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摇晃的清廷 觉醒的古城

2021-10-11 15:19

来源:越牛新闻

绍兴在辛亥革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辛亥革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参与辛亥革命的三大团体之一的光复会,其主要领导人都是绍兴人。辛亥前期英勇献身的先烈徐锡麟、秋瑾、陈伯平等也都是绍兴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对绍兴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辛亥革命。它不但培养了像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这样的杰出人物,孕育了像《阿Q正传》和《药》这样的不朽之作,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给古城绍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绍兴历来是中国封建势力最浓厚的地方之一。鲁迅曾称之为“越中棘地”。鸦片战争以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绍兴的封建基础,西方维新思想的传入也未能改变它落后闭塞的面貌。当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发展现代工业时,绍兴还是一座制造迷信产品的“锡半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一半以上依赖“箔税”。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开明之士的视野。

辛亥革命前,绍兴的地方政权一直由满人或清政府任命的外籍汉人把持,由于政局动荡,这些官员就像走马灯似的轮换。据统计,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5年间,知府先后换了6任。由于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绍兴各处先后爆发了“民变”,乡民聚众入城、毁县署、抢粮店的事时有发生。1905年至1907年间,新昌县开口岩地方“匪徒聚众希图谋乱”,绍兴大岚山“匪首”张得锦被清军“格伤垂毙、枭首示众”,绍兴发生大规模的饥民聚众抢米风潮,嵊县爆发乌带党起义。

与此同时,绍兴地区反清志士的民主思潮和革命活动也日益汹涌。1903年7月9日,由绍兴进步人士王子余(周恩来姑夫)、陈公侠(陈仪)为发起人的《绍兴白话报》创刊,这是辛亥革命以前浙江最早的报纸之一。该报对宣传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

1904年11月,光复会开成立会于上海,主要成员以绍兴籍革命志士为主,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誓词。该会的成立对浙江的反清革命运动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1905年9月23日,徐锡麟与陶成章、龚宝铨商议后创办的大通师范学堂正式开学。该学堂召集各地会党头目练习兵操,学生均入光复会,实为国内第一所革命干部学校,后来成为光复会的领导中心。

1907年4月,秋瑾任大通学堂总办后,将各地会党统一组织成为“光复军”,遥尊徐锡麟为统领,自己为协领。5月,秋瑾召集王金发、竺绍康、张恭、吕熊祥等商讨浙江起义部署,配合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安徽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就义;15日,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成为辛亥革命中第一个被砍头的中国女性。

绍兴的革命志士直接参加了光复省城的战斗。1911年11月2日,嵊县人张伯岐率领会党数十人抵杭,与王金发从上海带来的会党骨干数十人会合组成敢死队,迅速投入战斗。杭州光复以后,只有一江之隔的绍兴立即沸腾起来。

杭州光复的第二天,绍兴城内谣言迭起,说是杭州的驻防旗兵突围而出,正沿绍兴过来,接着是一阵风似的“逃难”。鲁迅在他的第一篇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怀旧》里对此有一段传神的描绘:“予窥道上,人多于蚁阵,而人人悉函惧意,惘然而行,手多有挟持,或徒其手。王翁语予,盖图逃难者耳。”

为了制止混乱、稳定民心,绍兴城内的革命党人(以越社为核心)在开元寺召开了一个大会,由当时任府中学堂监督的光复会会员周树人(鲁迅)主持。鲁迅当下提议了许多应急的办法,例如组织讲演团分赴各地去演说,阐明革命的意义,鼓励革命情绪,给革命党人和进步学生发放武器,必要时以武力对付革命的敌人等。

11月8日,鲁迅、周建人等率领以府中学堂进步师生为主体的武装演说队上街游行,劝市民不要无端恐慌。学生们所到之处,人心安定下来,店铺关上的门也开了。

杭州光复的第三天,末任绍兴知府程赞清与当地劣绅章介眉密谋,定于11月7日宣布绍兴“光复”,将知府改称为民政长,拼凑成立了由程赞清任民政长的绍兴军政府,竟然获得杭州都督府的电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把戏,使盼望推翻封建体制的人们倒抽一口冷气。正如鲁迅所嘲讽的那样:“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便是绍兴光复……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范爱农》)以反清文学团体“越社”为核心的绍兴革命党人立即派代表赴杭,邀请光复会分统王金发带兵入绍兴。

11月9、10日,以鲁迅为首的绍兴府中学堂师生和其他光复会员二次去绍兴城郊迎接王金发的队伍,当王金发率部入城时,天还未亮,但绍兴市民都极兴奋,路旁密密地站着欢迎的人群,在没有街灯的地方,市民一手拿着灯,一手拿着白旗,上写“欢迎”字样。部队一路过去,整齐、快捷,不久到了指定驻扎的地方,大家都高呼着“革命胜利”和“中国万岁”等口号。

以王金发为首的军政分府成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释放狱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属。减除苛捐杂税,豁免一年钱粮、平抑粮价、开仓济贫,兴办实业,严禁鸦片。并筹饷扩军,准备北伐。王金发注重发展教育事业,筹办越中习艺所,任命鲁迅和范爱农分别担任绍兴山会师范学堂的监督和监学。从1911年11月中至1912年6月底,王金发出任绍兴都督共约7个月,其间护送孙中山先生至南京策划北伐,在上海洽购枪械,与陈其美一起负责筹饷局,王金发在绍兴的实际时间不过3个月。

由于绍兴的旧势力盘根错节,阻力重重。而王金发部下多来自嵊县深山,小农经济思想和谋个人出路的动机,在新政推行时难免有“歪嘴和尚念经”的偏向,因此王金发的新政遭到新旧两派的围攻而难以坚持下去。1912年7月,以王金发为首的绍兴军分府被迫撤销。但是,辛亥革命在绍兴造成的影响毕竟是很深远的,在各个方面产生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

在政治方面,前清知县衙门改为县知事公署,废除了旧师爷制度,司法独立,设立审判厅处理民事刑事案件。

文化教育方面,将书院改为小学,如蕺山书院改为县第一小学,稽山书院改为县第二小学。新创办了明道女子小学校和成章女子学校。城里还设立了民众教育馆,开始出现了一批由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如法国人办的越光中学、英国人办的承天中学、美国人办的浚德女校等。

绍兴民间创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仅1912年就创办了5份报纸:《越铎日报》《天声日报》《民兴日报》《一得报》《天觉报》以及《新世界》等刊物。在风俗方面,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三跪九叩礼改为三鞠躬,男子服装废除马蹄袖、四方马褂,改穿对襟马褂。旧式结婚以六礼迎亲,辛亥革命以后逐步以文明结婚代替。城内三埭街住民旧称堕民,辛亥革命后废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何信恩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