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闲话“八仙”

2021-12-01 21:07

来源:

传说中的仙者形象皆是超凡脱俗,逍遥乐陶陶,为人们津津乐道。倘说及“八仙”,人们自然会想到明人吴元泰《东游记》中所载的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位神仙。若是一位文雅之士,或许也会念及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诗中亦有那呼之欲出的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仙人。

然在诸暨枫桥方言中,有这么一句骂人的话——“侬个柴趾八仙”。大约是说一个人生得不怎么“可人”,再者有点“干啥啥不行”的意思。“柴趾”者,树之根部,乡人藉其貌之陋以揶揄他人之丑貌,此可了然悟得;然至于“八仙”一说,着实让人费解。

大凡俚语者,似有据可查,试举一二。初来牌头时,同事向我说起了一个“暂时读‘刺叭’”的典故。过去,有一位民办教师,仅为高小的语文水平。有一回,好问的学生向他请教一个难认的生字“喇叭”。大约没有字典可供查阅,这位老师情急之下便“白字认半边”,模棱两可地告诉学生,就“暂时读‘刺叭’”吧!“暂时”二字可谓妙绝:一是显得师者有“高明”之见,二则若“委实”说错了亦可推卸若干责任。当人遇着并不“确凿”之事,便有了“暂时读‘刺叭’”的谑语。又如,枫桥流传“活骆死周”一语,初不甚解。捧读骆伯锦的大作《枫水悠悠》,乃恍然大悟,其为一骆姓前人有过一个“生为骆家的人,死为周家的鬼”的两难故事。

其实,丑而愚,谓之“八仙”,亦是有据可考。清代规定,凡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可望经过“大挑”分等,授以知县、学正或教谕。“大挑”者,是清政府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把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召集起来,举行面试,选中则分派到各地任职。清代高照煦在《闲谈笔记》中说得颇为详细:“会试三次后,特设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其中“二十人为一排”,挑“相貌魁伟者”三人为“一等”,作知县用,挑相貌其次者九人为“二等”,以教职用。余下“貌丑而不中用者”八人,便俗呼为“八仙”。与考中进士的风光举人相比,“大挑”者无疑是逊色的,很少亦不愿提及自家的身份,况为“八仙”者?然乡人并不“买账”,专以“八仙”讥讽丑貌低智者,遂成此俚语。

貌丑者,向来有之。丑而慧,却是另当别论的。汉献帝建安年间,沔南名士黄承彦将丑女黄月英许与诸葛孔明。黄氏虽丑(“黄头黑色”,即“头发黄肤色黑”),却因有才也上得“口碑”。以至于“木牛流马,还是孔明灯;大头菜,还是八卦阵”,都沾上了黄氏之功。亦有丑女钟无艳,载于青史。因相貌奇丑(“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时人称之为“无艳”。却因进言齐宣王“勤政改革”而被立后。然无论黄氏还是钟氏,皆不宜呼作“八仙”。“八仙”者,“丑而愚”也!

大约武侠大师金庸亦是受了“大挑”的启发,笔下的“桃谷六仙”成了“歪瓜裂枣”式的傻蛋。此六人“脸上都是凹凹凸凸,又满是皱纹,甚为可怖”,脾性之古怪亦可以“愚”冠之。“丑而愚”,亦可为“仙”!

(作者 李志良)

作者: 编辑:余晓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