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表示,“四川婚假只有3天,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结婚”。
网民11月11日在人民网向四川省委书记留言称,建议四川省延长婚假。对于在大城市打拼尤其是双方不是一个省份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太难了。按照四川省当前的婚假政策,婚假只有3天,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结婚。目前北京、上海、重庆、西藏等地婚假规定为10天,福建、河北15天,河南21天,江西前段时间也修改了婚假天数,从3天增加为18天。恳请为年轻人着想,及时调整四川省婚假天数。
11月18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国家规定婚假为3天,国家正在对婚假制度进行调整,将适时发布最新婚假政策,以便更好地保障职工举办婚礼和蜜月旅游。
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地网友咨询政策调整情况: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计生法删掉了有关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在“晚婚假”被废除前,我国《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和二婚者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居住)的,其中的一方单位可根据另一方所在地的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对于“另给予路程假”的情况,早在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侯玉雯就注意到,“路程假没有具体规定,难以得到保障”。
侯玉雯认为,我国地域广阔,自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半径越来越宽广,从跨乡镇,到跨县市、跨省,甚至出现了不少跨国婚姻。“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导致了异地嫁娶增多。”一些异地嫁娶在路途上用的时间都要3天,废除“晚婚假”后,国家法定的3天婚假已不适应实际需要,建议国家将法定婚假延长至7天。
有媒体分析称,从公开报道看,各地出台的规定差别较大,婚假最长的山西、甘肃两省多达30天,与最短婚假3天相比,有10倍之差。当前各地正在修订《人口与计生条例》,从已公布的修订后《条例》看,不同省份对婚假的规定差别较大。有的增加10天至15天,有的只有3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人口与计生条例》,属于地方立法权限。不过,这种立法自主权,不能有违立法基本原则特别是公平性原则,不仅要考虑本地区各行业人员公平,还要兼顾全国范围内的平衡和公平问题,应避免婚假相差10倍之多现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出台指导性意见,或统一全国婚(产)假期,或对假期天数设定区间、上限。
关于婚假、产假,多地有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多地已经公布了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普遍提出了延长产假和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措施。
育儿假
江西、四川和贵州均规定,子女3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
黑龙江明确设立育儿假,规定用人单位每年给予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10日育儿假,假期工资照发。
山西规定的每年育儿假天数更多,“符合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15日的育儿假。”其中,符合条例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3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可以分别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婴幼儿保教费。
婚假
江西增加婚假15天(达到18天),安徽是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10天。
产假
江西明确规定,产假增加30天(达到188天),男性陪产假增加15天(共30天)。
江苏对产假和陪产假有了一些调整,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不少于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不少于15天。
吉林对产假和陪产假天数不做具体规定,仅明确“按政策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护理假奖励,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澎湃新闻、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金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