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柯桥古镇:左手纺都繁华 右手梦里水乡

2022-01-23 09:25

来源:政务资讯

从车水马龙的柯桥区万商路向南一拐,便踏入了一片梦里水乡——柯桥古镇。

这里,三国时始为草市,宋为驿站,明成浙东重镇,清设巡检署。上世纪中后期又一度成为农贸产品的交易集散地、文化娱乐的交汇传播点。

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市场包围着的柯桥古镇,是这座纺都“梦开始的地方”。历时7年整饬开发,2021年元旦,柯桥古镇焕新重启。

柯桥古镇老街回廊

一年来,前来打卡、休闲、旅游总人数突破100余万人次,柯桥古镇的热闹景象重现,古朴韵味日显,“一眼越千年、一水醉江南”的独特魅力,引得越来越多人向往、眷恋。

修旧如旧,错位发展

柯水潺潺,运河悠悠,宋代的柯桥、明代的融光桥、清代的永丰桥……站上“三桥”眺望“四水”,才能体会柯桥古镇的神奇——站在桥上,视线可以抵达柯桥古镇及周边的任何一个地方。“柯山上流下来柯水,柯水上有座柯桥,浙东古运河在此处与柯水交汇,人气和财富千年奔流。”老柯桥人这样描述“三桥四水”。

修复后的柯桥,桥身前侧立有“柯桥”石碑

““我们对柯桥古镇的开发保护,以保留传统、恢复原貌为主,尽量做到修旧如旧。”柯桥区古镇保护利用中心规划建设科科长蒋向阳告诉记者,他也是2014年立项之初就进驻古镇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游览古镇,记者和蒋向阳约在了融光桥碰头,这也是柯桥古镇的一处标志性建筑。自2019年以来,融光桥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做了几次“微型手术”,修整了桥身的藤蔓,把原来穿桥而过的水管都卸了下来,文物复原,古风蔚然。

站在融光桥极目西南,是一处重建的地标性建筑——融光寺。“从老街进来,重建后的融光寺,成为了柯桥古镇的一处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回味柯桥悠久的历史,还可以领略浓浓的文化氛围。”蒋向阳介绍。

修旧如旧,只是柯桥古镇保护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一步步通过老街老宅的复苏,激活古镇,使其成为链接历史与当下的独特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镇型旅游地有180余个,各地新建的仿古古镇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从立项之初,如何避免将古镇打造成一个‘假古董’,如何区别于安昌古镇、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差异化发展柯桥古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主抓招商与发展的柯桥古镇保护中心副主任陶莉说。

答案还是在这片古镇所承载的文脉上。经过反复推敲,“柯桥老底片、城市新客厅”的定位渐渐清晰。“所谓‘柯桥老底片’,即以‘三桥四水’、古纤道为核心,保护柯桥古镇记忆,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展现旧时集市盛况;而‘城市新客厅’,则是依托轻纺城、柯桥城市的发展,将之打造成具备商务会展、旅游观光、水乡生活美学等功能的‘城市客厅’,成为浙东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柯桥古镇保护中心主任马明告诉记者。

延续文脉,布局文创

文脉,是古镇立根之地、成长之处,是这片老街、这座新城活力之源、前景之泉。如何延续文脉,让城市历史与现代生活和谐相融?与柯桥古镇焕新同时“面世”的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馆,成为文脉延续与发展的一个窗口。

柯桥古镇非遗馆

“柯桥区的113个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在这里‘安家’,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绍兴莲花落、绍兴宣卷、舜王庙会)、浙江省级项目12个、绍兴市级项目74个。”柯桥区文化馆馆长余其斌告诉记者,“活态展示、手工体验、研学交流,非遗即生活,让非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呈现,显然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有了古镇这一载体,就有了更多文化注入的可能。一大批文化展馆、艺术活动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著名设计师、画家、清华大学教授姚建伟,将其名为“桥上桥下艺术馆”的工作室永久落户柯桥古镇。而“桥上桥下”,也以办画展、做创作、聚沙龙等形式,成为柯桥文脉延续、艺术汇聚的桥梁。去年10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与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美江南”海报艺术展,以及随后的“柯桥古镇艺术季”系列文化活动,更是明媚了古镇的整个十月。

盘古化石馆

盘古化石馆是最早入驻柯桥古镇的私人博物馆,化石馆主人王仁斌是一位香港设计师,因城区“屹男中心”的设计结缘柯桥,并于随后将20多年的化石收藏,2000余件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化石带到了柯桥古镇。迄今为止,开馆一年的化石馆已经接待游客、化石爱好者、中小学生等1万余人次。“所有展品都是免费向大众开放,为了让化石馆更有趣味性,我们还特地设置了一个科普教学区和手作空间,让来访者在动手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化石的认知。”化石馆工作人员方蕾告诉记者。

老街、古桥、连廊、旧宅……在这片古韵悠长的天然载体上,文脉得以延续,文创加速布局。“保护好、提升好、发展好这张‘柯桥老底片’,才能不断擦亮柯桥的城市底色,使其散发出更为耀眼的光彩。”陶莉说。去年,在投资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柯桥古镇招商工作仍稳步推进,总体开业率达80%。

更新业态,向美而行

柯桥古镇希望保护更新后能成为老街重生的标杆,而非标本;能够活在当下,而非仅仅用来回忆。为此,古镇需要更多气息相投的新业态,自带流量的新邻里,引领当下的新美学,将文化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用现实的笔为古镇雕琢新的印记。

融光桥雪糕

冬日的轻寒里,走进古镇,一路行来,运河畔的隐石悦庄,笛扬楼的寻宝记,融光桥边的十里锦香、状元红酒楼、桃花坞小酒馆,龙舌嘴艺术休闲区的闲七生活美学馆、咖啡书屋、音乐工作室……无不氤氲着市井烟火气。“活的古镇,不光要有可看、可赏的视觉盛宴,有可品可尝的舌尖味道,还要有晨光暮色的生活肌理。”陶莉说。

今年7月入驻的华裳夏潮汉服馆显然是“可看可赏”的典型代表。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位是在柯桥有着30余年纺织企业经营经验的唐秋士,另一位是抖音千万粉丝级别汉服大号“楚琦”的幕后推手白宇。他们将企业从上海“搬”到柯桥古镇,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是纺都发源地,是布城核心区。“今后,我们将致力于汉服开发生产,汉服文化传播推广,汉服沉浸式剧本创作和演绎,而这片随时能撞见古风遗韵的水乡老街,就是最佳舞台。”华裳夏潮负责人白宇说。

以格调与古镇达成默契的,还有一批致力于弘扬生活美学的古镇“新邻里”。

位于柯桥古镇风貌区核心地带的隐石悦庄,与其说是一家西餐厅,不如说更像一座小型艺术展览馆。行至二楼,抬头可见“坤润石雕艺术馆”的牌匾,再往里走,会发现别有洞天——陈列着各种青田石雕、书法作品,这些都是古镇“新邻里”、青田石雕行业协会的副会长蒋坤润多年来的藏品。“经常有食客慕名前来打卡,直呼‘吃饭、观展’傻傻分不清。”负责隐石悦庄日常事务的青田归侨蒋群芬告诉记者。

跨过浙东古运河,步入龙舌嘴艺术休闲区,台门老宅深处,一方叫“闲七”的院子里传来欢声笑语。“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至善至美风雅七件事,至情至性开门七件事,这就是‘闲七’得名的由来,也是我们致力的方向。”正在冲咖啡的“闲七”负责人毛美荣笑盈盈地告诉记者。

这段日子,气味相投的闲七、隐石悦庄、古川南等文创新业态商户们,自发组建了“柯桥古镇新邻里文化艺术街区群”。“互助、协同、共赢,为来到柯桥古镇的人们送上更走心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发起人毛美荣表示。


柯桥古镇水秀


入夜,毗邻104国道柯桥古镇北入口,“梦起笛扬”“霓光水巷”等七大主题灯光秀,以及Avenir(锦)七彩水秀渐次上演,炫彩水雾间,人气煌煌、仙气飘飘的古镇宛若仙境。数百米外,轻纺城国际面料采购中心、轻纺城北联市场的商户们,纷纷卸下白天的疲惫,呼朋唤友,踏入这片梦里水乡。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裘一倩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