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读!金柯桥科技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富“融”出新高地

2022-07-22 09:37

来源:

柯桥北部有座山,名叫金帛山。明万历《绍兴府志》载,“世传禹至涂山,诸侯执玉帛朝会于此”。一座山见证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涵养有容乃大的基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纺织企业集聚地到全球人才创业园,金帛山脚下的这片沃土,顺应时代潮流,蓄积创富能量。

激活能量,在于改革。2022年是全市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之年。柯桥区聚力探索两大平台——绍兴金柯桥科技城(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提升之路,开启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金钥匙。

日前,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走一线 看共富”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实地探访金柯桥科技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破壁攻坚正当时

前脚办好立项手续,后脚考察厂房,7月15日一大早,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陈立桅跑得满头是汗,却难掩喜悦,“柯桥方案,比我想象中还要周到。”

陈立桅是柯桥新引进的磷酸锰铁锂项目负责人。作为新一代锂电池材料,磷酸锰铁锂潜在市场容量达千亿级。柯桥提供了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一揽子全过程服务方案,让陈立桅“年底投产”的目标看得见、摸得着。这份独特的“柯桥方案”,是柯桥两大平台协同优化配置资源的新成果。

近年来,柯桥区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瞄准高端纺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向,依托金柯桥科技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平台,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取得一定成效。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是经济稳进提质的基础。今年以来,柯桥区坚持系统思维,突出改革的整体性,从机制体制改革入手,大胆探索金柯桥科技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平台融合提升之路。


放在柯桥经济版图上考量,金柯桥科技城、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平台,举足轻重。前者是引领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后者是引领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成立于2016年的金柯桥科技城是省级人才创业园,目前拥有高质量人才项目400余个。成立于1992年的柯桥经开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三分之二。

然而,两大平台,功能定位不同,运行模式不同,如何实现融合提升?放眼全市乃至全省,如此之“融”并无先例。从改革酝酿到实施,柯桥区征求多方意见,几上几下完善方案,谨慎而坚定。

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的过程。梳理两大平台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既存在资源的重复性,又存在互补性。而这种重复与互补,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打通机制,往往会成为要素流动的障碍,阻碍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正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陈立桅也许并不清楚,“柯桥方案”横跨两大平台,但他体验到的是“企业全生命周期”这一服务体系带来的快捷与高效。这个体系,创造了科创与产业无缝对接的新局面。

在全市域加快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当下,打破壁垒、打开通道,促进跨平台、跨行业要素高效流动配置,迫在眉睫。柯桥区两大平台探索融合之路走在全市前列,具有启示意义。

优化资源进行时

“期待金帛山重现‘风云际会’。”站在柯桥区科技园12楼俯瞰,绍兴金柯桥科技城(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党工委委员、建管委副主任董海均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的目光所及,是一座青山与一片低矮的旧厂房。

这座山,正是金帛山。这片旧厂房,正是纺织印染企业搬迁后留下的。从昔日的烟囱林立,到今天的青山绿水,这些年,董海均见证了变迁,更期待金帛山再创辉煌。这个夏天,一个重磅决策落地——包括8家印染企业闲置厂房在内的2000亩土地,即将获得“重生”。

深化开发区(园区)全域治理,核心目标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革的重点,就是治理的难点。2000亩土地“重生”,正是科技城、经开区发挥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平台能级的大手笔。


和许多城市一样,柯桥科创并不缺种子,这些年培育了一茬又一茬种子。但怎样把种子与大环境、大背景结合好,助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至今仍是一块短板。引得进、留得住,归根结底需要涵养优质人才发展生态。这靠一个园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就像这片2000亩土地的“重生”,至少需要30亿元。钱从哪里来?“这正是改革要破解的难题之一。”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任侃民深有体会地说。两大平台融合后,任侃民牵头负责两大平台下属5家国企融合,重组集团公司,推进集团公司信用评级审信工作,为产城融合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通过国企融合,科技城、经开区已完成实到融资104.5亿元,政府专项债申报66亿元。

聚焦产城融合,高标准推进城市片区规划建设,为项目、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今年,科技城、经开区将围绕“国际纺都智造中心、融杭湾区科创新城”定位,实施“两条腿走路”:一边,对2000亩土地实施有机更新行动,拆除全部低效旧厂房,新建集功能性、引领性于一体的产城融合配套项目,打造融杭湾区科创新城;另一边,加速推进上方山大道西延、彩虹公园、杭越府配套道路等城市生活配套建设,着力引进高品质商贸业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不光是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更深更广的人事体制、工作机制都在优化升级。今年以来,科技城、经开区有序推进两大平台人事融合。目前,两大平台中层正职以下实行一体化管理,干部可交叉任职,人员流动、岗位调整,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进一步焕发。

今年上半年,两大平台“双招双引”数量、质量双提升。新签约引进宝武碳纤维、中建信等5亿元以上大项目18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对接人才项目52个,全年落户指标35个,完成落户25个,已达成全年目标71%。

动能转换发力时

“一旦项目竞标成功,先期订单需要大量资金。”远程视频通话结束,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森林若有所思。这几天,公司正在准备竞标菲律宾银行总部大楼的一个项目,而与建科减震同台竞争的是日本一家全球结构减震行业龙头企业。

从9年前入驻柯桥区科技园投入研发,到今年在经开区拿土地、盖厂房,赵森林带领他的团队,从技术跟跑、并跑,一步步迈向领跑。对他来说,这个订单是企业走出国门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节骨眼上,科技城、经开区组织资本服务、国际法律顾问专业团队,上门提供服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集聚优势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打造最优生态,是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工程。

而创新核心技术,需要科创与产业的有效衔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双向融合,既是存量优化的有效举措、增量调整的现实路径,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传统‘科技城孵化、经开区落地’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两大平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要素高效配置改革的重点。”绍兴金柯桥科技城(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建管委主任、党工委书记,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祁力峰说。

依托融合提升,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围绕“1+3”支柱产业体系(“1”即以现代纺织为主导,“3”即新材料、生物医药、泛半导体产业),科技城、经开区坚定“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项目+人才”双激计划,通过资源要素保障、“一条龙”管理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依托融合提升,精准搭建培育平台。在杭州湾“数智港”、柯桥生命“健康岛”的基础上,建设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这三大新兴产业平台为基础,引领全区动能加速转换。打造“科技园2.0版”,瞄准“加速型”企业。计划引进100家企业,吸引5000个大学生就业,打造集高端人才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依托融合提升,架构“飞地”共富基地。柯桥-江山“飞地产业园”百亿级项目——华天年产60万吨光学级膜材料制造项目近日开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收可达80亿元,为柯桥和江山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悉,柯桥-江山“飞地产业园”在当前全省产业飞地中,规模最大,推进速度最快。两大平台推行并联审批,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动工建设,仅用时17天。

融合蓝图徐徐展开:金帛山脚下,一座群贤毕至、流金淌银的新高地,正在孕育崛起中!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何国永 何 用 阮宝夫 何超群 杜珊珊 方诗琪/文 章斌/摄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