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宋韵⑥ | 南宋皇陵之遗韵

2021-09-28 08:46

来源:越牛新闻

南宋是绍兴地区自越王句践以来,最具浓墨重彩的历史时期。建于绍兴的宋六陵,是南宋为绍兴留下的江南无双、意义深远的皇家陵园;六陵遗址,是南宋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历史遗产与文化遗韵。

宋六陵遗址

一,南宋六陵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

“南宋六陵”“宋六陵”“六陵”之名,见之于明神宗万历(1573—1620)《绍兴府志》卷首之《宋六陵图》、清万斯同辑《南宋六陵遗事》、清丁业辑《六陵劫余志》等。其实,这些名称只是俗称而已,其开始出现,可能与明代曾修复南宋六帝之陵有关。南宋一代实际修建的陵墓有14座,涉及两宋7位皇帝、7位皇后,其中南宋6帝3后、北宋1帝4后。这里依下葬的时间先后,简介如下。

孟后(昭慈圣献)攒宫。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四月,宋哲宗废后孟氏崩于越州。六月,就近选择会稽县上皇村宝山权攒,其地东南高山,西北流水,乃大吉之地。宋《中兴礼书》中记载,“神园方百步”;又将“一里许”之宝山证慈禅院改为泰宁寺以“寺供香火”,作为下宫。

宋徽宗永祐陵(郑皇后、邢皇后、韦皇后祔)。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成,宋徽宗、郑后(显肃)、邢后(宪节)梓宫南返。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建永祐陵于孟后攒宫“近北偏西”的五十步稍外,建郑后、邢后攒宫于徽宗攒宫北偏西处。绍兴二十九年(1159),韦后崩,十一月掩攒宫于“永祐陵篱寨内显肃皇后神围正西约一十九步”。

宋六陵图

宋高宗永思陵(吴皇后祔)。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乙亥,宋高宗崩。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次年三月丙寅,葬于永祐陵西北、韦后攒宫的“正西向南”,从驾崩至下葬相隔五个月零十天。吴后(宪圣慈烈)晚十年卒,祔攒于“永思陵正北偏西”“委是高阜”处。

宋孝宗永阜陵(谢皇后祔)。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宋孝宗崩。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因有闰十月,历六个月零二十多天后,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葬于“永祐陵下宫之西南,永思陵下宫之东南”处。另据《宋史》记载,谢后晚十四年卒,祔“永阜陵正北”。

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八月辛卯,宋光宗崩。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历三个月十六天后,于十一月丙寅葬于“永阜陵西,永思陵下空闲地段”,大概为选永阜陵时认为“土肉浅薄,又皆窄狭”的不宜安穴之处。草草选穴,匆匆下葬,或许反映的正是这位“疯皇”的为人为事为帝吧。

宋宁宗永茂陵(杨皇后祔)。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丁酉,宋宁宗崩。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历七个月零七天后,葬于前述五座陵北侧“素擅形势之区,名为绝胜之境……天造地设,储之百年,以俟今日之用”的原泰宁寺处。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杨皇后(恭圣仁烈皇后)崩,次年四月祔永茂陵上下宫间。

宋理宗永穆陵。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十月丁卯,理宗崩。历四个月十八天后,于次年三月甲申,葬于永茂陵西北的永穆陵。

宋度宗永绍陵。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七月癸未,度宗崩。历六个月后,于次年正月壬午,葬于永穆陵西的永绍陵。

《宋史》里边记载,南宋皇室成员中,另有孝宗郭皇后、夏皇后,光宗李皇后,宁宗韩皇后,因先于皇帝而卒,“神灵既安,并不迁祔”,所以不祔于皇陵,而均葬于临安西湖南山一带的寺院附近。宋孝宗嫡长子、庄文太子赵愭,宋宁宗太子、景献太子赵询,均未继位而卒,亦葬于西湖南山,今杭州“太子湾公园”之名,即因此而来。

还有,南宋九位皇帝中,除前述六位外,恭帝赵㬎与宋理宗谢皇后、度宗全皇后一起,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为元军所掳北上,后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被赐死于河西。宋度宗子、端宗赵昰于恭帝德祐二年五月一日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景炎三年(1278)四月十五日,端宗因在南奔途中惊恐成疾,死于雷州碙洲,年仅11岁。随即,宋度宗子赵昺被拥为帝,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二月,44岁的南宋丞相、抗元名臣陆秀夫,在宋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负8岁的帝昺于崖山蹈海自尽,表现出了为臣之忠烈、为君之为国。

南宋九帝,一帝死于河西,一帝死于碙洲,一帝死于崖山海里,六帝葬于绍兴。因此,称南宋六陵是南宋皇家陵园,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皇家陵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广东的赵佗墓、江苏的朱元璋孝陵,都是孤家寡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二,南宋六陵是古代史上遭遇最惨的帝王陵寝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之际,多对前代帝王陵寝采取保护措施。虽然中国历史上帝王陵寝被盗的记录史不绝书,历历可证,但多属个人所为,与官方没有多大关系,且以盗取墓中宝物为主。而南宋皇陵所遭受的惨烈浩劫,性质极其恶劣,程度几近毁灭,实属空前绝后,令人发上指冠。

一是朝廷支持。宋朝灭亡不久,在元朝政府的默许支持之下,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盗墓行动。曾有元朝官员和赵宋宗室请求朝廷保护宋陵,但朝廷均不予置理。盗墓所得的宝物很多献给了朝廷,朝廷曾用这些宝物装修天衣寺。

这次盗墓的首要人物杨琏真伽,是西藏僧人,高僧八思巴的弟子。《元史》当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崇尚释氏”,将以密教为骨格的西藏佛教——喇嘛教作为国教,把八思巴“尊为国师,授以玉印”,杨琏真伽遂凭借与老师的关系,被朝廷授予“江南释教总统”之要职,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清代的《续通志》里边写到,元代还实行地方“正使而下,必以僧为副使……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军民皆属统理”的僧官制度。这一制度,赋予了僧人以极大的权力,这固然有利于佛教的发展与统治的巩固,但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宋史》当中指出的“僧徒贪利无已,营结近侍,欺昧奏请”。这样的制度安排,使杨琏真伽披上了朝廷重臣的外衣,拥有了号令江南的权力,从而使得盗墓成了理由充分的官方决策,一呼百应的官方差事,肆无忌惮的官方行为。可以说,这是六陵浩劫的制度祸根。

事实就是如此,宋六陵浩劫的罪魁祸首是朝廷,刽子手是髡人杨琏真伽及其爪牙。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是六陵浩劫的始作俑者。

二是丧尽天良。最先被盗的宋陵,是宋孝宗的次子、攒厝于山阴法华山天衣寺旁的魏王赵恺的陵墓。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1285),会稽县泰宁寺僧人宗允、宗恺为讨好杨琏真伽,勾结天衣寺僧人福闻挖掘赵恺之墓,并将获得的大量珠宝送给了他。

魏王陵的盗挖,极大地刺激了杨琏真伽等的物质贪欲与政治恶意。于是,他们招来河西僧人及其凶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始了对宋六陵的浩劫。

对宋六陵的第一次盗挖,发生于盗挖魏王陵的当年八月,即至元二十二年(1285)八月,充分暴露了这批盗贼迫不及待的恶毒心情。宋宁宗及其皇后杨氏、理宗、度宗的陵寝成为首批被盗的四座陵墓。宋陵护陵使罗铣拼死保护,遭到痛打,并被刀架脖子赶出陵园。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惨无人道、骇人听闻的一幕:杨琏真伽伙同演福寺僧人允泽等,“遂先发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劫取宝玉极多……独理宗之陵所藏尤厚……之尸如生……或谓含珠有夜明者,遂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银,如此三日夜,竟失其首”;“至元二十二年八月内,有绍兴路会稽县泰宁寺僧宗允、宗恺,盗斫陵木,与守陵人争诉,遂称亡宋陵墓有金玉异宝,说诱杨总统,诈称杨侍郎、汪安抚侵占寺地为名,出给文书,将带河西僧人,部领人匠丁夫,前来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盗行发掘,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又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装载宝货,回至迎恩门。”元代周密在其《癸辛杂识》中的这两段记载,提供了五个重要的历史事实。

其一,宋六陵首次盗挖的时间,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八月内。

其二,盗挖早有预谋,事先煞费苦心,这从“争诉”“遂称”“说诱”“诈称”“将带河西僧人,部领人匠丁夫”等文字记载上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其三,盗挖宝物数量巨大,这从“劫取宝玉极多”“尽取宝货,不计其数”“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装载宝货”等记载中,可想而知。

其四,盗挖手段极其残忍,可以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他们倒悬宋理宗尸体,后又“竟失其首”“断理宗头”,将理宗的头颅割下来,用“以厌胜致巨富”。

其五,泄愤报复。南宋诸帝总体上承袭了北宋制度,遵守“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的礼制,均在七个月内下葬,惟宋宁宗从驾崩至下葬,时间长达七个月零七天,这是因为他的陵墓选址在泰宁寺,先拆寺,再建陵,耗费时间较多。泰宁寺先是作为南宋前期诸攒宫共同的陵寺,这次又为帝陵而迁,自然会有僧人们被迫、无奈、报复思想的出现,并可能经过长期的口口相传,使得这种思想一直延续了下来。上面引用的《癸辛杂识》的两段记载中,有两处是关于盗陵次序的,一处写到“遂先发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一处写到“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盗行发掘”。这两处记载,证明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六陵浩劫,首当其冲的,是宋宁宗的永茂陵。而且从“泰宁寺僧宗允、宗恺,盗斫陵木,与守陵人争诉”这段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首先拿永茂陵开刀,是费尽了心机的。很有可能,几个月前的泰宁寺僧为首盗挖魏王陵,是投石问路;而这次的泰宁寺僧“盗斫陵木”,只不过是蓄意挑衅的伎俩而已。

三个月之后的十一月十一日,这帮盗贼们又对宋六陵进行了第二次盗挖,将孟后、徽宗、郑后、高宗、吴后、孝宗、谢后、光宗等陵尽发掘,劫取宝货,毁弃骸骨。

诸陵尽盗挖,宝物尽劫取,骸骨尽毁弃,天底下、人世间没有比这更丧尽天良的了。“宁宗”最终难宁,“永茂”究竟不永。当年独尊天下,而今任人糟蹋。真是世事无常,人生无常。

丧尽天良,必遭天谴!杨琏真伽们死有余辜,遗臭万年,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三是影响恶劣。这种恶劣的影响,除了朝廷支持、官方背景与彻底毁坏、弃尸弃骸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祖陵尽盗,欲壑尽填。他们趁盗陵之机,浩劫一方宝货、田地、美女。据《元史》记载,盗贼们“发掘故宋赵氏诸陵之在钱塘、绍兴者及其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戕杀平民四人;受人献美女宝物无算;且攘夺盗取财物,计金一千七百两、银六千八百两、玉带九、玉器大小百一十有一、田二万三千亩;私庇贫民不输公赋者二万三千户”。正是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不法分子粉墨登场,无耻之徒蜂拥而动,盗墓遂成风起云涌之势,江南地区此前留下来的祖宗安寝之地,普遍遭到盗挖。《癸辛杂识》中写到,“因此江南掘坟大起,而天下无不发之墓矣。”不知道有多多少少的文化遗产,毁在这帮盗贼的手上。

另一方面,是物极必反,适得其反。元世祖忽必烈本欲通过杨琏真伽们的行动来压服百姓,稳定统治,结果是适得其反,宋朝遗民的反抗情绪反而是益发高涨。直至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事的时候,还在借宋六陵被盗事件,鼓动百姓反元,这是元朝的统治者们所没有想到的。真是过犹未及、物极必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南宋六陵是南宋一朝特色最浓的历史文物

一是宋六陵见证了艰难困苦的南宋历史。将朝廷所在地称为“临安”“行在所”,将陵墓称为“攒宫”“暂厝”处,这种定性与表述,所要表达的,是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收复中原、归葬中原的希冀。

宋六陵从始建的孟皇后陵,到最后的度宗永绍陵,总体上体现了节约的思想。陵寝占地规模、地面建筑面积等,都比北宋皇陵要小得多。整个六陵陵区仅2.25平方公里,仅为北宋皇陵的七分之一。以北宋仁宗永昭陵与南宋孝宗永阜陵的营造费用作比较,后者约为八十万缗,不及前者的五分之一。应当看到,从南宋的经济实力来说,是具备修建与北宋皇陵一样、甚至更高标准的陵墓的条件的。

再从建陵时间来看,秦始皇陵建了30多年。《晋书》当中写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汉武帝茂陵建了50多年,因“饗(通‘享’)年长久,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唐代诸帝陵的营造也是始于即位之初。而南宋诸帝陵墓建造时间均较短,且恪守“七月而葬”古礼。难怪后人称南宋仁政宽厚,也难怪明太祖朱元璋给出了“宋南渡诸君无大失德”的评价。

二是宋六陵凝聚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六陵的选址、布局、设计和营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又反映了古代风水堪舆理论,既遵守典礼之规制,又适应山川之胜势,堪称建筑与文化、自然融会一体的典范。六陵建筑充分表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时代的烙印,是百科知识的集大成者。

宋六陵在元代初期,遭到了杨琏真伽们的毁灭性盗挖。但在遭受盗挖的同时,罗铣、唐钰等仁人志士也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保护。此后虽仍时有毁坏,但也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明代时,以明太祖为代表,对宋六陵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加以封土,立碑墓前,定时祭祀。清雍正七年(1729),朝廷要求绍兴地方官对六陵进行保护修葺,春秋致祭。中华民国时,宋孝宗陵四周尚有矮墙、享殿、御祭碑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孝宗、理宗陵的享殿等尚存。后将陵区作为劳改农场。1961年,被绍兴县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由劳改农场改建为东方红茶场。1965年4月15日,浙江省绍兴师范学校以采茶劳动的名义,从绍兴阮社迁往宋六陵。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宋六陵地面建筑尽圮。1984年7月,绍兴师专从宋六陵迁至绍兴城内和畅堂。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宋六陵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绍兴县文保局对已暴露的地下遗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2002—2004年,绍兴县文保局对陵区进行考古勘探。2004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对陵区开展地下遥感考古研究。2010年,绍兴县文保局对南北陵区进行现场调查。

201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李晖达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宋六陵。宋六陵遗址有目标、有计划、成系统的考古工作,由此拉开序幕。2013年5月7日,宋六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考古中正式发现了皇堂石藏子即地宫墓室遗迹。2018年,在一号发掘陵区发现了可能是宋高宗永思陵上宫遗迹的全貌。2019年,在二号陵区发现了比一号陵区大殿大3倍、约600平方米的五开间大殿及28个边长为1.8米的正方形磉墩。历史的尘埃,正在考古人手中一点点拂去;历史的真相,正在考古人手上一点点呈现。

对宋六陵及其遗址的不懈保护,恰如《明太祖实录》中所写到的那样,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对于“往圣先贤、名臣忠烈”以及所有“有功德于民”者,“虽世代久远,而敬礼崇奉之心不当松懈”的传统美德。这种敬崇先人的美德,实乃中华民族之天良,整个人类之天良,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绵延不绝的伦理道德、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宋六陵虽然历尽磨难,饱经风霜,毁坏殆尽,但还是残留了不少一般人并不经意,而实际上十分珍贵、甚至是价值连城的遗物,这实属难能可贵,尤显弥足珍贵。这些遗物,主要有“皇帝永茂陵”“皇帝永绍陵”“帝陵”“皇后陵”及《大明敕葬宋理宗顶骨之碑》等5通碑刻,以及今绍兴市越城区东湖大桥东侧的孝仙亭董堰桥上尚存的“通灵桥”坐栏石及其铭文;有浙江图书馆藏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御制宋理宗陵祝文》等9纸祭文拓本;还有一定数量的砖、瓦、石等建筑构件,陶、瓷等生活器皿。所有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宋六陵蕴含着潜力巨大的发展商机。

其一,宋六陵有江南独绝、寰宇罕觏的历史人文优势。宋六陵里有历史、政治,有经济、科技,有文化、艺术,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故事。

其二,宋六陵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的自然景观优势。六陵四面高,中间低,宛如一个精致的聚宝盆。周边群山逶迤连绵,林木青葱茂盛,新妇尖与御河遥相呼应,青龙山水库与宝山交相辉映,山水兼备,风景如画,引人注目。

其三,宋六陵有四通八达、左右逢源的交通区位优势。这里地处绍兴古城的东侧,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特别是可以与周边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双拥的富盛生态史林、诸葛山风景区、吼山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陶成章故居等名胜古迹,互补优势,互通有无。

如果将这三大独特优势充分地整合起来,科学地利用起来,建设包括六陵遗址保护、宋韵博物展陈、南宋生活体验、生态养生休闲等功能在内的南宋文化园,既可以使宋六陵成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样板,又可以使宋六陵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更可以使宋六陵成为引人入迷的胜地。

十年前,知名乡贤、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曾撰文指出,“宋六陵的遭遇确实令人感叹”,“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痛心。而且也暴露我们对古代王陵的保护极不一致的地域差异。北方诸陵,如明十三陵……保护得相当妥帖,不仅为后人瞻观,而且都成了旅游界关心的旅游资源……早年我曾经提出过恢复这座陵园的建议,但有关方面的意见……此陵早已徒存虚名,没有恢复的价值。这种意见,其实是既不正确而也失之公允的。”他还进而由衷地表达了美好的期待,认为“这是一处不容废弃的古迹,从当前来说,也必将成为一处引人入胜的游览景点。”令人欣慰的是,陈桥驿先生的美好期待,得到了有识之士们的赞同,更广大人们的共识也正在增进当中。

宋六陵已经经历了近千年的建陵、毁陵、护陵史。大自然早已沧海桑田,人世间也已翻天覆地。虽说是物是人非,其实已物非人非。想起这些,未免使人有悲欣交集之感。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感慨,“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给后人多留下些值得他们自豪和夸耀的东西。现在,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宋六陵进行更好的保护,在更好保护的同时进行更好的利用,在更好利用的同时进行更好的传承的时候了。

作者:冯建荣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