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月圆绍兴城 文韵中秋情

2021-09-20 21:05

来源:越牛新闻

一年中秋至,又见圆月时。

从古至今,中秋节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传统风俗颇多,绍兴自不例外。代表中秋的月亮,更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从不胜枚举的借月抒情作品中便不难看出。

为何文人独爱月,来看看绍兴文史民俗专家的解读,或许就能知晓一二。

名人与月

鲁迅述月笔墨多

千古文人皆爱月。文人墨客喜欢寄情于月,更喜欢以月渲染气氛,烘托情怀,这其中就不得不提一代文豪——鲁迅。无论是其文学作品还是简单的日记,鲁迅对于月的描写,着墨是很多的。月亮对于鲁迅来说,有着对故乡的寄托,也有着不一样的文学内涵。

鲁迅如何过中秋?

鲁迅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几乎每天都会记录一天的琐事,文字不多,寥寥数语都是对生活的简单概括。从1912年至1936年间,在鲁迅的日记中鲜有不记录中秋节的,从日记中就可以看出鲁迅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1912年,鲁迅北上,同年中秋节这天,鲁迅在日记中写下:“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字里行间可以透露出鲁迅在中秋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由于长居外地,鲁迅的中秋节常与朋友一起度过,比如1917年,他就与朋友相聚在绍兴会馆。1930年,鲁迅在日记中记录着邀平甫、雪峰等一起过中秋节。

民国时期的中秋节其实也放假,比如1914年、1915年、1916年、1921年、1924年等年份的中秋,鲁迅均在日记中写下类似“旧历中秋,休息”这样的简短记录。

那么,鲁迅在中秋节赏月吃的是什么呢?酒是鲁迅爱喝的,所以在日记中出现多次,如1917年鲁迅记录:“烹鹜沽酒作夕餐,玄同饭后去。月色极佳。”1929年中秋又记下:“午及夜皆添肴饮酒。”除了喝酒,下酒菜以鸭子多见,“烹鹜沽酒”中的“鹜”即是鸭子。1930年的中秋节煮的是“一鸭及火腿”……

鲁迅小说爱写月

鲁迅喜爱月亮,喜爱月夜,这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就可见一斑,从《狂人日记》到《秋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在关键处出现了月亮。

如《狂人日记》序言后的第一段中就写到:“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一段仅这一句,作为了鲁迅新文学创作的开端。《秋夜》是《野草》的首篇,鲁迅在文中这样描绘:“……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这一天是当年的农历八月十七。

鲁迅笔下的月很多时候明亮而圆满,带着希望,如《故乡》中,鲁迅两次描绘到了圆月:“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当然,鲁迅笔下的月亮有时也透露着不如意和残缺,中秋节也是如此,如在《孔乙己》文中,鲁迅对于中秋节的描述,也显得惨淡哀伤:“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习俗与月

绍兴味道别样浓

在中秋节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许多绮丽的故事传说、诗词咏叹,更有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传统习俗。

在绍兴,素来有中秋祭月的习俗,2020年,“绍兴中秋习俗”被列入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秋习俗沿袭至今,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有些习俗虽然在延续,但现在鲜少有人知道习俗形成的缘由,不妨来听听绍兴民俗专家裘士雄的解读。

中秋祭月由女性主导

《绍兴市志》对中秋节有这样的描述:“节期八月十五日。旧俗于是夜置月饼、老南瓜、水果等于庭院,焚香点烛,拜月亮婆婆……中秋节寓人月双圆之意,亦称团圆节。”绍兴习俗中,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节当天,要由家中的女性拜月亮婆婆,也就是祭月。

此外,在旧俗中,女性长辈在祭拜月亮婆婆时,还会放置一碗凉水,祭拜完之后用手蘸取凉水涂抹孩子的眼睛,意为祝福孩子“眼目清凉”,有着保护孩子视力的美好寓意。

月饼要在祭月后才吃

现如今,月饼在中秋节前一个多月就出现在了各大超市,随时可以买来食用。但在传统的绍兴中秋习俗中,祭月时,得把祭品包括月饼放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后,才能分食月饼。所以旧时的月饼个头都较大,一个月饼全家可以分着吃。

祭月为何要用老南瓜

绍兴人的祭月习俗中,总能看到老南瓜的身影,讲究点的人家还一定要用长型的老南瓜。这其实与古人繁衍后代的愿望有关,因为南瓜籽多,寓意多子多福。

其实在江南地区用南瓜来祭月,还与一个孝道故事有关。故事讲的是南山有一女子,饥荒之年,家中父母都饿病了,中秋节那天,她无意中得到了两个野瓜,全都煮给了父母食用,两位老人吃了瓜后身体就好了,这瓜后来就被称作南瓜。而故事流传下来后,大家觉得老南瓜吃了能够延年益寿,于是就有了中秋吃老南瓜的习俗。

绍兴人为何中秋爱吃蟹

明代徐渭的一幅《黄甲图》描绘出绍兴人中秋吃河蟹的习俗。徐渭的《黄甲图》中呈现的是螃蟹爬行的姿态以及荷叶疏落的秋天气氛。画中有一蟹二荷,螃蟹强壮有力,荷叶空灵萧疏,二者对比鲜明。画面右上,是徐渭自己写的注解诗句:“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秋天是螃蟹最为健硕肥美的时节。绍兴自古盛产河蟹,在绍兴人中秋节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这一道最为鲜美的菜肴。

诗人与月

在咏叹中思乡

悠悠一轮明月,亘古至今,映照过羁旅的才子,陪伴过伤感的墨客,也感动过许多寂寞的诗人。下面,就来赏析两首古代绍兴诗人所作的“中秋诗”,一同来领略古人在月夜中的别样情怀。

《月夜》

 宋 陆游

 小醉初醒月满床,

 玉壶银阙不胜凉。

 天风忽送荷香过,

 一叶飘然忆故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中秋月圆之夜在客船之上忆及故乡,寂寞凄凉,表现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中秋次韵答太虚》

元 王冕

 江湖漂泊久,

 发白不知年。

 世远人何在?

 天空月自圆。

 山河清有影,

 草木净无烟。

 谁恤苍生苦?

 移忧到酒边。

赏析: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作者在月圆夜感怀世道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王敏霞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