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黄酒小镇大事记系列之一·城市共建篇:与城市共生长

2021-11-30 16:27

来源:越牛新闻

2021.11.30《绍兴日报》  黄酒小镇3连版特刊

编者按

2020年4月17日,越城区政府与融创中国、深融文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300多亿元合作开发绍兴黄酒小镇。这意味着,黄酒小镇迎来了加速开发建设的新篇章。围绕打造“世界黄酒之都、绍兴城市封面”的目标,黄酒小镇持续完善规划设计,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今天,我们将系统回顾这一年多以来,黄酒小镇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城市共建、文旅融合、人居生活三个篇章,梳理过往的点点滴滴,共同见证小镇的成长。

黄酒小镇大事记系列之一·城市共建篇

与 城 市 共 生 长

做“美好城市共建者”,这是黄酒小镇对绍兴的承诺。一年多以来,黄酒小镇点滴变化,都是其在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来自市级层面的设计,将黄酒小镇的未来纳入了绍兴镜湖新区发展的全局。周边的基础设施一天天长大、成型,给黄酒小镇建设带来发展信心与鼓舞。黄酒小镇顺势而行、因时而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动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一个接一个开发出来、做下去,呼应着这片土地生长的节奏。

从商业街、地铁站再到停车楼,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小镇拔节的声音。在蓝图逐渐变成现实的过程中,黄酒小镇早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结成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盟。

△黄酒小镇规划图

聚焦规划设计配套

扣准城市发展逻辑

从宏观层面看,黄酒小镇的发展,与绍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息息相关。

2019年,绍兴文创大走廊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明确了作为走廊核心的柯桥、越城、上虞三大板块的发展定位。今年8月,绍兴又发布《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打造“一廊双核三带”的重大支撑平台。

“一廊”是绍兴文创大走廊;“双核”是以“绍兴古城”和“镜湖新区”两大文化核心为引擎,聚力形成文化版“双城计”;“三带”即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

黄酒小镇处于绍兴文创大走廊和古越文明带的交会处。而东浦古镇的存在,也让黄酒小镇成为镜湖新区内颇具优势的“古城”,具备了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双核”优势。

△黄酒小镇实拍图

从地理位置上看,黄酒小镇还处于“三区融合第一路”群贤路和“柯桥越城分界线”大越路的交叉口,纵横交叉的两条重要轴线在黄酒小镇这里交会,让黄酒小镇成为绍兴区域融合的“关键坐标”之一。

本已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的黄酒小镇,在开发建设的关键期,受到众人的特别关注。

今年8月出台的《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十大标志性文化旅游小镇的目标,其中绍兴黄酒小镇居首位。《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推动基础好、影响大、标识度高的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黄酒文化等五大产业集群。越城区人民政府网发布《绍兴东浦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东浦历史镇区为重点区域,以“一轴、两带、水巷串联”为主线,保护“镇水相依、楼浜密布”的江南水乡集镇格局,保护“街河并行、巷弄婉转”的街巷水系格局,保护“粉墙黛瓦、清新淡雅”的传统建筑风貌。

从现在的视角往回看,黄酒小镇的发展可以说,与绍兴的发展规划是高度吻合的。

不管是“世界黄酒之都、绍兴城市封面”的定位,还是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高度融合、继承性与创新性高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抑或是“世界级黄酒品牌标杆、中国黄酒文化复兴高地、中国黄酒产旅数字融合典范”的总体目标,黄酒小镇恰到好处地扣准了绍兴城市发展和文化复兴的逻辑,形成了运行实践和政策体系的良性互动。

“黄酒小镇的发展态势,与决策者的政策设置,互相吸收互相配合,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式的统一。”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从这个意义上看,绍兴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对黄酒小镇而言是最给力的配套,“这两年小镇快速发展,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呼应基础设施配套

叠加区位发展优势

从中观层面看,黄酒小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也是与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遥相呼应的结果。

从交通上看,这里有在建的329国道高架、杭绍台高速公路以及已有的高铁绍兴北站等丰富的交通设施。这里与高速镜湖互通直线距离不到1.5公里、与绍兴高铁北站距离不到4公里,是快速对外连接的大交通枢纽。在建的绍兴地铁1号线南北贯通黄酒小镇,设有2个站点,其中,黄酒小镇站还是一个中转换乘站,在此人们可以通过换乘便捷地到达杭州。

从水资源上看,宽广的水面也是黄酒小镇的丰厚资本。根据测算,黄酒小镇的水系占到整个板块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水景资源在整个绍兴也是极其罕见的。纵横交错的河网,波光粼粼的大幅水域让整个板块有了更多的灵动和静谧。未来,这里还将开通水上游线,从黄酒小镇乘坐水上巴士,沿大树江,可以快速直达绍兴北站。水路、铁路、公路,绍兴传统和现代交通工具在这里汇集,实现无缝衔接。

往稍远处看,黄酒小镇向东约5公里是绍兴市行政中心、奥体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华发国际金融城,向西约3公里抵达柯桥区繁华地段瓜渚湖。南北向看,沿着大越路,大项目扎堆。北有棒垒球未来社区、高铁TOD,南有龙湖天街。重大项目一字排开,各项目部争形象、赶进度,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周边有如此优越的基础设施配套,黄酒小镇没有理由不做好。”小镇项目负责人认为,黄酒小镇自带流量,虽不是绍兴城市更新历史上的体量之最,但却是镜湖新区集文商旅住产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只有对自己要求更高,才能将周边“航母级”配套优势叠加,形成1+1>2的效果。

因此,“融创”和小镇管委会双方形成了一个共识:黄酒小镇虽然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巨大创作空间,但也是一个城市中心极其稀缺的江南水乡范本。为了保持黄酒小镇商业的纯粹,小镇建设必须避免沦为空有硬件而无内容的“造城运动”。

以此为原则,黄酒小镇自项目启动以来,以城市单元为底盘,凭借非凡的远见、前沿的视角、国际化的高度,于城市未来的轴心地带,全心全意打造一座百万平方米的国际化社区,致力于在镜湖新区引领绍兴城市建设挺进“全新时代”。

做强公共服务配套

打造超级城市单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从微观层面看,有着各种优越条件的黄酒小镇,在奋发有为,自我加压,打造丰富的公共服务配套,在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中,打造绍兴版“新天地”24小时不落幕的繁华生活。

一年多以来,黄酒小镇在四大配套项目推进上捷报频传:9月15日,民国风情街2-F地块正负零完成,全街实现贯通;10月17日,2-G地块智慧停车楼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程完成结构封顶;黄酒小镇站TOD商业综合体、原住民安置房工程也相继开工。

△民国风情街效果图

民国风情街项目位于黄酒小镇北侧的耶溪路与环西路交叉口,属于小镇“越红里”板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将以民国风情特色餐饮、服饰、音乐等及辛亥革命文化为主题,打造集合文创、娱乐、零售、餐饮、住宿、办公、演艺街秀等业态的复合型街区。该项目整体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完工,共分为3个区块,核心区域为450米长的步行街,将当代艺术融入历史建筑中,将是上佳的开放式体验街区。目前,在谈商户已有20余家。

△智慧停车楼效果图

智慧停车楼总用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共1289辆机动车停车位,并引入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服务于黄酒小镇项目及周边公建,为城市提供24小时开放的泊车服务。未来的黄酒小镇作为城市名片将面向全国,在“自驾游”盛行的当下,智慧停车楼成为游客到访小镇的第一站。停车楼将凭借充沛的车位容量、宽敞的泊车空间、智能的管理系统以及全时段的开放模式,为人们开启舒适愉悦的小镇之旅。

△智慧停车场结顶实景图

在完善的硬件配套之外,智慧停车楼的建筑风格充分与黄酒小镇项目形态相适配,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结合垂直绿化营造出简约、干净而又充满质感的生活氛围,展现时尚、高效的生活态度,凸显城市活力,为绍兴增添一个城市亮点。

黄酒小镇地铁站TOD商业综合体,是绍兴地铁1号线黄酒小镇站(在建)的地铁区域上盖。从示意图来看,很像是北京打卡潮流地之一“三里屯village”。该综合体以发展潮玩经济为目标,开发跟世界美酒相关的产品和独特的潮玩、零售、文化模式,打造国际潮流生活发生地和美好生活方式的集群地。

事实上,配套建筑功能完善、质量过硬、标准高端,体现了一个城市项目投资者的“良心”。

△安置房即将结顶

△民国风情街建设进度实景图

在黄酒小镇的建设中,民国风情街和TOD商业综合体等商业配套,多为整体产权,并被要求20年内不得销售。这也打消大家对有的房产商“以商业地产开发之名,行住宅销售之实”做法的疑虑,为“融创”等投资者深耕黄酒小镇项目提供了坚实保障。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商务资讯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