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读!盖北:奏响振兴三部曲

2022-07-01 06:00

来源:

开栏的话

去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一盘棋”发力重点工作,“钉钉子”推进关键改革,“高质量”夯实共富基础。日前,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结合开展“走基层、强四力”活动,组织“走一线 看共富”全媒体新闻行动,深入探访我市各地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今天起,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探索共同富裕一年间》专栏,敬请垂注。

【日报新闻,点击阅读↓】

7月1日《绍兴日报》第一版

沧海桑田,曾经广袤无边的虞北海涂,变成了生机勃发、美丽幸福的家园。

眼下,有着“中国葡萄之乡”美誉的上虞区盖北镇又迎来一场甜蜜的盛会。甜酸适口、汁水丰富的野藤葡萄渐次成熟,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让种植户们乐开了花。

做大葡萄产业、实施强村行动、开展新居民党建,盖北探索实施的三条共富路径,激发出磅礴的共富力量,带动产业兴旺、百姓富足、全民心安。2021年,全镇6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6月28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走一线 看共富”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盖北,感受共富路上的新图景。

谱写“甜蜜曲”

葡萄串起了致富产业

幸福生活是甜蜜的。在盖北,这份甜蜜是葡萄给的!

采摘、挑果、装箱……6月28日一大早,盖北镇葡萄种植户王海龙就在自家的葡萄棚内忙碌起来。没过多久,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冷链车直接开到基地,运走了前一晚下单的2500公斤早熟葡萄品种“夏黑”。“6月开始,明康汇、大通电商等平台就陆续发来采购订单,目前‘夏黑’等早熟品种已基本售完。”王海龙指着葡萄架上似琉璃、如玛瑙的葡萄,笑盈盈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订单化销售模式下,今年自家的50亩葡萄预计能收入上百万元。

被誉为“江南吐鲁番”的盖北,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常年优质葡萄产量2.6万吨。早在3年前,明康汇的冷链车就开进了盖北各大葡萄基地。从前年的12.85万公斤,到去年的27.05万公斤,盖北和明康汇签订订单销售协议后,“盖北野藤葡萄”已经成为明康汇社区店的金牌产品。今年,订单再次加码,达40万公斤。盖北葡萄产业农合联理事长严永三表示,订单式销售能有效减轻果农销售压力,确保盖北葡萄价格的稳定。去年得益于明康汇的订单销售,亩均收入提高了6000元。

盖北葡萄畅销背后,是好品质在支撑。

“天宫丽人”“天工墨玉”“阳光玫瑰”……走进盖北华东葡萄文化研发中心,碧叶连天的葡萄棚内,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展出的葡萄新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去年由研发中心和省农科院合作培育的葡萄新品种“天宫丽人”“天工墨玉”今年已经挂果,“天宫墨玉”更是在5月份提前采摘上市。

除了新品种,还有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了葡萄生产全链条追溯等四大系统,免费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和数字化服务。如双膜栽培技术,在普通的避雨连体大棚基础上,增加两层薄膜,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促使提前萌芽、开花和结果,从而错开葡萄上市的高峰期,在抢占市场上赢得先机。

明明是个研究葡萄种植的地方,记者却在高高的葡萄架下,看到了铁皮石斛。绿油油的铁皮石斛悬空种在毛竹管内,零星地开着黄色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研发中心负责人应佰锋轻轻按了一下控制键,伴随着“沙沙”声,自动滴灌系统开始喷水。“这是水肥一体化系统,浇水和施肥融为一体。铁皮石斛既喜水又怕涝,对灌水量要求较高,而作为盖北数字农业核心区,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浇灌等问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应佰锋笑着介绍,石斛适宜种在阴凉潮湿的环境,而葡萄叶正好可以为其遮挡阳光。去年4月初,他们从萧山成功引种5000丛铁皮石斛,采用立体种植模式,与野藤葡萄进行套种,这也为盖北镇探索特色种植新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下了基础。

谱写“强村曲”

“一村一幢楼”振兴乡村

盖北镇地处上虞区东北部,背靠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盖北有了当好开发区后勤保障基地的先机。

近年来,盖北镇实施强村富村行动,把人口红利、区位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经济效益,大力实施“一村一幢楼”物业项目,即利用“三改一拆”腾出的土地,通过出租等模式盘活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借助“一村一幢楼”物业项目,盖北各村的家底渐渐殷实起来。截至目前,盖北共实施了15个“一村一幢楼”物业项目,在全区率先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村。

在珠海村村委会附近,一幢五层的新建楼房已经结顶,施工人员正在做扫尾工作。这是该村探索“飞地联建”模式,和上虞区长塘镇广陵村合作共建共管共富的物业项目,总投资约1100万元。这幢新楼有96个房间,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和我联系过了,想租下来作为员工宿舍。”珠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马海告诉记者,两年前,村里建的两幢房子已经租给了开发区的企业,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90万元。新项目投入使用后,村集体年收入预计还能再增加60万元。“村里有钱,就能办事。到时可在公共设施以及垃圾分类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给村民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

合建物业项目促共富的脚步,不仅迈到了上虞的其他乡镇,还迈到了省外。目前,盖北镇首个建起“一村一幢楼”村级物业项目的镇东村,已经和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桅杆村达成初步联建物业用房的合作意向,预计可增加年收入60万元。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袁越菲 张小东 诸丹萍 范文忠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