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川诗路③ | 平羌江:别情悠悠似水长

2022-07-13 08:08

来源:越牛新闻

平羌江指的是岷江经过青神县至乐山市的这段江水,属于长江的支流之一,“平羌江”在诗歌中常被吟咏,是蜀中诗路特别靓丽的地名意象。

平羌江又有“平乡江”“青衣江”之别名,多种典籍有此记录,如《水经注》曰:“青衣水,经平乡谓之平乡江”;唐《元和郡县志》载:“青衣水,一名平羌水,在县南一里”。宋代以后对此记载更加详细。北宋《太平寰宇记》说“平羌水,源出卢山县浮图山,经严道县,入当县界,亦曰青衣”,又“平羌水,上源曰邛崃水,又名平乡水。西北至严道县流入,至眉州洪雅县界下,又名青衣水”。

平羌江。  高利华 摄

至明清,关于“平羌”“青衣”之称渐多,对于此段江水的记录也大多延续了之前的说法,如《明一统志》卷七一在“青衣水”下注曰:“在中岩下,一名平羌江”……类似的典籍记录多不胜数。“平羌”与“青衣”之名常交叉使用,至现代,当地人使用的是“青衣江”这一名称,“平羌”成了这段江水的古称。

不可否认,不论怎么称谓,“平羌江”之名最为响亮,它在诗文中被频繁提及。不论是快意轻松的清脆小调,还是古直悲凉的抚节按歌,平羌江精准地感发出诗人内心的喜乐哀愁,这归功于平羌江上的奇景。

对于平羌江的奇绝风景,早有记载。清《峨眉山志》多次写道,平羌江上看峨眉为最佳视角:“每放舟平羌江上,举首见峨眉”“峨眉二山并峙而争胜,岷水并其下,俯视平羌,盖绵亘者千有余里”,舟行在清澈平静的平羌江上,遥望峨眉山色,山水澄明,真是蜀中诗路的一大景观。

清人之前,早已有更多的诗人认可平羌江观景的绝佳视角。最经典的莫过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首倡,后代诗人纷纷来此打卡效仿。

岷江李白像。 高利华 摄

北宋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送张嘉州》诗,直接点化李白诗句:“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嘉州(今乐山市)做官,多次往返于平羌江上,他频频化用李白“平羌”诗意,光影锁定在宁静的月夜:“峨眉月入平羌水”“平羌江上半轮秋”“平羌空忆吟江月”“平羌半轮秋依旧”“平羌江上月向人”等,还曾戏称“明朝艇子泝平羌,却伴谪仙游汗漫”。人称陆游为“小李白”,在平羌江上,两位诗人的诗情和审美是灵犀相通的。

明代诗人胡直唱道“平羌江上放孤舟,想见峨眉影素秋”,诗僧梦观“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清代诗人方觐吟“平羌江口江水清,峨嵋山头山月明”,清代诗人张问陶《嘉定舟中》曰:“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叠,一山奇处一停桡。”可见诗仙“平羌江”诗境影响之深远。

平羌江上作诗,思念和送别的内容最多。李白《峨眉山月歌》写景清绝,也不免在最后吐露“思君不见下渝州”的遗憾;苏轼写给友人蔡子华“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遥寄思念;陆游泛江思故山,有“平羌江上月,伴我故山来”之句;清王世禛写“故人咫尺不相见,梦绕平羌江水涯”,寄托对病中友人的思念和担忧。

站在平羌江畔,看江面宽阔,江水清澈澄明。我们俯身触摸江边的石头,石头也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平羌江诗歌传唱着千百年来绵绵不绝的乡情、友情和诗情。别情悠悠似水长,和平羌江短暂的遇见,却让我们久久回味。

指导:高利华

作者:绍兴文理学院 王静文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