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产业聚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再结硕果。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与我市文化企业浙江赋山传媒联合出品,列入我市“五个一工程”创作扶持的史诗级纪录片《我住江之头》,第一轮于3月25日~29日在央视一套播出,3月26日~3月30日在央视四套和爱奇艺播出。第一轮播出结束后,该片还将在央视纪录频道、央视科教频道播出。
车里的设备结冻
昨天下午,在柯桥区群贤198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见到了正在忙于安排后续《我住江之头》大电影制片的浙江赋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振海。“你看,这是央视刚刚传过来的数据。”夏振海指着屏幕上的一串数字介绍:“《我住江之头》角度新颖、画面珍稀,是中国首部反映三江源地区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型纪录片,开播不久就触达4000余万人,迅速收获观众喜爱,尤其是年轻的、高学历的观众。”
三江源拍摄现场
事实上,这并不是以摄制纪录片见长的“赋山传媒”第一次收获惊喜。在夏振海的一份总结里,赫然列着耀眼的收视率以及一排排奖项。“我们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天山脚下》,观众规模累计达4.192亿人次,2019年获得浙江省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们与中国华艺音像公司联合制作的纪录片《解放大西北》,在央视九套、十套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2014年起,我们还连续三年在香港亚洲电影投资论坛设立‘赋山纪录片大奖’……《我住江之头》更是在立项之初就被列入中宣部‘纪录中国’工程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夏振海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柯桥, “喜报频传”已成为近年来该区文化产业规上企业的常态。今年年初,柯桥区“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成功入选2021浙江省文化产业优秀创新案例,这也是全省唯一上榜的“省优”项目。在年初公布的浙江省第六批成长型文化企业和浙江省成长型文化培育企业名录,包括绍兴柯桥轩尼诗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风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金点子纺织有限公司、浙江森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4家柯桥区文化企业被评为省成长型文化企业,占全市上榜数量的80%;浙江雅琪诺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入围培育名单。2021年,柯桥区实现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84.2亿元,同比增长31.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科学谋划选好‘种子’,精准服务育好‘苗子’,用足政策结好‘果子’,柯桥区高标准参与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以‘领跑竞跑’的姿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注入‘柯桥力量’”柯桥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牧民摄影师在蹲守
相关链接:
“江之头”的文明礼赞
古老的冰川、不息的河流,滋养着中华大地;江之头,生命的乐园,彼此守护、共舞,世代千秋……3月25日22时30分,一部反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
《我住江之头》海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的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纪录片项目《我住江之头》比较完整地展示了三江源独特的生态链,通过生动的故事、珍贵的镜头记录了那里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反映了那里生活的各族群众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尊重自然,呵护生命,爱护家园,向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腹地的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
《我住江之头》海报
该纪录片历时5年创作,共包含5集电视纪录片(每集45分钟)和一部纪录电影时长90分钟)。该片的野生动物故事导演顾莹、分集导演奚志农、总导演秦晴的作品,都曾在国际大赛上获奖;总制片人王未来、颜占领曾担任《第三极》《天山脚下》《香巴拉深处》《西藏扎西德勒》等一系列现象级纪录片的总制片人。
《我住江之头》海报
目前,该片已经该片创下多个首次和全球独家:首次参照国际一流水准,比较完整地展示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链;独家呈现全球第一例雪豹白内障手术;独家呈现中国第二次人工繁育雪豹的成长历程;主体拍摄历时三年,部分野生动物的拍摄历时五年,邀请了国内顶级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参与摄制。
后续,节目在完成多语言译制后,还将于央视英语频道、西班牙语频道、法语频道、俄语频道等外语频道播出。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裘一倩 编辑:徐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