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个闭塞村的“三级跳”

2021-11-30 07:20

来源:越牛新闻

在嵊州市石璜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网红村——白雁坑村。

这个位于西白山山腰的小山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海拔700多米,拥有亿万年前由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山体崩塌等形成的地质遗迹资源。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白雁坑村村民守着“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宝贵资源,吃着“穷饭”。近年来,白雁坑村借助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建设带来的人气和“西白山美丽区块”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跳出“穷坑”。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省善治示范村、省宜居示范村、绍兴市农家乐特色村等荣誉纷至沓来。

日前,记者走进白雁坑村,探访小山村的蝶变之谜。

第一次起跳:

试吃“旅游饭”

从石璜镇政府出发,沿着盘山公路开车约20公里,行驶到路的尽头,终于到达白雁坑村。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海拔高,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上的老香榧树从巨石中长出,或被巨石合围或斜卧石上,形成石中有榧、榧中有石的奇妙景致。就连村名,相传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因为在此有白雁成群,故名白雁坑。

遗憾的是,纵然风景优美,但因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里的老百姓很长一段时间过着苦日子。白雁坑村党总支书记斯伯荣清楚地记得,早些年村里都难见年轻人的身影,他们都出门打工去了。

大约10年前,白雁坑村迎来了第一次发展机会。当时,原通源乡(现并入嵊州市石璜镇)出台政策鼓励山村发展旅游。有着独特风景优势的白雁坑村,成了乡里第一批试吃“旅游饭”的村庄。

要吸引城里人来游玩,村庄干净整洁是必要条件。在白雁坑村榧农冯花庆的印象里,早些年村里环境卫生并不好。就拿垃圾来说,许多村民习惯随手扔,风一吹,垃圾就飘到茶园,落到溪沟里。后来,村里投入数十万元,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硬化工程,还建起了垃圾收集箱,建立了保洁员队伍。村道开始变得干干净净,村容村貌也慢慢好起来。“过去,我们去香榧林施无公害农药,会把农药的包装袋扔在溪边,现在都会带回家,扔进垃圾桶。”冯花庆说。

村庄变漂亮了,游客果然来了。怎么把城里人留下来?山里人第一次听到了“民宿”这个新词,但对于民宿谁来开、怎么开、开哪里,都是一脸茫然。原乡政府和村委会组织感兴趣的村民,多次前往嘉兴乌镇、金华磐安等地考察取经。终于在2014年初,村民们开出了五六家民宿。

“当时每家民宿也就六七张床位,看着规模不大,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斯伯荣说。

第二次起跳:

打造地质文化村

榧林农庄、榧凡农庄、榧树客栈……如今走在村里,民宿随处可见。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老百姓普遍喜爱以“榧”字命名民宿,这也体现了白雁坑村“石中有榧、榧中有村”的景观特点。

从2014年初至今,白雁坑村的民宿从五六家发展到现在的20余家。民宿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第二次发展机会——打造地质文化村。

2013年,原通源乡申报建设地质公园,原省国土资源厅派人仔细踏看后认为这里建设条件不足。不过,也因为这次申报,“地质文化村”的概念首次进入山里人的视野。自此,白雁坑村以地质环境保护、地质文化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被确定下来。2018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命名白雁坑村为“地质文化村”,这是我国首个被正式命名的地质文化村。

这张地质文化村的名片,真正改变了藏在大山里的白雁坑村。

在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的推动下,从2015年起,嵊州市启动实施西白山美丽区块三年行动计划,在白雁坑及附近区域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白雁坑村实施了村庄综合整治,道路交通、电力、污水处理、饮用水提标等工程先后上马,还围绕地质文化,建起了地质文化陈列室、观景长廊、观景台等。

记者见到村民斯福明时,他正拿着锄头,在自家民宿对面的地里,给刚种下不久的香榧小苗除草。今年他家收获了上万斤香榧,很快就被游客一抢而空。“我种了一辈子香榧,过去怎么也想不到,香榧能卖得这么俏。”斯福明很明显地感受到,香榧不愁销路的日子离不开村里的地质文化。

离斯福明民宿不远处,不少游客沿着游步道拾级而上,看奇石、赏风景。“修建游步道的石头,都是村民从四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运进来的。运到山脚后,村民们再把一块块石头从山脚抬到山上,为的就是不破坏环境。”斯伯荣自豪地表示,村民们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年前,在城里开面店的刘小川,回到村里开了一家民宿。“在城里开店时就经常听顾客说我们村庄美,所以我们夫妻一回来就开起了民宿。”刘小川说,他家民宿现在是嵊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有13间客房,每到旺季都需要提前预订。加上种植香榧,他家一年有30多万元收入。刘小川尝到了村里好风景能卖钱的甜头,对村里的环境更是爱护有加。他和妻子时常拿着扫帚把民宿周边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三次起跳: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如今,到白雁坑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5万元。曾在白雁坑村担任驻村干部、现为石璜镇人大副主席的刘孟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19年,白雁坑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相比地质文化村建设之前至少翻了一番。”

更让刘孟兴欣喜的是,白雁坑正在迎来第三次发展机会。目前,石璜镇已经形成三大乡村旅游集中区块:以漂流体验为主的清溪飞瀑区块、以红色体验为主的民情日记区块、以观光度假为主的忘忧西白区块。镇里计划通过项目实施,实现《民情日记》发源地原雅璜乡区域和“美丽西白山”原通源乡区域两地的互联互通,建设一个产学研游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西白山上的白雁坑村,自然是发展重点。”刘孟兴对白雁坑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在离白雁坑村不远处的西白山顶峰,绍兴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站正在施工。雷达站建成后,这里将划出一块区域建设“气象天文科普馆”,为游客提供研学游和亲子活动场所。前不久,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嵊州市主题游线发布暨首发体验启动仪式在越剧小镇举行,白雁坑的香榧园和星空基地,被列为“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游线路中的一个打卡点。此外,这里还成为嵊州香榧推荐品牌评比、摄影采风节、香榧节等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地。

看着白雁坑村变成了网红打卡点,不少原本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但因为用地紧张,开民宿等想法已难满足。“镇里正在协调,有望尽快出台政策,破解用地紧张的矛盾。”石璜镇有关人士表示,白雁坑地质文化村综合体也正在谋划中,届时会匹配大型游客中心、文化礼堂等,完善村里的相关设施,加快村庄发展。

记者手记

把握机遇,路越走越宽

诸丹萍

在绍兴,拥有好山好水的乡村很多,但完成美丽蝶变、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还不够多。白雁坑村,以前也如此,空守着宝贵的资源却吃着“穷饭”。

我是第一次采访白雁坑村。去之前内心很忐忑,不仅是因为这个村是媒体上的老面孔,要写出新意有难度,更因为采访前就有同事说,这里的山路十八弯,道路颠簸,很容易晕车。为此在采访前一晚,我还特意去药店买了一盒晕车药。

采访当天,当我们驱车在宽敞的盘山公路、平坦的村间道路行驶时,我这个一向容易晕车的人,竟然毫无不适感。到了村委办公室,当我把这段经历讲给村干部听时,他们丝毫不惊讶,“你来得正是时候,前几年的话,肯定要晕车。”

正如我来对了时侯一样,近年来白雁坑村发展也掐准了时机。无论是早年试吃“旅游饭”、建设“地质文化村”,还是现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白雁坑村都没有浪费发展机会。试想,只要错过任何一次机会,白雁坑村都不会有今天令人眼羡的成绩。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未来,白雁坑村会遇到更多的机遇。不等、不靠、不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收获也一定会更多。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诸丹萍 张亮宗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