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这片文脉炽盛的土地,不仅颇多文人墨客,也盛产名医良方,历经千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越医文化。越医药是中医药的杰出代表,表现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
本次大讲堂邀请的是绍兴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今天“震元大讲堂”回顾,让我们追溯到千年之前,找到中医药长河里璀璨的那条支流——越医药。
越医,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称得上大家辈出,流派纷呈。最著名的便是越医扁鹊。
扁鹊
扁鹊,即秦越人,春秋战国时人,秦是他的姓,越人是他的名,扁鹊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扁鹊总结提出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法,奠定了中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编纂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御览》卷七三八转录了一个故事,说的是“齐桓公六年,越医扁鹊过齐”,数次指出齐国桓侯有病,桓侯不信,终因病深而亡。这里面“齐桓公六年”,即公元前638年。“越医”中的“越”,或许指的是他的祖籍、原籍;“越医”的“医”,当指的是他的职业。
将“越人”“越医”这两个称谓联系起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2660年前,越医已经成了自成一派、名闻天下的特殊医疗群体了呢?或者已经成了医中高手的代称、世间良医的尊称了呢?
千年越医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越医的典故也是非常之多。越王勾践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勾践
句践是越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他卧薪尝胆、复兴越国的故事,影响、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了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甘落后、力图振兴的内在动力与文化基因。
句践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将之作为爱护兵士、关注民生、鼓励生育、复兴越国的重要举措。
《吴越春秋》卷第十中记载:句践对于那些有疾病、不能出兵作战的兵士,“予其医药”,颇有点爱兵如子的味道。
《国语·越语上》中记载:句践规定,女性将要分娩时,要报告官府,“公令医守之”,官府派医者前往守候,这自然是有助于保障母子平安的。
越医药千年不衰、绵延不绝,这也和绍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有关。
“江南卑湿”催生“绍派伤寒”。
“绍派伤寒”是越医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门派,之所以如此,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历史上,越地曾经是咸潮直薄之地。管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曾指出“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意思是越地的水混浊而且经常泛滥,所以这个地方的民众愚蠢、疾病、肮脏。这实际上指出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绍派伤寒”正是千百年来,越医们主动应对越地雨多、水多、自身疾病多这一自然环境与身体状况的必然产物。
震元堂作为越医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基地,肩负传承越医药的历史使命,一代代震元人为中医药事业承前启后,励精图治,成就了“店运昌盛三百载,誉满江南数一家”的美誉。
(来源:震元堂)
作者: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