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谢”——谢安、谢玄、谢灵运,是中国历史文化天空中的闪耀明星,名垂青史。
他们,都与上虞东山有关。他们,曾都“高卧东山”,让东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
谢安旧居,在东山之上,史载确凿,不存争议。
淝水之战“前敌总指挥”谢玄及他的孙子、“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俗称“二谢”,他们的故居——始宁墅,到底在哪里,多年来存在争议。
近日,绍兴文史专家盛鸿郎、徐景荣、罗兰芬,以及广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研究员、《谢灵运》作者顾绍柏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审宋红等,得出相似结论:“二谢故居”始宁墅故址,在上虞上浦镇东山脚下方弄自然村。
始宁墅故址在上虞东山下方弄村
“经过多年考证研究,我认为谢玄、谢灵运故居故址,就在上虞区上浦镇东山村方弄自然村里。这次从现场田野考察看到的情况看,更是可以确认始宁墅的具体位置。”几天前,再一次实地走访后,83岁的绍兴文史专家盛鸿郎给出了他的结论。
东山指石。
早在20多年前,盛鸿郎就写过《谢灵运传》,8年前又出版过一部《谢灵运与<山居赋>》。对于这一段历史,他颇有研究。
这个始宁墅,其实是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所建。故事要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说起,那一年,谢玄最尊敬的叔父谢安去世了。同年,孙子谢灵运刚出世不久,儿子谢瑍又去世,加上“泰山太守张愿以郡叛,降翟辽。”内忧外患,谢玄心力交瘁。他先后“十余书上书”求归,终于在两年后,即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皇帝允他告老回到上虞东山,同时,还让他兼任会稽内史,以便养老。
谢玄回来后,“考卜东山”,寻找安身之地。由于东山上叔父谢安修建的始宁大宅早已“舍宅归寺”了,无法再住。所以,他便选中了东山下西一里、方弄村马家湖(俗称大湖头)旁的山岙地,新建了一座始宁墅。之所以选择这里安居,一是环境幽静,江边水路交通方便,二是方弄村一直有谢氏宗亲居住,方便相互照应帮助。遗憾的是,谢玄建好始宁墅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去世前,他只得将只有4岁的孙儿谢灵运送往杭州,托寄好友杜明师在道观扶养。
“谢灵运一生先后两次辞官,回上虞东山隐居。第一次是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至元嘉三年(426),在东山隐居三年。第二次是宋元嘉五年(428)至元嘉八年(431),也隐居了三年。”盛鸿郎说,这些历史在《宋书·谢灵运传》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第一次回东山隐居时,谢灵运在永嘉(今温州)上任不到一年。此时,离他祖父谢玄去世已经35年,东山始宁墅早已破旧。他只得临时修葺一下,暂且居住。因为此地是祖父旧宅,所以他在《山居赋》自注中称之为旧园、昔园。”
“实际上,早在422年,谢灵运赴永嘉上任前,就专程到东山谒祖并探勘山地,并写下了《过始宁墅》一诗,诗中写的就是东山指石一带的景观与他的心情。从‘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树粉槚,无令孤愿言’等诗句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归隐之心。”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景荣就出生在方弄村,他对东山文化更是进行了2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他和当地乡贤徐连荣的努力下,这片始宁墅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
有1600多年历史的谢家井依然清澈。
“你看,这口谢家井,就是当年谢玄、谢灵运用过的,井水依然那么清澈。”在徐景荣的带领下,一口有着16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的方形古井呈现在了记者眼前。
不远处,一块上面刻有“墩墅依然”四个大字的石碑躺在地上,碑上还刻有“清同治年间谢氏后裔”等字样。“这是我去年刚发现并保护下来的,当时它被当成了抽水机的垫石在使用。”徐景荣说。
此外,广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灵运》作者顾绍柏与人民文学出
版社古典部编审、《天地一客儿》作者宋红,也曾先后专程前往上虞东山、嵊州三界等地考察。他们最后都认为,从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尤其是根据《山居赋》自注与始宁县地理位置考证,谢灵运祖居地遗址应在上虞东山附近。
虹漾村后山有《山居赋》诞生地“山居”可佐证
在上虞东山方弄村祖父修建的始宁墅住了一段时间后,谢灵运自己选址,在交通更为便捷的“北山”新修了山居。
“谢灵运把新修的山居称为今园,一年后,他的《山居赋》就在今园内完成。”盛鸿郎说,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写得十分清楚,今园距离旧园(即从始宁墅旧园至新修的山居)七里,其山居北楼后面“对横山,百步”。根据这个地理方位的描述,可以清楚地找到这“山居”的位置,就在今天上虞区上浦镇东山村虹漾自然村的后山上。
“虹漾这个名字,与舜有关。村里有座小山,叫舜母山。相传,这里是舜的出生地。舜母上山时临产,有彩虹荡漾在山间,所以叫虹漾。”顺着虹漾村边的一条乡间小道,徐景荣带着记者到后山上去寻找谢灵运“山居”遗迹。
山不高,坡面上已被竹林覆盖,只有零星碎石,但根据《山居赋》的描述,依然可以分辨出山居南楼与北楼的大概方位。
《山居赋》称今园:“岂伊临溪而傍沼,乃抱阜而带山。考封域之灵异,实兹境之最然。”这说明谢灵运也承认舜生虹漾之说,也证明宅里山,即今虹漾村东之山。由于此山为今园所包围,故称之渭“宅里山”。
《山居赋》又言:“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北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绵连邪亘,侧直齐平。”则可知写《山居赋》之所居,在今园之宅里山顶,故有“谢子卧疾山顶”之说。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对近东、近南、近西、远东、远南、远西、远北等地形地貌的精彩描述,尤其是近南、近西、远南、近北四界和地名(尽管四界中的许多地物、地名年久变易)以及谢灵运的自注,十分明确了其故居在东山。”上虞文史专家罗兰芬是从事史志编研的,对地名也感兴趣。于是,她从《二十五史》之《晋书》《南史》等和南宋嘉泰《会稽志》《东山志》等地方志以及地名的角度,来论证了谢玄和谢灵运故居在东山及附近的这一观点。
“比如在‘近南’的描述中,‘双流’‘三洲’‘崿崩(石跳)’等,皆为明显的东山附近的地理特征。再比如‘远北’中描述的‘三江口’,就是指上虞曹娥江和会稽、钱清江与钱塘江三江汇流处,站在嵊州山上目力是看不到的。”罗兰芬说,志书是客观叙述的,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状,属信史。
《山居赋》所记载的地理地名,在历代各类史书中都可以得到印证,皆在东山附近,从而,进一步确认谢安、谢灵运故居“始宁墅”就在东山方弄。
重建“二谢故居”让风雅重现
“谢玄、谢灵运故居始宁墅的重建设,已经被上虞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列入计划之中。”徐景荣说,目前,东山景区已建成谢安墓、国庆寺、太傅祠等文化景观。
“谢灵运的《山居赋》描绘了始宁墅的经始、范围、山水、经济、物产、建筑群、道路和人文活动,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完整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士族庄园志。”罗兰芬认为,文史挖掘,考证最后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起到资政辅治作用。她建议,可以制作一张东山景区新的文旅地图,将《山居赋》中各个地名都展示出来。
始宁墅故址位于今上虞区上浦镇东山村方弄自然村。
盛鸿郎向上虞文化旅游部门呼吁,作为上虞乃至绍兴重要的名人故居遗址,谢玄、谢灵运故居始宁墅遗址,在未重建之前,为免遭不必要的损毁,应尽早列入文保单位。
“东山故事多,值得永远讲下去。淝水之战中,谢氏的风度、雅量、胆识、智慧、文才和为国力挽狂澜,早已铭刻在人们脑海里。投鞭断流、东山再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出自谢氏和淝水之战的众多成语,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宝库。”绍兴文史专家裘士雄说,他虽然不是谢安、谢玄、谢灵运的研究专家,但却是谢氏的忠实粉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王義之兰亭雅集以书法为抓手,影响广远。东山是否能够以诗词为抓手,与兰亭联动?”
此外,裘士雄建议,东山始宁墅复建时,周边建筑等整体风貌不能现代化,比如可以种植古松、古柏等古树,增强历史感。
千年孤独,千年等待。
如今,适逢盛世,文化有幸。一座东山,“三谢”若能穿越千年历史风尘,重聚于他们曾经钟爱一生、梦牵魂绕的故园旧宅,将是何等的风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