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83| 宛委山:阳明洞天龙瑞宫

2022-08-01 10:31

来源:越牛新闻

宛委山:阳明洞天龙瑞宫

孟庭渝

(宛委山 高利华摄)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迂。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所写的就是在宛委山上的阳明洞天。

宛委山位于若耶溪之西,与香炉峰相邻,是会稽山众多山峰中的一峰,阳明洞天和龙瑞宫著称。提起阳明洞天,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明代著名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虽然他也曾在阳明洞中修行过一段时间,并自号阳明,但是此处至少在唐代就以道家的洞天福地阳明洞天而著称了。

(葛仙翁井 高利华摄)

据刻于龙瑞宫后面葛仙公炼丹井侧飞来石上的贺知章的《龙瑞宫记》记载:“洞天第十,本名天帝阳明紫府,真仙会处。”“洞天”即“神仙居住的地方”。据嘉泰《会稽志》卷第七记载:“龙瑞宫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禹穴及阳明洞天。道家以为黄帝时尝建候神馆于此。至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因龙见,改今额。宫正居会稽山南。”龙瑞宫所在的宛委山,烟雨中望之重峰叠巘,图画莫及。俗称“晴禹祠,雨龙瑞”在唐代也是一大绝胜景观。

宛委山山麓是一片东西向的谷地。东面为谷口,其余三面环山。北望宛委山整座山就是一尊大佛。谷内幽深清静,山径蜿蜒,溪涧迂曲,目前是安麓酒店所在。

沿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只见两边古树参天,一片静谧。清风吹过,树叶摇动,送来阵阵草木芳香,真是一块不可多得“福地”呀!路边还有一口幽深的古井,据传是东晋时葛洪炼丹的取水处,走过葛洪炼丹井,就是龙瑞宫石刻和禹穴所在了。

自古以来,对阳明洞和禹穴究竟指哪处有很大的分歧。有认为“阳明洞”即“禹穴”,也有认为“阳明洞”作为洞天福地,范围更广,包括了“禹穴”。但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禹穴都是阳明洞天的核心所在。

山腰上标有禹穴二维码边上的“中罅”巨石,即传说中大禹得到金简玉书的地方。巨石约有两人高,宽不足十米。“中罅”之“罅”极深,但不能将手臂伸入。自汉代开始,就有对禹穴的探访。西汉《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阳明洞天还是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一段真挚友谊的见证。唐代的元稹在寻访阳明洞天后写下了《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中写道:“禹庙才离郭,陈庄恰半途。石帆何峭峣,龙瑞本萦纡。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而作为他的好友白居易也写下了《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二人诗词相和,交情甚笃。

(阳明洞天 高利华摄)

宋代诗人陈起有《谒阳明洞天》诗:“羁游何事复来东,岂是三生太史公。舞鹤台空丹蜕井,见龙坛古瑞名宫。石帆酒甕遗秦迹,玉简金书尚禹功。万壑松风秋愈壮,直将幽意问穹隆。”诗人寻访到曾经的禹穴所在之地,凭吊古代的遗迹,抒发了对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感。诗人张伯玉在绍兴为官期间曾作《访禹穴至阳明洞》诗云:“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诗人王十朋也曾探访感叹:“如今禹穴无处寻,洞锁阳明石一拳。”可见宋时慕名寻访阳明洞与禹穴的诗人还是络绎不绝。

这里也再一次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阳明洞”究竟是不是一个洞?明代徐渭有诗《阳明洞》为证:“阳明洞天小,名为道流芳。马融今别去,传经冷石房。”这里的“石房”明显指的是一处山洞。据朱关甫先生的《绍兴宗教》一书记载,上世纪30年代,这里山洪暴发冲开泥层,出现一个山洞,里面有石室,陈石几、石凳,壁有龛,还刻有“古阳明洞”四字。这无疑为阳明洞的真实存在提供了证据。

(《龙瑞宫记》摩崖石刻 高利华摄)

禹穴旁边就是唐代贺知章《龙瑞宫记》的摩崖刻石。《龙瑞宫记》就刻在较光滑的一面上。有些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贺知章,字季真,山阴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诗人的身份,但是他的书法水平也很高,笔力遒劲,别具一格。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一诗中,将其誉为王羲之,可见其书法造诣可与王右军相媲美。

近年来,宛委山以樱花繁盛为游人所熟知,我们去时宛委山的樱花早已谢幕,但是阳明陈列馆却崭新开放着。里面陈列着关于阳明洞天的史料,昔日的金简玉书虽无处寻觅,阳明洞天的前身今世或可了解。

指导:高利华

作者: 编辑:张艺涵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