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满地凌霄花不扫

2022-08-16 16:05

来源:

满地凌霄花不扫。是的,这个夏天,我被陆游这句诗击中了。

静坐在绍兴一处茶室内,二楼一个窄窄的露台上有一片凌霄。每年暑期凌霄花开得正盛的时候,友人总是约我前去一聚,是去喝茶,更是去看花。打开古朴的木格窗,一片绚烂的凌霄花扑面而来,如故友相迎,倍感亲切。

凌霄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它的花期横跨整个夏天,也布满了整个绍兴城。走在绍兴文理学院、仓桥直街、西小路、书圣故里、八字桥等地,你总会时不时在某一个转角处,或一面高墙上见到它的身影。烈日炎炎,蓝天白云映衬着凌霄花,仔细瞅一瞅,或者留下合影,仿佛拍下凌霄花,就拥有了整个夏天。

凌霄花自古与绍兴古城有不解之缘。绍兴会稽山一带一直为道家所宗。三国至晋,道家葛玄、葛洪,先后在境内若耶山、宛委山、兰芎山、东白山栖隐炼丹,据说,他们在道观墙边常栽一藤凌霄以显心境。南宋陆游多首诗写到凌霄,其中有《夏日杂题》:“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诗人可谓率性,他哪里是来听鸣蝉,其实就是来看凌霄花。那宋代绍兴古城的夏天也真是美极,凌霄花开开续续,飘落满地,即使委地,也毫无衰败之态。  

记得晚明张岱在《夜航船》中曾载有“越州十景”,即秦望观海、炉峰看雪、兰亭修禊、禹穴探奇、土城习舞、镜湖泛月、怪山瞻云、吼山云石、云门竹伐(筏)、汤闸秋涛。一般认为这是对绍兴古城文化景观最凝练的表达,不过,我固执地认为,绍兴景观精华多如牛毛,如添上越巷凌霄、虎山烟雨等景观,才算得最精准的表达。

不止一次去绍兴饭店,不只为吃饭,更是为它的历史和故事。园内的凌霄阁,实际上就是张岱长住的“快园”,原是明代韩御史的一个别墅,因为他的“快婿”诸公旦在这里读书,因而叫“快园”,张岱的《快园道古》就是在这里写就的。清代凌霄阁是一个道观,在清末民国初年的时候取名为凌霄社,是给穷人施药做善事的地方。从《诗经》开始,凌霄花渐渐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意象。凌霄枝条弯曲多姿,花期长而且花朵繁多,攀于绍兴的白墙黑瓦、古树上。凌霄花季,一袭青衫,更添江南古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凌霄花,有人看到它喜欢攀附的一面,也有人看到它虽然柔弱但志存高远的一面。不过,最让我疑惑的是究竟有没有独立生长的凌霄呢?还真有,陆放翁的《老学庵笔记》就特意记录了一则史料。北宋名相富弼居洛阳时,家中花园有一株凌霄,“无所因附而特起,岁久遂成大树”,“挺然独立,高四丈,围三尺馀,花大如杯”,这株凌霄没有任何依附之物,独立生长成大树,开出的花有杯子那么大。汴京的景华苑建成后,此株移植于芳林殿前,供画师作画进献圣上。或许在陆放翁的眼里,凌霄花还有凌云之志、向阳之心。

翻开古书,凌霄花是一味中药。《唐本草》在“紫葳”项下载“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另外,《本草纲目》记载: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诗经》“苕之华,芸其黄矣”,说的就是凌霄花。

在古老城市的一隅,我们听曲、品茗、看花,和老友絮语,旁边的凌霄宠辱不惊地开着,以一种昂然的姿态和活泼的明艳绽放在我们眼前。这一刻,心灵归于宁和静。

今夏,在越州,凌霄花是我的点睛之笔。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