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湖:蓄滞洪区保家园

2022-08-04 20:08

来源:

水祸患则万民苦,水利兴则百业旺。

诸暨境内主要水系为浦阳江,系钱塘江重要支流。浦阳江上游源短流急,河道陡峻,来水迅猛;中游两岸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易受内涝;下游受钱塘江潮水顶托,下泄不畅。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水系,决定了诸暨是个洪旱涝三灾频发之地。

如何与水共生,实现从与水为敌到与水为邻的完美转变?诸暨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很多年。期间,位于浦阳江右岸的高湖承担起了主要作用。高湖一直以来是浦阳江流域诸暨境内的一个主要蓄滞洪区,是浦阳江流域“上蓄、中分、下泄”防洪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中分”工程。

目前高湖蓄滞洪区是浙江省内最大的蓄滞洪区,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实施了分级分区隔堤建设的蓄滞洪区,现已可实现一区无障碍分洪。

承担洪水临时贮存重任

回顾诸暨的水利史,绕不开“蓄滞洪区”这个关键词。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据史载,从1034年到1949年的915年中,诸暨共发生大洪水84次,县城进水13次。原诸暨市水利水电局副局长周长海和诸暨的河湖,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诸暨兴建蓄滞洪区的原因,他曾向媒体回忆过:“1950年6月24口,北庄畈决堤,城区一片汪洋,当时的诸暨火车站也被淹,浙赣铁路被迫停车7天。这次洪灾震惊了国内外,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成为诸暨兴建蓄滞洪区的直接原因。”。

按照“上蓄、中分、下泄”的指导方针,库容5800万立方米的蓄滞洪区,最终选在浦阳江中游人口稀少、湖塘密布的高湖一带。工程于1952年底动工,次年6月基本完成,包括分洪进水坝、围堤、引河、泄洪闸等。当时还只是3孔的半控制性工程,没有闸门,均为土坝,分洪时要临时扒开。后来,在专家的建议下,水坝从3孔增加到36孔,每孔3米,设有木质闸门(上世纪60年代又改为钢混闸门)。这道分洪闸成为了诸暨江东的地标,也是百姓熟知的“老三十六洞”。

不过,“老三十六洞”存在着分洪能力不足、制约城市发展等显著问题。1993年,投资1.5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湖蓄滞洪区分洪闸移位改建工程正式启动。2年后完工,成了百姓口中的“新三十六洞”。

作为高湖蓄滞洪区的枢纽,新建的分洪闸位于诸暨东江双江潭,闸室总宽120米,共设14孔,每孔净宽6米。设计分洪流量1160立方米每秒,比“老三十六洞”增大近一倍,行洪道和其外的大片土地也得以开发。诸暨人熟悉的“老三十六洞”分洪闸,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于1995年7月被拆除,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了占地440亩、投资3.5亿元的城市广场。

“新三十六洞”因为现实原因,一度沦为“摆设”。高湖水利会的成员方铁云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高湖蓄滞洪区所在地从偏僻的乡村逐渐转变为富裕的城郊,一旦分洪,稍有不慎,会使周边百姓遭受严重损失。

省内最大蓄滞洪区工程

为了摆脱建而不用的尴尬,2012年10月,在省发改委、水利厅的支持下,诸暨市正式启动了高湖蓄滞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高湖蓄滞洪区改建工程于2017年经水利部批准后正式启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湖蓄滞洪区改造、蓄滞洪区周边村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3方面内容,项目计划总投资102亿元。其中高湖蓄滞洪区改造约22亿元,占地面积9166亩,设计湖面面积5800亩,滞洪库容2709万立方米,是浙江省内最大的蓄滞洪区。

去年的7月26日,在诸暨市的水利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的9时,诸暨市启用高湖蓄滞洪区,以减轻浦阳江承载压力。这是高湖蓄滞洪区规划50余年以来首次分洪。

当天受持续降雨和天文大潮影响,下游洪水受潮水顶托下泄困难,导致浦阳江流域水位快速上涨。“当时,诸暨站洪峰水位,为2011年以来最大洪水。诸暨市历史上也首次在同一场洪水中出现湄池站、枫桥站均超历史最高水位。”诸暨市水利局有关人士表示,上同时,游安华水库、石壁水库、陈蔡水库均已充分发挥错峰削峰作用,水位均处于高位。一旦雨情、水情持续,浦阳江干流多地都有可能出现管涌、溃坝。

基于严峻防台形势和陆续出现的复杂险情,高湖泄洪闸同时开启2孔分洪,利用一期局部空间蓄水调节,减轻浦阳江东江、枫桥江防洪压力。据监测,9时开闸泄洪至18时,浦阳江绍兴诸暨站水位已下降0.83米,湄池站水位下降0.5米,枫桥站水位下降1.4米。

“说明高湖蓄滞洪区能够有效缓解浦阳江防汛压力,确保了沿线镇街防汛防洪安全。”回想起一年前的这次分洪,头发花白的方铁云很高兴,在他看来,高湖蓄滞洪区基本建成后首次成功接受挑战,完成得非常不错。

释放红利造福百姓

微风习习的夜晚,能寻一处休闲之所,和家人朋友谈天说地,岂不快哉。流光溢彩的高湖大桥,或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伴随着古典音乐的响起,水幕上呈现出鱼戏莲叶间的画面。金色的鱼儿在嫩绿的荷叶下面,自由自在的游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屏幕,跃入水中,非常灵动.......今年5月下旬,作为高湖蓄滞洪区的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2955万元、历时10个月建造完成的高湖大桥景观工程完工后进行了第一次水幕投影秀,高湖大桥也成为了诸暨第一座水幕投影景观大桥。

凭借着声光电加持的水幕投影秀,高湖大桥的夜景很快就刷屏了诸暨人的微信朋友圈。水幕投影宽幅100米,今后预计增设西施浣纱、枫桥三贤等诸暨元素,为大家呈现诸暨本地独有的风土人情。据建设单位介绍,该项目利用高湖大桥透空带,新建一座景观斜拉桥,景观斜拉桥的主塔高66米,桥的南北侧各配置11对斜拉索,整体呈“风帆”造型,寓意“乘风破浪”。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诸暨市做好水美文章,逐步构建具有诸暨范、西施味、江南韵的幸福河湖格局,高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当下,高湖的红利,还在不断释放。在《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诸暨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重点提到,高湖湿地公园作为诸暨市“十四五”重点旅游项目,以城园融合、多元发展,与城市共生长为基本理念,打造一个集城市蓄洪滞洪、生态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展示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环境优美、景观多样、具有丰富生态栖息环境的城市湿地公园,最终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度假胜地。投资规模为20亿,将规划中心湖区、活力水岸、运动休闲区、生态保育区、高速公路隔离区、滨河生态区六大主题,包括环湖绿道、生态岛链、特色水岸(南岸城市活力水岸、西岸运动休闲水岸、东岸郊野生态水岸)、主题公园、游船码头、儿童游乐场、主题健身馆等内容。

河(湖、库)名片

高湖位于浦阳江右岸,地势低洼,集水面积83平方千米,有赵马岭溪、古里、白毛坞、大溪坞诸水汇入。由浣东街道主管。2017年,经水利部批准,高湖蓄滞洪区改建工程启动。由浙江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确定高湖一区占地面积9166亩,单独滞洪量2709万立方米,最大滞洪能力3249万立方米。

湖长感言

高湖镇级河长、高湖建管办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陈勇

呈现“一湖山水秀暨阳”的美丽画卷

高湖一直以来是浦阳江流域诸暨境内的一个主要蓄滞洪区,是浦阳江流域“上蓄、中分、下泄”防洪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中分”工程。

2021年,高湖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通过修筑隔堤及分洪设施等,将高湖划分为首级滞洪区(简称一区)和除一区以外的其余范围(简称二区),形成全流域分级防洪闭合圈,进一步提升了浦阳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与此同时,实施了水功能区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生态修复能力,全面改善湖区面貌,统筹推进了水智慧管护,将湖区管理纳入物业化管理范畴,加强闸站、隔堤日常巡查和维养,开展禁渔和管理整治,规范湖区环境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高湖区域及周边整体环境,致力于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集水利防洪、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城市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地标,努力呈现“一湖山水秀暨阳”的美丽画卷。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诸丹萍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