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绍兴书法来说,这是一个从自觉走向自信的时代,汇集了太多的呐喊与探寻;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汇集了太多的希望与期盼;这是一个从地方走向全国的时代,汇集了太多的探索和收获。这是兰亭书会的历史价值,更是兰亭书会的现实意义。
当然,兰亭书会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绍兴最早的书法组织,一块全国有名的牌子,更是对绍兴书法的一种划时代创举,对绍兴文化的一种破天荒诠释。
绍兴书法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开拓与创新,如何以更新的姿态走进中国文化的序列,如何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文化的舞台?兰亭书会正是以这种情系中华文化,提升兰亭品牌的初衷,走进魏晋时代,仰望永和天空,挖掘兰亭内涵,继承兰亭风雅。将一亭(兰亭)、一序(《兰亭序》)、一曲(曲水流觞)用兰亭书会的名义集结到一起,承兰亭之要义,研二王之书学,振绍兴之书法。为了一种责任,萃取书法精华,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上下求索。
可以说,是兰亭书会直接催生了1985年的首届“兰亭书法节”,是兰亭书会将绍兴书法托举到一个更高的坐标。
一、走进新修兰亭,让绍兴书法从自觉走向自信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兰亭也被适时修复,以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兰亭的修复对绍兴书法家来说,更是一大喜事。在沈定庵、许宋奎等老一辈书法家提议和相关市领导的支持下,最后形成共识:以“兰亭书会”为名,组织一次跨区域的书法名家雅集活动!
1981年,恰逢王羲之诞辰1660周年,这一年的4月7日上巳节,修复一新的兰亭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书法盛会——“辛酉兰亭书会”。那只停了一千多年的羽觞,载着绍兴书法的自信重新又漂浮在兰亭的流觞曲水间。清澈的曲水倒映出列坐其次的张张笑脸。这是绍兴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它让绍兴书法从自觉走向自信,它让绍兴书法从历史走进现实。兰亭从此复活,曲水流觞从此接续,墨华亭从此重飘墨香新韵。
就在这次活动期间,沙孟海、钱君匋、田桓、朱关田、沈定庵等28位国内书法名家联名起草了一份倡议书——《提议成立兰亭书会》,即在绍兴成立全国性的书学组织——兰亭书会,以期能与杭州西泠印社一样,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组织。1981年7月,省文联批复同意成立兰亭书会。同年10月,兰亭书会(筹)又与中国书协、上海《书法》杂志在兰亭联合举办中国书学研讨交流会,舒同、沙孟海等书法大腕悉数到场。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书学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盛会,大会交流了近年来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了书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开启了中国书学研讨的序幕。
1982年5月23日,恰逢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兰亭书会在兰亭宣告正式成立,首任会长沈定庵,名誉会长沙孟海,会员皆为一时名流。兰亭与书会这一历史性的握手,打破了兰亭多年的寂寞。兰亭书法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催醒了兰亭书会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驱逐了当时绍兴文化上空积弱柔靡的阴霾,为促进绍兴当代文化走向激昂雄健提供了一个范式和样本。
深感自豪的绍兴书法家,也从踏上兰亭的那一刻起,便昂昂然骤生底气,一脚跨过自觉大门,便迎来了绍兴书法的自信时代,开启了中国现代书法发展的兰亭时代。
圈内人都知道,兰亭书会的成立倾注了多少书法名家的心血。当时在倡议书上签名的28位书法名家,目前在世的仅剩8人,且大多年事已高。但他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潮澎湃,双眼放光。也是啊,兰亭书会从发起至批复成立的时间,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成立基本同频,比绍兴市书法工作者协会(后改名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则足足早了近两年半。这是兰亭书会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迈出的坚实第一步。
当然,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圣典——兰亭书会,竟会激活成一项举世盛会——兰亭书法节。兰亭亦就此成为中国书法文化的一个核心地和闪光点。
二、接续永和遗风,让绍兴书法从封闭走向开放
兰亭书会的成立不但直接催生了“兰亭书法节”,还为绍兴书法从封闭走向开放打开了一扇大门。从此兰亭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流觞曲水每逢圣节名家云集。越来越多的中外书法家走进兰亭,仰望永和天空,挥毫抒写心情。曲水流觞间,笑吟诗词篇。那父子“鹅池”碑前留下了越来越多的探寻脚印,那御碑亭前留下了越来越多追思的目光,那墨华亭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即兴挥毫。
1981年在修葺一新的兰亭举行的首秀“辛酉兰亭书会”,其实就是之后一年一届“书法节”的滥觞。当时,50多位蜚声书坛的大咖云集兰亭。这次“辛酉兰亭书会”令沙孟海浩然长叹:“千载难逢!”
这次“辛酉兰亭书会”也让兰亭壁上镶嵌的历代“兰亭序”摹刻石碑,和陈列在玻璃柜内的三十多种“兰亭序”拓本,首次进入睽睽众目。绍兴书法首次从典籍站到台前集体亮相,惊艳世人,“少长咸集兰亭会,墨池春暖笔花飞”。
这次辛酉兰亭书会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书法史上书法艺术首次最高规格的名家即兴表演,也是绍兴书法家们首次大开眼界身临其境的现场观摩。从这个意义上讲,兰亭打开的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大门,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大门。
这次“辛酉兰亭书会”不但让绍兴书法家们饱尝了一顿前所未有的精神大餐,也为之后的“书法节”示范了整个活动程序,奠定了创立基础,更为绍兴书法从封闭走向开放打开了一扇双向进出的大门。
兰亭书会成立后的第二年,恰逢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在中国书协的直接领导与支持下,中国书协、中国书协浙江分会、兰亭书会一起举办了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纪念活动,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及兰亭书会会员200余人汇聚一堂。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书法史研讨会等活动,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大,为全国瞩目。沙孟海在这次活动中感慨万分,欣然写下“一日千载”四字。中国新闻社在报道这次纪念活动的电讯中这样写道:“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书法家千载一时的壮举。”
1985-1987年的兰亭书法节期间,绍兴还连续三年以中日兰亭书会的名义举行了中国、日本书家间的交流活动,为绍兴书法从寂寂无闻的封闭自锁走向宏大辽阔的舞台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特别是1987年举办的中日兰亭书会活动,规模空前,世人瞩目。《人民日报》等重量级媒体都盛赞了这次活动,《书法报》则打通连版报道了这次活动。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根植其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与当下时代发展所需的粘合度、渗透力、融合度和影响力。兰亭书会,以开放的胸襟和气度,一步步提高这种黏合度、渗透力、融合度和影响力。
以兰亭任意点为圆心,以流觞曲水为半径,兰亭书会画了一个超越千载的大圆。这个大圆上承二王,下接各路名家,绍兴书法家们只要站在一边静静地观赏,便心有兰气,吐纳芬芳。从此,绍兴兰亭成了绍兴书法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曲水流觞成了各路名家书艺交流的一个标志性平台,兰亭书会成了绍兴书法的一种个性化标识。
三、放眼游目骋怀,让绍兴书法从绍兴走向世界
兰亭书会深知,要让绍兴书法从绍兴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光有开放的胸襟和意识是不够的。要打响绍兴书法这块牌子,对外要扩大影响,对内要继承创新。
弹指一挥四十年,兰亭书会在三任会长沈定庵、谢有才、王建华的共同努力下,除了不间断地举办国内联展、巡展,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先后走出去赴日本东京、京都、西宫,韩国首尔、济州等地举办各类书法交流展,让绍兴书法文化获得认同最大化、渗透最大化、传播最大化、影响最大化。
如果说兰亭书会始创期的贡献是开创性的,那么兰亭书会的发展期贡献则是拓展性的。这种拓展性的意义在于他们始终肩扛兰亭书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将绍兴书法从单纯创作的狭隘地带引领到创研并举的辽阔天地,引领绍兴书法从绍兴走向世界。
近七年来,兰亭书会已先后在苏州、山海关、西安碑林等地及首尔、东京,成立了八家海内外研究院。这些研究院以弘扬兰亭书法文化为己任,成了兰亭书会加强海内外城市间交流互动的纽带。
四十年来,兰亭书会在历任会长的带领下,不负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团队、交流、创作、学术“四翼齐飞”,在绍兴相关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还先后与中国书协研究部、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书法》杂志等学术机构一起,举办了中国书法著名学者兰亭行、兰亭国际书法学术研讨会以及“兰亭寻绎”“致敬缶翁”等兰亭论坛和“蕺山讲堂”“致敬撝叔”等系列学术研讨会。一位位书法篆刻大家学者走进绍兴走进兰亭与绍兴的各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直面对话交流,思想碰撞,为绍兴书法家从绍兴走向全国提供了理论储备。而国际名家篆刻《兰亭序印谱》展、兰亭书会文献展、会稽万古——越中金石拓片展等活动,则为绍兴书法文化从历史走向大众,从绍兴走向全国提供了宣传平台。
四十年来,兰亭书会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省内外的精英书法家,特别是绍兴市内甚至浙江省内的代表性书家基本都是兰亭书会的会员或名誉会员,兰亭书会的会员们在中国书协组织的各类全国性书法赛事中,屡创佳绩,许多会员更是著作等身,享誉书坛。据不完全统计,以在绍的中青年会员为例,他们在中国书协组织的各类全国性书法展展事中已入展500余次,获奖40余次(其中包括书法奖最高奖“国展”全国奖、中青展一等奖,兰亭奖二等奖等),200余篇论文入选全国级书法研讨会和刊发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报刊,并出版会员专著100余种(套)。
兰亭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七一表示,接下去,兰亭书会将根据理事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坚守初心愿景;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探索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强学术引领,深入群众基层,打造时代精品;进一步加快海内外研究院布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兰亭故事,为绍兴书法走向世界铺路奠基,让兰亭书会这张金名片在中国书坛上熠熠生辉!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郑休白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