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隐潭溪:岭南乡野的水墨长卷

2022-05-12 10:03

来源:越牛新闻

云绕山峰,水环山脚。山黛色,水清冽,沿着蜿蜒的小溪驱车前行,弯弯绕绕,山居、溪滩、古桥、堰坝……一路到了上虞区岭南乡人民政府,一路风光无限。立夏之后的阳光虽然有些猛烈,但打开车窗,山野之风迎面而来,让久居城市的我们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岭南,地处四明山的群峰之中,与嵊州、余姚两市交界。山,是岭南的一绝,其境内的覆卮山因名出谢灵运“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闻名。而水,则是岭南的另一绝,正是我们的目的地隐潭溪。车子进入四明山腹地,起伏的山峦望不到边,隐潭溪也相依相伴,宛如勾芡在群山里的一幅水墨长卷。近年来,正是依托这山山水水,岭南打响“生态农旅”新一绝,乡野巨变迎来新风貌。

岭南乡的“母亲河”

岭南是一首典藏在山水之间的绝美古诗,吸引、倾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流连、吟咏。无论从白道猷到谢灵运再到王十朋,还是现当代众多文艺青年老年大家,众多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在它的怀抱里徜徉、走过,洒落下一篇篇诗词歌赋,至今飘逸着翰墨清香。明代葛木,就著有《阴潭》一诗,描写隐潭溪美景“山翁出迓松阴下,胜境还言在上层”。清代竹旦在《游覆卮山》中也描述“羊肠九曲疑无径,鸟迹千盘别有天。石窟泉飞青界道,云平笔醉白迷烟”。    

可以说,如果要看上虞的山水风光,没有到过岭南,不算到过上虞;没有玩过隐潭溪,不算到过岭南。隐潭溪,是岭南乡的母亲河,东西蜿蜒流经岭南乡立功、丰树坪、泰岳、许岙、青山、覆卮等6个行政村,横穿岭南乡全境,过章镇镇汇入曹娥江。

走进隐潭溪,就如走进了一幅淡隽清丽、袅然生韵的水墨画中。堰坝是溪流上独特的景观。隐潭溪上有17座堰坝,大部分堰坝平行的一侧溪水中,都有石墩埠,连成一排,一直通到对岸。“这是我们刚刚完成的四个堰坝之一。”在副乡长杜磊等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广济桥边。广济桥造型优美,结构紧凑,是上虞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最长、最大的石拱古桥,被列为该区文保单位。在广济桥不远处,几十米宽度的一处堰坝横跨在隐潭溪上。溪水被堰坝拦出了一个个坡度,清澈的溪水沿着长长的台阶潺潺而下,形成了一簇簇水帘似的濗布群,十分的美丽壮观,成为游客村民嬉水纳凉的好地方。

沿着隐潭溪一路而下,便是“岭南覆卮山居”、“三个月亮”主题村落、861两岸青年双创中心等坐落地。“有山有水不足为奇,山水结合才是这里的特色风情。”杜磊说,农耕时代,母亲河最大的作用是灌溉,但当下显然正在孕育着更多产业业态。隐潭溪周边,一片勃勃生机。

“牛奶河”的蜕变

实际上,宛若世外桃源的隐潭溪,也曾经历过不堪和痛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岭南人创办石材加工厂,炸山开矿,加工花岗石。后来,隐潭溪两岸村庄纷纷跟进,花岗石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粗放发展与环境污染相伴而生,岭南人赖以生存的青山却被破坏了,清冽的隐潭溪也变成了“牛奶河”。溪水浑浊,溪沟鱼、青壳螺蛳难觅踪影。“最多的时候,沿溪的加工厂就多达二十几家,小规模养殖场也有几十家。”岭南乡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建鑫说。

隐潭溪的保护治理建设,成为岭南人的共同愿景,一场保护母亲河的恢宏战役就此打响。关停石材企业和畜禽养殖,切断污染源头;径直河道乱丢乱倒,严格面上管理,落实和组织,推进永续治理……陆建鑫说,五水共治铁腕出击,美丽乡村建设号角吹响,“五星达标3A争创”全面铺开,隐潭溪边上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集镇附近,“兴君农家乐”老板娘张君正捧出一盘刚刚开锅的豆糕招待客人。在隐潭溪边生活了20多年,六七年前,她利用自己依山傍水的特色开出一家农家乐,往年上海、苏州、宁波等地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光顾。而在她的农家乐不远处,有一处临溪公园和小型亲水坝。踏水嬉戏,坐在溪边看看风景,来个烧烤,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这是她家门口隐潭溪边的一道风景。

而在临溪公园内,专门安装了一套生活污水终端处理设备。杜磊说,2014年来岭南乡开展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整治,整个乡目前的纳管率达85%以上,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溪的问题。而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去年开始该乡又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这一工程的推进,溪边村民的生活污水纳管排放后,经过终端提升处理,最后的出水口水质将达到一级标准,渗排水达到二级标准。这无疑是对隐潭溪的又一项保护举措。

此外,岭南乡政府还投资1400多万元实施(鹰潭溪)小流域整治,持续优化提升隐潭溪,积极争创特色美丽河湖。目前,隐潭溪河道总体水质为 Ⅱ 类,起始断面水质为 Ⅱ 类,出境断面水质为 Ⅱ 类,隐潭溪岭南段成功创建为年度省级“美丽河湖”。

溪畔边“美丽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隐潭溪之变,极大促进了岭南“美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

背靠大山、面临山溪,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青山村丁家岙自然村曾经像一处世外桃源,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假期,虽受疫情影响,由闲置农房改建而成的“沐格山居”几乎每天“满房”。而不远处的“三个月亮”主题村落内,独特的乡野西餐体验同样让游客络绎不绝。2019年,岭南乡对隐潭溪支流进行小流域整治,沐格山居显然是受益民宿。依托隐潭溪周边风景,覆卮山居的漂流项目也风生水起……

“我们有民宿、漂流、餐厅、帐篷营地、手工作坊、双创总部基地等实体产业端,我们还有农场、电商、集市、乡创孵化器……”“三个月亮”主题村落负责人梁哲锋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隐潭溪边不仅吸引了诸多上虞本地市民,也让一大批沪杭甬等长三角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近两年,岭南乡成立了岭南民宿产业农合联,搭起了共同发展的大平台,将景区、民宿、农家乐、农场果园等所有覆卮山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一山一水,体验山水生活的客人,带动了当地的农旅发展。在隐潭溪丰树坪村段,南阮饭店的老板特意在自家院内临溪搭了一个景观台,游客们可以坐在景观台边,一边享用农家乐,一边欣赏溪边美景。像他这样“美丽崛起”的农家乐,在隐潭溪就有10多家。

而在吸引一波波游客前来的同时,隐潭溪正以更美的姿态拥抱客人。在青山村附近的隐潭溪上,一个巨大的蝴蝶造型的堰坝正在进行收尾工作。“8日左右我们开始过水,预计今年暑期就能向游客开放了。”杜磊说,沿着隐潭溪,近年来一些新修建的临水楼阁、亲水石埠、拦水坝等建筑,让隐潭溪更具风情,完美融合了溪岸的原生态风光与现代人文景观。搭上农旅融合发展的东风,隐潭溪畔正在讲述更美的故事。

■河(湖、库)名片

隐潭溪,因寨岭、石阔间的隐潭得名,旧称李家溪,后也称阴潭溪。它源于余姚市鹁鸪岩南坡,在岭南乡白龙潭村入境,至章镇镇接曹娥江,全长 25.2 公里,水域面积 2.684 平方公里,正常水位下河道蓄水量142 万立方米,河道是乡镇主要的洪排涝河道。两岸以农田为主,隐潭溪岭南段全长17.5公里。

河长感言:呵护一方碧水清波

隐潭溪乡级河长、上虞区岭南乡党委书记  王凯

坚持把岭南的“母亲河”——隐潭溪作为重中之重来保护,近年来,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不断深化提升“河长制”工作,巩固提升“河长制”工作成效,隐潭溪正努力打造具有山居特色、诗画韵味的最美溪流。以美丽河湖点亮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岭南乡也正在成为网红地。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沿溪护岸整治和人文、自然景观打造,以隐潭溪水资源为依托,引进农旅项目,实现水旅融合,切实把管水的责任扛起来、治水的任务抓起来、护水的使命担起来,用实际行动呵护这一方碧水清波。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汤桂平 实习生 黄舒佳 编辑:钱天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