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项目、经开区拓展区配套工程项目、危化品运输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高级化工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及研究院项目……塔吊林立、机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这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项目推进百日攻坚战的现场情景。4月18日,上虞区委常委、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海明带队,对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掀起了新一轮项目攻坚破难热潮。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提出,要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精准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项目建设抓实抓好抓出实效;要积极推进“四大行动”,以政策服务专班和项目服务专班等形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确保程序到位、记录到位。
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去年,保持“尖刀班、排头兵”的奋进姿态,经济总量达1850亿元,以全区九分之一的区域面积,贡献了七成规上工业产值、四分之三企业税收;综合考评首次进入全省十强、全国化工园区12强,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报表。
勇毅笃行,唯实惟先。新的一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决扛起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首位担当,全面掀起“二次创业”热潮,为建设具有辨识度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万亩千亿,打造新引擎
走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科创大楼,红底黄字的横幅十分抢眼,上书“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首位担当”。横幅下,电子屏正滚动播放“2022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作战图”。
55个重大产业项目,不仅用地面积、总投资、全年计划投资、年度投资完成率等逐一标了出来,而且项目挂钩领导、项目联络员也标了出来,项目进度用三色旗标注,进度滞后将亮黄灯。“项目推进进度每天滚动播放,大家还是很有压力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
重大产业项目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动力所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集中力量谋划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以重大产业项目的突破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今年共排出55个重大产业项目,总用地1万余亩,总投资额达1011.3亿元。”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经济发展办主任吴冰说,有望率先实现“万亩千亿”目标。
为加快产业项目推进速度,培育新动能,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建立健全领导挂联机制,列出项目“作战图”,推行“赛马”机制。
投资14.5亿元、用地125亩的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设备配套产业链项目”,从去年12月拿地到如今土建建设超三成,创造了上虞重大项目推进新速度。
晶盛机电是半导体行业的一家“小巨人”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立5个月,公司就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一举打破高端单晶硅生长炉设备长期被国外大型企业垄断的产业格局;成立后第5年,公司就顺利登陆资本市场;2012年上市以来,公司更是跑出了惊人的业绩“九连增”。该公司4月12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4.8亿元,同比增长42.09%~70.51%。
两大联盟授牌
为了在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域大有作为,加快高端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实现晶盛产品竞争力国内领先、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发展目标,晶盛机电实施“联合创新产业园项目”。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项目有望在今年第4季度投产。
总投资50.8亿元的智能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聚酯、72.8万吨涤纶工业丝项目和总投资52亿元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截至4月中旬,总投资额达244.4亿元的6个市县长项目工程全部入库,这批优质项目是实施新旧动能转化、抢占未来制高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监管平台
市县长项目工程是加强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盯引的有力抓手,也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上虞区以市县长项目工程为抓手,把招大引强作为“一号工程”,加快项目落地。
这6个市县长项目工程中,有5个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个是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是经开区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随着项目的落地、建设,这两大产业集群有望更快崛起。
科技创新,孕育新希望
近日,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二期)项目现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幕墙安装和场外施工。“项目自2020年9月29日开工以来,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计划在6月15日竣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总投资4.3亿元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产业展示馆、研发人才公寓及现代医药研发车间等。
智慧监管
此前,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期)项目于2018年4月动工兴建,2019年竣工,目前,已入驻19家与现代医药、新材料相关的研究院。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建设集创业孵化、学术交流、科技展示、检验试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
由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期)项目已无法满足招商及发展的需要,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启动实施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二期)项目,主要是在延续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的基础上,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期)项目功能互补,使整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布局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齐全,能更好地服务入驻园区的企业及研究院。“这里将成为产业集群的加速器、新旧动能的转换器和创新创业的集成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蓝海红湾宣讲团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一个缩影。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政府投资项目事关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动能。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将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千方百计攻坚克难,进一步抓细抓实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序推进到位,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为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贡献经开区力量。
为此,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今年排出包括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项目、高级化工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及研究院项目等33个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达28.4亿元。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大型机械有序作业。“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35亿元,地下桩基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地上局部主体工程建设。”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2020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项目概算投资超过30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建筑总面积3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000张、日门诊量8000人次。
集聚提升,注入新动力
最美四月天,在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东湖化学项目施工现场,综合楼、仓库、控制室、公用工程楼、消防泵房等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部分进口设备已预订,准备进场安装……这意味着东湖化学交出了我市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高分答卷。
数字化操控
东湖化学项目是我市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的首个开工项目。该项目为年产4万吨乙烯利原药、2万吨矮壮素原药及其配套制剂项目,总投资3.66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均销售21.73亿元。作为搬迁集聚化工企业的先行者,东湖化学项目2019年12月底签约,2020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近年来,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为核心的化工产业集聚区,围绕绿色高端的目标定位,坚持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招引,在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炼了成功路径,为绍兴全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示范。
人才实训基地
化工产业是绍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19年底,我市决定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越城区的东湖化学等化工企业搬迁至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念好“两业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实践。这批集聚提升项目共有18个,总投资达464.8亿元,项目落户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为上虞制造业聚“链”成“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市“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增添新力量。
截至目前,首批9家企业中,圆锦新材料已完成桩基工程,正在进行承台柱墩浇筑;海联新材、昌北生物等7家企业正加快基础施工……同时,第2批9家集聚提升企业,联发化工、贝得药业、恒业成新材料等3个项目已于4月6日前取得项目用地;凤登环保按“非标准地”程序出让;林森五金正在进行报批程序……
国邦中控台
为使企业在上虞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树牢“一盘棋”理念,坚定高质量方向,聚力深化“三服务”,担当有为做好承接落地,招大引强培育产业集群,当好“优质勤务兵”“金牌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不懈念好“两业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平台抓大平台,加快产业、平台、企业的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为全市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贡献更多上虞力量。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小东 朱华忠/统筹 范文忠/撰文 龚洁节/摄影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