,一般在一周至半个月左右,且不易贮藏,一旦落果当天就必须卖出,这也为销售带来了不少困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绍兴各地大部分果蔬种植基地依托村级合作社,卖难问题不是很明显。但一位在我市开有几家农贸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从黄老太家的黄桃和二都杨梅滞销的情况看,其背后也折射出了两个现存问题:“一方面,像黄老太这样的果农经营规模偏小、宣传意识偏弱,另一方面,疫情下大的经济发展环境导致不少企业购买力度下降,形成了果品的积压。”对此,他表示,小散农户可以尝试电商直播、“朋友圈”代销等形式突破,而大户则可以联手有冷链的合作社销售,同时借力更大的品牌电商平台开展团购等活动,获得更大的人气。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张诗纯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