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大美女博士三探,绍兴这座王陵被上亿人关注

2022-06-29 08:35

来源:

最近,在短视频App上,账号“水星逛博物馆”走红,已有超过180多万人关注了科普博主“水星”。这位95后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以专业视角趣味解读人文、历史。原本十分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随着她的介绍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她曾三探绍兴印山越国王陵,制作的短视频《探秘印山大墓》自今年3月下旬上架以来,播放量达1.9亿次,获点赞超百万次。

视频拍出印山大墓的精妙

位于柯桥区兰亭街道境内的印山大墓,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之墓。

“北有秦岭,南有印山”是考古界的说法,也是水星感兴趣的选题。

她为了让短视频更有吸引力,做了类似于悬疑片的开场:

“这个深入地下30米的巨大墓穴,就是越王勾践父亲的陵墓——印山大墓。我们一起深入墓室内部,看看是哪些奢侈精妙的设计会让考古界有‘北有秦岭,南有印山’的说法。”

印山越国王陵。

20世纪90年代,绍兴市林场后山意外发现了人工夯土。一开始,文物部门没有在意。一年后,后山上出现了3个深不见底的盗洞。

“这些盗洞不同寻常,里面不是土,而是青膏泥和木炭,能用得起这两样东西的,绝对不是一般家庭。专家恍然大悟:这是一座极为罕见的高规格墓葬,很有可能是帝王墓。青膏泥黏性强,几乎不会渗水,木炭的作用是防潮吸湿,保持墓室干燥。要知道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墓葬,就用了1米厚的青膏泥和5吨木炭,效果是辛追夫人在2000年后依然像刚去世两周一样。而眼前这个相当于10层楼高的巨大空间里,竟然填了8米厚的青膏泥和1800吨木炭,更让人拍案叫绝的设计还在后面:三角形的椁室外面,包了140层树皮,作用就像屋顶的瓦片,隔水的同时,又能把水引流到下面的排水沟,这些奢侈精妙的防腐设计,堪称教科书。专家都觉得,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奇迹马上就要再现了,可就在这时,新状况让所有人都感到背后发凉。”

随着考古的深入,考古人员又发现了7个巨大的古代盗洞。而这几个巨大的盗洞,考古界认为是秦始皇所为。

“7个巨大的盗洞,挖出了勾践父亲的陵墓,最大的直径8米……在秦统一六国以后,占星家说越国有天子气,加上勾践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秦始皇便派兵来挖祖坟,破风水。盗墓彻底破坏了原本的密封结构。但椁木上面的牛鼻孔,却不是盗墓贼留下的,因为这些椁木选自直径1米的千年木材,建造者要打孔系绳才能拖到山上。专家们还不死心,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长6米、宽1米的巨型独木棺上,墓主人通常会把最珍爱的奇珍异宝装在里面,专家们忐忑不安地揭开棺盖,看见的只有盗墓贼留下的编织袋和线手套,墓主人的尸骨和随葬品早就不见了。最有价值的就是一柄玉剑,外形和越王勾践剑一样,但勾践剑是青铜的,当时青铜兵器普通士兵就能用,而玉质兵器可是王室身份的象征。这仿佛是在证明着墓主人曾经的荣耀。”

上下两集的《探秘印山大墓》“上架”抖音3个月以来,播放量达1.9亿次,点赞量达上百万。

为了《探秘印山大墓》这个视频,水星来了绍兴三次。第一次,水星先去印山大墓考察,为了解这座帝王陵的历史做足了功课。第二次,她带上了设备,拍摄了视频。回去之后,她晚上熬夜剪辑,但因为没有经验,画质并不理想。于是,水星又来了第三次,这次换了设备,还提前写好了文案。

第一版视频在短视频App上架后,并不受欢迎。“首次拍摄的视频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我不甘心,这个题材既有亮点又有知识点,场景也很震撼,极具画面表现力。”水星就把这个视频临时下架,重新分析问题,修改文案。为了确保准确,制作视频前,她往往要查阅书籍、论文、多种资料,一段3分钟的视频,光查阅资料和撰写文案的就要3天。

在水星看来,要让大家身临其境,首先要讲好故事。但要讲好故事,语言必须简单易懂,且有趣味。这个探秘印山大墓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

专业视角趣味解读人文历史

“水星”是谁?这是一个网络名。她是一个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95后姑娘,浙江大学考古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是展览展示策划和公众考古。本科毕业时,因为成绩优异,她从中央民族大学保送到了浙江大学“直博”。

水星将考古和拍视频结合的想法,源于一次误读。

“有一次就在浙江省博物馆里面,看到了镇馆之宝,叫彩凤鸣岐古琴。为了能够让观众既看到正面的琴弦,又看到它背后标注的文字,所以博物馆就把这个古琴竖直放置。但是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参观,指着这个古琴跟她的小孩说这个就叫做竖琴,我瞬间觉得,这是我们文博工作者在普及知识时还不够准确到位,才让观众产生了这样的误解。”水星说。

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着1300年历史的唐古琴。这件事影响了水星,因为“类似的误解在博物馆里随处可见”。为了更好地将考古资料和成果传播给大众,水星决定通过拍摄短视频来科普。

2020年9月,她在视频平台注册账号“水星逛博物馆”。“水星虽然名字里有水,却是所有行星里最干燥的,是没有一滴水的星球。我给自己的账号取名水星,是想告诉大家我的视频里干货满满,没有水分。”水星说。

从那时起,水星不再只是逛博物馆欣赏文物,她开始用视频去记录这些文物的魅力,去探索背后的历史故事,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给大众。

今年2月,水星发了两个关于潜艇博物馆的视频,很快获赞超百万。水星拍摄的这艘退役潜艇,位于上海东方绿舟。她详细介绍了潜艇的结构和功能,密闭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更让网友体会到潜艇战士的不易。

线上看展、亲近文物,感受人类文明精粹,当下正成为一种新风尚。短视频助力下,一些“小众”博物馆也可以被大众看见。丰富的博物馆生态,满足了不同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偏好和知识需求。

近年来,水星发现,越来越多博物馆不再高冷,而是开始主动贴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博物馆开始通过拍摄短视频、编排舞台剧、制作综艺节目等方式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许多小众博物馆,也通过大V的推荐火了起来,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在带着网友“云”逛博物馆的过程中,她还发现,喜欢博物馆的人,会想方设法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去之前还会做详尽的功课,但没兴趣的人,即使路过博物馆,也不会进去看看。“就像是有一个门槛存在,而短视频成了降低门槛的有效方式。”

在早期的一个作品里,水星表达过自己的初心,“让历史不等于枯燥背诵,让博物馆不等于高冷难懂。”她觉得,国家设置考古学、教育学、社会学,不是为了让研究者都待在象牙塔里码字,而是要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

绍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现有国有综合性、专题型博物馆30多家,在文物、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20多家。

传播传承好绍兴的历史文化,首先要讲好绍兴故事。在水星看来,在线直播和视频科普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激发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让更多网友能够真正走进博物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