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他的人生,刚柔并济动静皆宜!

2021-12-01 17:21

来源:越牛新闻

今天要介绍的人儿,既会捏面塑作品,又能“拿下”武术金牌,可谓“动静皆学问,禅游天地间”,这个人正是很多绍兴孩子熟悉的面塑师--柳见明。他说,这一静一动的两个爱好滋养了他的人生,丰富了生命的内涵。但愿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像本期的主人翁一样,有爱傍身,人生丰盈。

40岁学艺

传承指间技艺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捏一只大白鹅……”每周四下午2点55分,柳见明总会准时出现在绍兴市阳明小学的非遗课堂“面塑手工坊”里。

作为第三批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绍兴面塑,如今已经成为了他的主业。面塑,是柳见明祖传的手艺。他的父亲柳阿根是绍兴面塑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40多年的光阴与“彩色的面人儿”相伴。

从小就看父亲捏“面人儿”,也帮着父亲准备材料,耳濡目染间,艺术的种子早就在柳见明心间种下了。不过,这颗种子真正发芽还是在近几年里。“我之前是学建筑的,自己试过做生意,但赚的少赔的多。在外面闯荡了一圈后,才决定回家跟父亲学艺。”柳见明说,接过父亲的手艺后,他对面塑材料进行了改进,并对内容和形式也进行了创新。“以前,一个作品出来只能放上几天就开裂了,时间久了还会发霉。现在改进技术后,最多可以保存2年左右。”柳见明说。

如今,除了阳明小学,柳见明每周还要去马山中学、孙端中学、绍兴市少儿艺校、豆姜小学这4所学校上课。“教孩子们捏面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柳见明说,以前父亲要走街串巷去挣钱,现在政策好,传统文化进校园,他不需要走街串巷,就能够有稳定的收入了。此外,再加上市、区文化馆组织的一些非遗活动,完全可以靠这份手艺养活自己。

痴迷武术

斩获全省武术金牌

初见柳见明,感觉他个子不高,还有些胖胖的,一点都联想不到这位面塑师傅竟然还是一位“武林高手”。习武,是他坚持了近30年的一个最大爱好。

“从17岁开始,我就喜欢上武术了。”柳见明说,他是中专毕业,参加工作比较早。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宁波的一家建筑公司修路,也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他的同事、同样痴迷于武术的杜镇海。“他8岁就习武,有很好的武功底子。那时,我在工作之余就跟着他学散打。” 柳见明说,他正式拜师的师父叫许水潜。“师父会的武术种类很多,但他教我的主要是格斗术与太极拳。”柳见明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上几乎都是5点就起床,跟随师父练功,一直到练到7点半,风雨无阻。

“2017年,我代表绍兴市武术协会参加了第十二届浙江国家传统武术比赛。”这是柳见明第一次参加武术比赛,也是在那场比赛中一鸣惊人,一举拿下了二节棍1段、男子防身术3段、4段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在以面塑为业之前,我还在马山开过一段时间的武馆,带过10多个孩子练武。”柳见明说,虽然现在武馆不开了,比赛他也不去参加了,但练武早已成为他终生要坚持的一个习惯了。“在家做面塑时累了,我就会到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打打拳,运动一下。”

滋味人生

养家养生亦养心

在越城区马山街道上许村的这个临河而居的农家小院里,柳见明平日里捏面人、练武,现在还喜欢上了弹琴。柳见明说,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面塑养家,练武养生,音乐养心,这些都是他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他还常常把这样的滋味人生晒在微信朋友圈里,让更多人感受他的知足常乐。

面塑这门曾经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如今在柳见明这辈也多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前年,我拜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塑大师董凤岐为师,在山东学了3个月的面塑技艺。”柳见明说,西游人物是他们家祖传的代表作品,在山东学艺的时候,他在董大师的指导下,对于西游人物有了新的演绎。

如今的柳见明,想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作一些新的卡通人物形象,比如哪吒,以及《大禹治水》《梁祝传说》等题材的作品。

【嘉宾说

马士力  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

柳老师的面塑技艺是来源于他父亲的技艺,当初是为了让他父亲高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美德之孝文化,顺道传承了非遗文化!他给学生上课用心,深得学生喜欢;传承非遗文化又很尽心,非遗作品十分有新意。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今天要介绍的人儿,既会捏面塑作品,又能“拿下”武术金牌,可谓“动静皆学问,禅游天地间”,这个人正是很多绍兴孩子熟悉的面塑师--柳见明。他说,这一静一动的两个爱好滋养了他的人生,丰富了生命的内涵。但愿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像本期的主人翁一样,有爱傍身,人生丰盈。

40岁学艺

传承指间技艺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捏一只大白鹅……”每周四下午2点55分,柳见明总会准时出现在绍兴市阳明小学的非遗课堂“面塑手工坊”里。

作为第三批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绍兴面塑,如今已经成为了他的主业。面塑,是柳见明祖传的手艺。他的父亲柳阿根是绍兴面塑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40多年的光阴与“彩色的面人儿”相伴。

从小就看父亲捏“面人儿”,也帮着父亲准备材料,耳濡目染间,艺术的种子早就在柳见明心间种下了。不过,这颗种子真正发芽还是在近几年里。“我之前是学建筑的,自己试过做生意,但赚的少赔的多。在外面闯荡了一圈后,才决定回家跟父亲学艺。”柳见明说,接过父亲的手艺后,他对面塑材料进行了改进,并对内容和形式也进行了创新。“以前,一个作品出来只能放上几天就开裂了,时间久了还会发霉。现在改进技术后,最多可以保存2年左右。”柳见明说。

如今,除了阳明小学,柳见明每周还要去马山中学、孙端中学、绍兴市少儿艺校、豆姜小学这4所学校上课。“教孩子们捏面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柳见明说,以前父亲要走街串巷去挣钱,现在政策好,传统文化进校园,他不需要走街串巷,就能够有稳定的收入了。此外,再加上市、区文化馆组织的一些非遗活动,完全可以靠这份手艺养活自己。

痴迷武术

斩获全省武术金牌

初见柳见明,感觉他个子不高,还有些胖胖的,一点都联想不到这位面塑师傅竟然还是一位“武林高手”。习武,是他坚持了近30年的一个最大爱好。

“从17岁开始,我就喜欢上武术了。”柳见明说,他是中专毕业,参加工作比较早。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宁波的一家建筑公司修路,也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他的同事、同样痴迷于武术的杜镇海。“他8岁就习武,有很好的武功底子。那时,我在工作之余就跟着他学散打。” 柳见明说,他正式拜师的师父叫许水潜。“师父会的武术种类很多,但他教我的主要是格斗术与太极拳。”柳见明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上几乎都是5点就起床,跟随师父练功,一直到练到7点半,风雨无阻。

“2017年,我代表绍兴市武术协会参加了第十二届浙江国家传统武术比赛。”这是柳见明第一次参加武术比赛,也是在那场比赛中一鸣惊人,一举拿下了二节棍1段、男子防身术3段、4段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在以面塑为业之前,我还在马山开过一段时间的武馆,带过10多个孩子练武。”柳见明说,虽然现在武馆不开了,比赛他也不去参加了,但练武早已成为他终生要坚持的一个习惯了。“在家做面塑时累了,我就会到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打打拳,运动一下。”

滋味人生

养家养生亦养心

在越城区马山街道上许村的这个临河而居的农家小院里,柳见明平日里捏面人、练武,现在还喜欢上了弹琴。柳见明说,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面塑养家,练武养生,音乐养心,这些都是他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他还常常把这样的滋味人生晒在微信朋友圈里,让更多人感受他的知足常乐。

面塑这门曾经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如今在柳见明这辈也多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前年,我拜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塑大师董凤岐为师,在山东学了3个月的面塑技艺。”柳见明说,西游人物是他们家祖传的代表作品,在山东学艺的时候,他在董大师的指导下,对于西游人物有了新的演绎。

如今的柳见明,想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作一些新的卡通人物形象,比如哪吒,以及《大禹治水》《梁祝传说》等题材的作品。

【嘉宾说

马士力  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

柳老师的面塑技艺是来源于他父亲的技艺,当初是为了让他父亲高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美德之孝文化,顺道传承了非遗文化!他给学生上课用心,深得学生喜欢;传承非遗文化又很尽心,非遗作品十分有新意。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文/摄 编辑:杨旭晓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