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暖阳依旧,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田里的稻子已经割完,油菜苗刚刚下地,一年的农事差不多结束了。村党总支书记王海军算了算今年的账:“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50万元,村民土地转包价格达到1331元/亩,都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村里富起来了,村民手上有钱了,人人脸上挂着笑脸,互相之间一团和气。“爱心食堂”“田上村嫂”“杜黄和事佬”……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杜黄新村培育出一批文明服务队伍,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既要勤耕农田,也要巧耕心田。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杜黄新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豆腐块”变成“聚宝盆”
从9月底到12月初,杜黄新村60岁的种粮大户詹宏法割了两个多月的稻子。“收成不错,单季稻1600多斤/亩,双季稻1200多斤/亩。”他捧起一把刚烘干的稻谷说。
如今,杜黄新村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插秧机、翻耕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从种到收,每一项流程都有现代农业机器的身影。杜黄新村正朝着“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之路前进。
这一切得益于10年前那场土地集中流转改革。以前,杜黄新村的农田是“豆腐块”,洼地比农田还多,因为效益低,种田的村民越来越少,大批农田被荒废了。2012年,王海军决心改革,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村里1912亩农田的转包权集中起来,以整村流转的方式转包给种粮大户。
村民单独转包农田,价格只有约500元/亩。为了说服村民,王海军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第一年就能获得800元/亩的转包收入,如果种粮大户报价低于这个数,就由村集体来补足。
得到村民的支持后,王海军开始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土地股份合作社除了集中村民手里的农田,还额外整理收编了数百亩荒田。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这些土地被改造成2400亩高标准农田。
村里5位种粮大户看准时机,把2400亩良田全部承包下来。依靠规模种植和机械化操作,亩均成本明显降低,整体效益不断提升。种粮大户赚了钱,带动土地转包价格提升,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数年间,杜黄新村的土地转包价格从800元/亩增加到1331元/亩,原来的“豆腐块”变成了“聚宝盆”。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杜黄新村还走上了品牌化道路。“策划运营这种事,得交给年轻人做,交给专业人士做。”王海军指了指旁边的90后小伙黄俊皓。黄俊皓来自诸暨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今年7月,公司团队开始负责杜黄新村的整村IP运营,建立了“田上杜黄,时和年丰”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和农创产品。
黄俊皓提起一袋“田上杜黄”大米说,公司从种粮大户那儿采购大米,价格比市场价高0.2元/斤,然后设计成小份的礼袋装和礼盒装,打上“田上杜黄”品牌后推向市场,可以卖到6.8元/斤,深受线上线下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附加值高了,运营公司挣了钱,村里面也能分红。“根据协议,村里每年保底分红20万元,效益好还可以多分,今年预计就能分到20.5万元。”王海军笑着说。
明年,杜黄新村还将重点打造八卦田、蔬果长廊、稻梦空间、网红啤酒屋等网红打卡点,盘活闲置农房和土地资源,开发体验式乡间旅游项目,进一步吸引人气和消费,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化解村里“沉默的矛盾”
12月7日中午11点,杜黄新村的爱心食堂开饭了,30多位老人闻着饭香过来吃饭。“两荤一素,每餐3元,包月80元。”88岁的村民王之翰每天来打两份饭,“上了年纪烧饭不方便,有地方吃饭太好了。”
爱心食堂是杜黄新村10月推出的公益项目,专为本村70周岁及以上老人、低保人员、残障人员提供可口实惠的饭菜。听到村里要建爱心食堂,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有力的使力,爱心食堂第一期就获得了82500元捐款和大量米、蔬菜、鸡蛋等食品,还有四五个厨师、村嫂主动帮忙烧饭、端菜,老人们吃得开心又放心。
如今,杜黄新村渐渐把治理重点放到了“微纠纷”“小矛盾”的预警和调解上。
“老杨,又四处瞧啊?”“是啊,你快生了吧?可得注意身体呀!”……当天下午2点半,党员杨少剑走过村民陈天青家,和她唠了会儿家常。有空就在村里走走,关心一下邻居近况,用老杨的话说,他这是在“打捞沉默的矛盾”。
在杜黄新村,老杨这样的“矛盾打捞员”不在少数。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杜黄新村持续迭代“三上三下三公开”制度,建成村级社会治理中心,以王海军为第一责任人,以驻村民警、专职网格员、驻村干部为治理核心,以“5+3”社会组织为辅助力量,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
“发现矛盾、调解矛盾,核心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在村里挂职的枫桥派出所民警边赟介绍,他们发动了村里139名党员,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每人联系周边5户群众,着重关注邻里纠纷、感情纠纷等问题,一有情况立刻上报。
通过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杜黄新村的警情逐年下降,实现了矛盾纠纷零积案、“民转刑”案件零发案、侵财案件零发案、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2020年,杜黄新村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
诸暨市枫桥镇党委副书记徐学峰说,“枫桥经验”是诸暨的一张“金名片”,其作用在杜黄新村得到了充分体现。村里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村貌,良好的村风村貌又将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
“走基层、强四力”·记者手记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次,我到杜黄新村看先行者的风景,既看了“丰景”,也看了“枫景”,获益匪浅,不虚此行。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用心去感受,每一处风景背后,其实都是人的付出。
风景里有才情。诸暨人出了名的有胆识、有魄力,土地集中流转、整村IP打造、运营团队外包,杜黄新村一连串的大胆尝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王海军说,10年前尝试土地整村流转时,他心里也没有底,但他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当村干部就是带领村民创业,必须要有拥抱新事物的勇气。
风景里有温情。村里爱心食堂门口,挂着一块爱心公益榜,两处细节特别令我感动。一是在现金捐款人一栏中,出现某某子、某某女的表述。王海军说,这些年轻人不常回村里,很多老人都不认识,但给村里办了好事,就得让人知道是谁。二是村里5位种粮大户主动捐赠750斤大米,带头致富也带头行善。
风景里有深情。这次采访接触到的运营团队、党员、村干部、镇干部,无一不是工作作风扎实、专业能力过硬,事无巨细,有问必答。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拿一份工资干一份活”,他们身上充满着对家乡的情和爱。
好故事
“牛传枫”来了!
11月21日,在诸暨宝龙广场,“牛传枫”和网红茶饮品牌蜜雪冰城的吉祥物“雪王”斗起了舞,视频发上网后引来点赞和评论无数。“牛牛好可爱啊,让人看了又看。”网友“甜甜乐乐”留言。
“牛传枫”是杜黄新村刚推出的整村IP卡通形象。该村运营团队负责人黄俊皓介绍,牛的形象来自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现在又有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时代内涵,代表着勤劳、希望、活力,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主题相互呼应。
“牛传枫”一面世,立马圈粉无数。短短1个多月,“哞哞~牛传枫”抖音账号已经拥有16.5万粉丝,收获超过250万次点赞。上传的短视频均以“牛传枫”为主角,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杜黄新村,或开展关爱老人、关爱流浪小动物等公益活动。
走在村子里,“牛传枫”的形象也无处不在。在垃圾桶旁,“牛传枫”提醒村民分类投放垃圾;在花坛上,“牛传枫”让大家珍惜一草一木;在展厅里,“牛传枫”介绍着杜黄新村的风土人情;在墙上,“牛传枫”还宣传起“枫桥经验”。
在2021首届“田上杜黄”金穗节上,“牛传枫”成了稻田里最靓的仔,被大家争相合影。现场,“牛传枫”和小朋友们比赛割稻、打稻、运稻,田野上一片欢声笑语。
“人人都爱‘牛传枫’。”杜黄新村党总支书记王海军说,整村IP形象打造是村里一次大胆尝试,希望“牛传枫”能让更多人认识杜黄、走进杜黄、爱上杜黄。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秦德胜 谢兴财 文 梁永锋 摄 编辑:张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